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下锅烂
邓刚
①我的家在辽东半岛的尖尖上,出门就是海,好吃的东西多极了。礁石上有一片片牡蛎,只要用蛎钩子当当敲打几下,再轻轻一掀,便露出一窝白嫩的蛎肉,咬一口饼子,就一口蛎肉,咂巴咂巴嘴儿,可真鲜死了!礁石旁还有美味的蚬子和用针一挑一嘟噜肉的香海螺。再往水里走,肥肥的大赤角红蟹子,比鸡蛋还有营养的刺锅子(海胆),还有胖乎乎的海参、鲍鱼、扇贝,据说多么高级的宴会也少不了这些海味儿。
②但是,在海边上长得最多,看得最多,吃得最多,闻到味儿也最多的还是海菜。这东西泼实,沿着弯弯曲曲的海滩,长得绿茵茵的一片,集市上所有的海物,数它贱,吃起来也省事,水烧开以后,再把它下锅,翻一个滚就行,所以渔村人叫它下锅烂。只要喝过一碗下锅烂的人,一辈子也会想着它的鲜味儿。大冷天,满身冰茬盐花的打鱼人下了船,咕嘟嘟喝上一碗热乎乎的下锅烂汤,立即热气四溢,血脉贯通,浑身浪打风摇的乏劲儿,一扫而光!再品品那海参呀,鲍鱼呀,扇贝呀,蚬子呀,蛎子呀,味道全有了!难怪渔村有这样的歌谣:蚬子鲜到嘴,蛎子鲜到心,下锅烂鲜到脚后跟。
③下锅烂是又薄又嫩的小绿叶叶,却只在冬天里长,而且天越冷越长得旺,味道也越鲜。姑娘们蹲在冰冷的水湾里,用冻得红肿的手指头一点点从礁石上往下揪,很不容易;揪一会儿,手指就冻得猫咬似的痛,但姑娘们不在乎,依然叽叽嘎嘎干得欢。这硬功夫是从一代代老辈勤劳的渔家人传下来的。当她们还吃奶的时候,母亲就把她们捆绑在腰后,拐着筐子下海;刚会走,就跟在母亲身后揪海菜,揪一会儿,小手冻勾勾了,痛得不行,就呜呜地哭,当妈的回过头来用嘴含着孩子的小指头咂一阵。缓过热来,便喝斥着说:“干吧,冻过劲就好了!”果然,孩子不再哭了,那小手开始麻木,过一会儿就不痛了。渔村人就是靠这种“冻过劲就好了”的精神,支撑着一代代家业。
④隆冬时节,寒风呼号,灰白色的天,土黄色的地,一派死气沉沉,连老绿色的松树也像蒙上了一层灰。然而在浪头翻滚、冰雪覆盖的海滩上,一片片鲜嫩的海菜,却像绿色的绸缎,在波浪里轻柔地摆动。海菜是海边人的命根子,海菜饼子,海菜包子,海菜粥……三年灾害那阵,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那年头,连八十岁的老人也颤颤巍巍地拄着拐下海,老老少少走向了海滩,大家拼命地揪呀,揪呀,一潮一潮,成千上万筐海菜拐出了海滩。可是你回头再看,海滩上仍是鲜绿的一片!下锅烂通人性,它知道人们挨饿,需要它,就使劲地长,把营养献给人们。下锅烂有营养呀,人吃了长劲,猪吃了长膘,鸡鸭吃了下大个儿的蛋。渔村人靠着它,在那艰难困苦的年头,挺起身架去迎风踏浪。
⑤前些年我回家乡一趟,母亲发愁地说:“现在回来干啥,吃不着鱼,看不见虾!”我说:“喝碗下锅烂比什么都强!”父亲在一旁叹口气:“这年头,揪下锅烂也是走资本主义!……”倔强的小妹妹一声不响地拐着小柳筐下海了,但不一会儿,就被工作组的人撵回来,她手上脚上被蛎壳子划出了血道道,小柳筐被人家用脚踹碎了。我拉着妹妹冰凉的小手,说:“哥哥什么也不想吃!”小妹却骄傲地从衣兜里掏出一球湿漉漉的下锅烂,母亲赶紧给我熬了一大碗下锅烂汤。我含着泪花喝着,却不感到有什么鲜味儿,反觉得有些苦。
⑥那一年又赶上了寒流,冰雪遮天盖地,正在飞涌的浪涛也突然被冻凝在半空,形成一道道固体的白色浪峰。我望着连天的冰雪,心里猛然一动,那下锅烂完了吧,便跑向海滩。确实什么也没有了,到处是一片银白色,我捡块蛎壳,使劲地挖着雪,陡然,在那坚硬的冰层里闪着一片淡淡的绿光,啊,下锅烂!它虽然凝结在冰层里,却顽强地向上伸展着叶片,不难看出,它是在水中摆动漂浮时突然被冻住的,所以,还保持着轻柔的身姿。我急急地刨碎冰块,便露出下锅烂那同冰茬结成一体的僵硬叶片,像一块远古的植物化石,但却闪烁着绿得可爱的光。不知怎么的,我想起了风雨山林里的边防战士,烟火轰鸣中的炼钢工,险涛恶浪里的打鱼人……
⑦第二天,艳阳高照,冰雪消溶时,下锅烂却又在波浪里翩翩起舞了,你绿色的叶尖尖,仿佛是无数双绿色的小手,倚着海涛的节奏打拍击掌。渔村一个长辈爷爷对我说,他小时候赶上一次大寒潮,鱼儿冻成了棍,蛎子冻凸了盖,蚬子冻碎了壳,海参冻成了冰蛋蛋,可下锅烂没事儿,这东西命大,冻不死!
