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何必曰“利”/必:必然。
B.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有以:有什么办法。
C.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弑:杀害。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丢弃。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远千里而来/曲肱而枕之
B.何以利吾身/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C.不为不多矣/乐亦在其中矣
D.为有意而后其君也/吾其还也
3.下列语句不能表现孟子“义利观”的一项是(??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C.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D.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4.下列对原文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孟子拜见梁惠王时,梁惠王直言所谈之利,并不完全是一己私利,这从“利吾国”中可以看出。
B.孟子回答的“大王何必说‘利’?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及时抓住梁惠王的话题,说之以“仁义”之利。
C.正是因为梁惠王怀有谋利之心,孟子才说以“仁义”之大利,用来消除惠王所贪图的眼前之小利。
D.孟子认为,讲“仁义”的人不会抛弃父母,不会不顾念自己的君王,因此,“仁义”足以立国。
5.把文中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C
4.A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
范文程,字宪斗,宋观文殿大学士高平公纯仁十七世孙也。其先世,明初自江西谪沈阳,遂为沈阳人,居抚顺所。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天聪三年,明围我师大安口,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太宗自将略永平,留文程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以功授世职游击。五年,师围大凌河,降其城,而蒙古降卒有阴戕其将叛去者,上怒甚,文程从容进说,贷死者五百余人。
世祖(顺治帝)即位,命隶镶黄旗。睿亲王多尔衮帅师伐明,文程上书言:“中原百姓蹇离丧乱,备极荼毒,思择令主,以图乐业。曩者弃遵化,屠永平,两次深入而复返。彼必以我为无大志,惟金帛女子是图,因怀疑贰。今当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宣谕进取中原之意:官复其职,民复其业,录贤能,恤无告,大河以北,可传檄定也。”顺治二年,江南既定,文程上疏言:“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从之。
上勤于政治,屡幸内院,进诸臣从容谘访。文程每以班首承旨,陈对称上意。尝值端阳,诸臣散直差早,上曰:“乘藉天休,猥图安乐,人情尽然。特欲逸必先劳,俾国家大定,其乐方永。不然,乐亦暂耳。”上尝命遣官莅各省恤刑,文程言:“前此遣满汉大臣巡方,虑扰民,故罢。今四方水旱灾伤,民劳未息,宜罢遣使。”上从之。文程论政,务简要,持大体,多类是。十一年八月,上加恩辅政诸臣,特加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文程疏谢,因自陈衰病,乞休。九月,上降温谕,进太傅兼太子太师,致仕。上以文程祖宗朝旧臣,有大功于国家,礼遇甚厚。文程疾,尝亲调药饵以赐;遣画工就第图其像,藏之内府;赉御用服物,多不胜纪。?
???????
圣祖即位,特命祭告太宗山陵,伏地哀恸不能起。康熙五年八月庚戌,卒,年七十。上亲为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谥文肃,御书祠额曰:“元辅高风。”
(节选自《清史稿·范文程传》)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自将略永平???????略: 攻取????????? B. 诸臣散直差早:“直”通“值”,值班。
C.上尝命遣官莅各省恤刑??莅: 到??????????? D. 文程疏谢??????谢:感谢
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反映清朝皇帝对范文程器重的一项是
①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 ???②每以班首承旨,陈对称上意 ???③上降温谕,进太傅兼太子太师?????④赉御用服物,多不胜纪。????????⑤进诸臣从容谘访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文程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历经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等多朝帝王,颇受器重,官至太傅兼太子太师,死后加谥文肃,康熙帝亲自为他撰写祭文并御书祠堂匾额。
B.范文程是一位很有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的政治家,世祖初即位,他便向世祖上言进取中原,江南一平定,他又上疏开科考,广揽人才,受到嘉奖。
?
???????
C.顺治是位勤于政务的皇帝,他常常到内院召集大臣谘商国事,范文程的奏对总是很合他的心意。
D.范文程退休后仍蒙清帝恩宠,他患病时,皇上曾亲调药饵赏赐他。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蒙古降卒有阴戕其将叛去者,上怒甚,文程从容进说,贷死者五百余人。
(2)特欲逸必先劳,俾国家大定,其乐方永。
参考答案:8、D
9、C
10、B
11.
本题解析:8、谢,辞谢
9、先据句②排除B、D二项,然后据句⑤排除A项
10、“向世祖上言”错,是向睿亲王多尔衮上言。
11.见译文。
【文言文译文】
范文程,字宪斗,是宋朝观文殿大学士高平公纯仁的十七世孙子。他的先世祖辈明朝初年由江西被贬官流放到沈阳,于是成为沈阳人,居住在抚顺所。范文程少年时就喜爱读书,为人聪明机智,沉着果断,与他的兄长范文寀同为沈阳县学的秀才。天命三年,清太祖攻克抚顺后,文寀、文程一同前去拜见清太祖。清太祖见他魁梧英俊,与他交谈,器重他的才识,回头对周围的诸贝勒说:“这是名臣的后代,要好好对待他。”
???????
