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1-15 19:37: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将下列句子排列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所以写作评论的第一步阅读,务必要深,要有真知灼见。
②阅读是文学作品评论中一个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写作评论的关键,是要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
④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⑤从文学作品评论的写作要求来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单选题  【题文】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佛典记载,公元前三世纪古印度阿育王为在法门寺安置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建塔成寺,以后为华夏王朝所      而成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②《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正式       
③他们对生命和利益受到威胁的人们,总是及时地予以各种无私的    

A.拥戴实行援助
B.仰慕实施帮助

C.拥戴实施援助
D.仰慕实行帮助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的提案备受关注,他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         
                ——摘自2009年3月12日新华网
  材料二: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产生及形体演变过程示例:??????   请你针对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C.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
D.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日前,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语文在其中4所高校中成了不考科目。对此,校方给出的解释是:“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为了减轻考生负担”“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
  【材料2】很多年前,复旦大学老校长、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就曾表示,如果哪一天复旦大学要是能够自主招生的话,我第一天先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就不用再参加其它的考试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述材料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