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两题。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1)沧浪之水的清与浊,在孟子看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引用《太甲》中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一句,旨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仁与不仁。
(2)旨在说明亲近不仁者将咎由自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③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④,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乏。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 “离”为南方。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类的野兽。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间与之游——游:交往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奉:呈献
C.召见,嘉纳之——嘉:高兴
D.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辟:征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筮仕,决以蓍——具以沛公言报项伯
B.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驰椒丘且焉止息
D.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辛弃疾“有大略”的一项是(???? )
①劝京决策南向②弃疾间与之游③弃疾斩其首归报④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⑤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等文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A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曾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杨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宇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揖,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卒:最终
B.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克:攻占
C.击魏洲上军尽殪殪:杀死
D.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水上蹑:追击
小题2:下面六句话中全部表现曹景宗技能裉多、才于卓异超拔的一组是??? (??? )
①鹿马糨乱,景宗于众中射之???②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
③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④击魏洲上军尽殪
⑤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⑥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酷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像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后论功却设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甩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D.高祖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高祖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A(“卒”。通“猝”,突然。)??????????
小题2:D(③说的是景宗的志向;④是韦睿的部下作为;⑤是说景宗为人自负好胜。)
小题3:C(“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不符合原文。原文是魏将杨大眼抵挡不住。于是在西岸烧营后撤。)
译文参考: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县人。父亲曹欣之,是宋将,官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曹景宗年少时就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经常和几十个少年一起在沼泽中追逐獐鹿等野兽。每当大家骑马追赶鹿,鹿和马搅和在一处时,景宗就在人群中射鹿,大家都担心射中马蹄,结果鹿应箭倒毙。景宗以此为乐。景宗尚未成人的时候,父亲欣之在新野派他出州远行,他仅骑一匹马带着几个人,在路上突然遇上数百个南蛮盗匪,团团围住了他们。景宗身带一百多支箭,快马奔驰向四面射杀南蛮贼寇,每支箭射杀一个南蛮,蛮匪于是只好逃散,景宗于是以胆大闻名。他酷爱读史书,每当读到《穰苴传》和《乐毅传》,总是放下书卷叹息说:“大丈夫就应当这样!”
建武四年,他随太尉陈显达督促各路军马向北围攻马圈城,用两千戴甲士兵设下埋伏,击破北魏援军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攻克马圈之后,陈显达论功行赏,把景宗排到了后面,景宗事后毫无怨言。北魏孝文帝率大军浩浩荡荡开来,显达夜里出逃,景宗领着众人进入山间小道,显达父子因此保全了性命。
建武五年,北魏拓跋英进攻钟离,把徐州刺史昌义之围在城中。高祖诏令景宗统领各路人马增援昌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也参加增援,受景宗调度。这之前,高祖诏令景宗等人预先装置好高高的战舰,使得和魏军桥梁相齐,这是从火攻的需要考虑的。命令景宗和韦睿各攻一座桥,韦睿攻南边的,景宗攻北边的。建武六年三月,由于春水发生,淮河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派遣部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人乘舰登岸,攻击魏国洲上的军队,将他们全部消灭。景宗接着命令各路大军再擂鼓呐喊,蜂拥攀登魏军各座城垒,喊杀声震天动地。魏将杨大眼在西岸纵火烧营,拓跋英从东岸弃城逃跑。各营垒纷纷土崩瓦解,魏军都抛弃武器和铠甲,争相过河而掉进水里淹死,淮水都因尸首阻塞而停止流动。景宗命令主将马广追击杨大眼,追了四十多里一直到水上。沿途魏军尸首相枕。昌义之也从城里出来追击拓跋英直到洛口,拓跋英只身单骑逃进梁铖。
沿淮河一百多里,魏军尸骨遍地。活捉敌人五万多,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景宗于是将搜到的一万多活口,上千匹马,送上报捷献功。
景宗为人自负好胜,每当写文书,碰到不知道的字,不去问人,而是主观臆造。即使公卿大夫他也不推重,只是因为韦睿年长,而且是州里的名流,景宗只对他特别敬重。同赴皇帝宴会,也向韦睿躬身表示谦逊,高祖因此而赞扬景宗。高祖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高祖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B、虽趣舍万殊——虽一毫而莫取
C、夫人之相与——相与枕籍乎舟中
D、然是中有深趣矣——是日也,天朗气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面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诸:相当于“之乎”,兼词
B.乐酒无厌谓之亡——厌:满足
C.虽有台池鸟兽——虽:虽然
D.顾鸿雁麋鹿——顾:环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