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①吾其还也。②君知其难也。
C.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D.①若属皆为所虏。②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日:“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子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②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③②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雠:同“仇”。②底(zhǐ)至,到达。③貛(jué)然:猛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是者再三,局乃竟竟:终了
B.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冀:希望
C.夫弈,小数也数:技艺
D.工画者寿,工棋者夭夭:灾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如是者再三,局乃竟???????????????????①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
②息机子乃谓客日???????????????????????②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

①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①二客弈于庭
②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②帝王弈于天下
小题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2分)
例句:吾告予以故
A.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B.其胜何益?其败何损?
C.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
D.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杀机保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②,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②悛(quān):改,悔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辙亦迁海康,书告曰书:写信
B.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绮:美丽,华丽
C.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冠:位居第一
D.自量为己必贻俗患贻:遗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不拘于时,学于余
B.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其孰能讥之乎
C.不见老人衰惫之气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
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有关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
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
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qú清瘦)而实腴”,认
为陶渊明的为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5分)???
译文:?????????????????????????????????????????????????????????????????????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冠: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点评:一词多义是一个重要文言现象。解答此题时可采用联想推断法,如联想课文语句和成语、依照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意等来判断,同时联系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项,于:介词,在/表被动。B项,其:都是表反问。C项,之:助词,的/代词,代指褒禅山。D项,为:表被动/动词,治理。
点评:文言虚词类型的题目,在解答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语法结构、对应位置、特殊标志、语气表达等来理解判断。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性刚才拙”非苏轼的评价。
点评:归纳或概括文章内容类型的题,一般都是选择有错误的一项,一般都是从曲解词义、张冠李戴、时序颠倒、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几个角度考查,可将四项全部到文中进行对照,仔细核对原文中的有关内容,得出答案。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判断句。①句注意“尝”译为“曾经”,“称”译为“称赞”,“以为”译为“认为”,“不若”译为“不如,比不上”。 ②句注意“所以”是古今异义,译为“……的缘故”,“学者”是古今异义,译为“治学的人”,此句是判断句。
点评: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留(专有名词等)、删(不译的虚词)、补(省略成分)、换(古词换今词)、调(词序)、选(词义)、固(结构)、意(意译)等翻译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珪,字叔玠。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
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珪亦以师自居。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卒,年六十九。???????????????????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与秦王有隙 隙:隔阂
B、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 争:同“诤”,规劝
C、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 固:本来
D、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 坐:徒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其以士为轻乎 路曼曼其修远兮
B、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朕夙夜庶几于前圣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王问珪何以为忠孝 徐公何能及君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曾经是皇太子李建成的属官,因为不能化解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被李世民流放到巂州。李世民即位后,仍然起用王珪为谏议大夫。王珪很得李世民的信任。
B、太常少卿祖孝孙因为教宫女音乐不力,多次被皇帝责备。温彦博、王珪就同时向皇帝进谏,认为这是看轻士人。皇帝大怒,责备两人。温彦博就惶恐谢罪,而王珪拒绝谢罪。
C、对王珪等人的谴责,皇帝第二天也很后悔,他告诉房玄龄,自古帝王纳谏就困难,你们不要因为我谴责了王珪等人,就引起警戒不进谏了。
D、王珪贬官后不久就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时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他希望李泰记住汉代东平王刘苍“为善最乐”这句话,做一个忠孝兼备的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A
4、(1)我虽然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