清太宗继位后,召命范文程在身边助理朝中政务。天聪三年,明军包围大安口的清兵,范文程率军使用火器反攻,解除明军围攻。清太宗亲自率军攻打永平,留下范文程守卫遵化,明军前来偷袭,范文程率先领兵迎战,敌兵战败逃跑。范文程因战功显赫被授予世职游击。天聪五年,清军围攻大凌河,守城明朝官兵投降,但投降的蒙古士卒内,却有暗中杀害部将叛逃的,此事令清太宗勃然大怒,范文程从容前去劝说,使五百名将被处死的士卒得到宽赦。
清世祖即位后,诏命范文程家族隶属镶黄旗。睿亲王多尔衮统率清军讨伐明朝,范文程上书说:“中原百姓遭受分离和丧乱之苦,饱受战乱的毒害,思考选择新的君主,以期望能够安居乐业。我清军从前放弃遵化,屠戮永平,两次深入明境折回。中原百姓一定认为我大清没有远大志向,仅仅是图求得到金帛子女,于是对我大清心存疑虑,怀有二心。清军现在出征,应当申严纪律,秋毫不犯,明白告谕百姓我大清攻夺中原的意图:为官的仍照原职录用,为民的恢复家业生产,任用贤能之才,救济无家可归的贫苦人。这样做黄河以北的地区,可以发布公文,不战而得。”顺治二年,清军平定江南后,范文程上疏说:“治理天下在于取得民心,士为百姓的佼佼者,得到士心,就能取得民心。请求恢复乡试、会试,广开士人登科及第的出路。”清世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清世祖勤理国家政务,屡屡驾幸内院,召见诸位大臣从容咨商国事。范文程常常以文臣首辅秉承圣旨,陈奏答对颇合清世祖的心意。曾经有一次正值端午节,各位值班当差的大臣散朝稍微早些,清世祖说:“凭借依靠天赐福佑,众人希图安乐,是人之常情。不过要安逸必须先从长远大处着想,只有使国家大治安定,才能永远享受安乐。不然的话,安乐也是暂时的。”清世祖曾经诏命派遣官员到各省审理案狱,范文程说:“在此之前要派遣满、汉大臣巡视地方,因为担心扰累百姓,所以取消不行。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遭受水旱灾害,百姓劳累不得休息,应当停止派遣前往。”清世祖同意他的意见。范文程评论政务,务求简明扼要,秉持大体,多半都像上述所说的。顺治十一年八月,清世祖加恩赏赐辅位大臣,特别加封范文程为少保兼太子太保,范文程奏疏辞谢,就称自己年老多病,请求准予退休。九月,清世祖温旨慰谕,晋升范文程为太傅兼太子太保,批准他退休。清世祖念范文程是祖宗朝的旧臣,对国家有大功,赏赐礼遇丰厚:范文程患病时,清世祖曾亲自调制药丸赏赐;派遣画师到他的府第为他画像,收藏在内府;赏赐他的御用衣饰物品,多不胜数。?
???????
清圣祖康熙即位后,特命他前往太宗山陵祭告,(范文程)因哀伤过度趴在地上不能起来。康熙五年八月庚戌,范文程去世,享年七十岁。清圣祖亲自给他撰写祭文,派遣礼部侍郎黄机前来宣读谕祭,刻立碑文记述功绩,谥号文肃,清圣祖御书的祠堂匾额说他有“元辅高风”。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6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下面文句中加粗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足为外人道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下面文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B.则群聚而笑之?????????????顺风而呼
C.句读之不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吾师道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下列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⑤用心一也????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⑧吾从而师之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⑥⑧
4.下列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对下列句子当中加粗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小学而大遗????
⑧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④∕②⑤⑧∕⑥⑦????????????
D.①∕③④⑧∕②⑤∕⑥⑦
6.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可怜九月初三夜
B.登即相许和,便可做婚姻/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乃令张良留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
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新唐书?马周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让:责备,责怪。
B. 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悲愤不已。
C. 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
D. 无一言损益?????????????损益:偏义复词,偏在“损”,坏的,不好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乡人以无细谨,薄之?????②帝尝以飞白书赐周
B.①为浚义令崔贤所辱????????②岑文本谓所亲
C.①逆旅主人不之顾??????????②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D.①周乃去,客密州??????????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B.周为(之)条二十余事
C.遂感激而(于)西??????????? D.留(之)辅太子(于)定州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 马周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直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了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 马周对皇恩感激涕零,临终时自比管仲、晏子,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不事暴君,不图身后的名声。
10.断句和翻译。(7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的部分断句。(3分)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②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参考答案:
6.D 7.C? 8.C 9.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