⑧也有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妹妹来信说,现在家乡好啦,不用说下锅烂,鲜鱼肥蟹也管你吃个够!可我并不想那些鲜鱼肥蟹,我想的是那些脚踩、浪砸、寒风扫的下锅烂。
(1982年8月31日)
14.文章写“下锅烂”,为什么从海边的牡蛎、蚬子、香海螺等美味开始写起?(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渔村人就是靠这种“冻过劲就好了”的精神,支撑着一代代家业。
②我含着泪花喝着,却不感到有什么鲜味儿,反觉得有些苦。
16.第④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列举两种并分析其效果。(6分)
17.文中的“下锅烂”有什么特点?文章写“下锅烂”有什么寓意?(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人类学教授理查德?克雷恩认为,距今5万年前,由于人类大脑发生了生理变化,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人类祖先爆发了一场艺术、文化以及个体表达上的巨大革命。克雷恩教授称,这场革命始于一场基因突变,正是这场基因突变改变了人类的语言交流能力。
一些人类学家确信,正是这场基因突变之后,人类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装饰自己的形体外表,创造抽象的象征艺术。克雷恩教授说,所有这些都是渐进式完成的,由于不同地方人口的素质不同,因此在文化上的进步也会有快慢之分。
克雷恩教授认为,过去学术界提起人类文化的进步,生理学上的解释总是被否定的,但是事实上生理学上的解释与当今许多已知现实能够更好地吻合。正是由于这种生理上的改变,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才获得了全面提升。
事实上,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支持这种理论的有力证据,它便是最近首次发现的被证明影响人类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语言基因”——FOXP2。
2001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观察一个家庭的祖孙三代发现,该家庭几乎有一半的成员患有遗传病,表现症状包括混淆发音、搞错词语顺序、语言理解困难。结果发现所有患病成员都拥有一个使得FOXP2基因失活的突变。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人类的FOXP2基因与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类似基因存在两个细微的差别,而人类具有语言能力,非人类灵长类则没有。
克雷恩说,200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20万年前直到现在,FOXP2从未停止过进化。但是约5万年前所发生的那场突变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当时的人类活动突然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创造一些不具有实用价值、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工制品。
克雷恩教授最后说:“这组控制语言和创造力的基因总数1万个左右,正是它们的随机突变,才诱发了人类文化崭新模式的出现。现代生物科技实在太令人惊奇了,没有什么工作比研究基因更让我感到兴奋的了,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永远没有尽头。”
1、下列对“语言基因”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语言基因”是5万年前给人类带来艺术、文化以及个体表达上巨大革命的生理因素。
B.“语言基因”是使人类拥有装饰自己的形体外表,创造抽象的象征艺术能力的基因。
C.“语言基因”是在生理上影响人类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控制人类创造力的基因。
D.“语言基因”是显示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类似基因存在细微差别的关键。
2、根据原文,“语言基因”的发现对人类文化研究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非洲大陆上的人类祖先爆发的基因突变改变了人类的语言交流能力。
B.学术界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不仅作出社会学的解释,而且认可生理学上的解释。
C.人类了解了自己如何会创造一些不具有实用价值、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工制品。
D.使得科学家们发现了总数1万个左右的控制语言和创造力的基因。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5万年前人类祖先爆发的一场艺术、文化以及个体表达上的革命始于一场基因突变,人类大脑产生了变化。
B.基因突变使人类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装饰自己的形体外表,创造抽象艺术。当然,这些文化的进步是渐进式的,有快慢之分的。
C.“语言基因”控制着人类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诱发了人类文化崭新模式的出现,促进了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
D.在科学家观察的家庭中,所有患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疾病的人都拥有一个使得FOXP2基因失活的突变。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基因”的发现预示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将由生理学作出完整周全的解释。
B.对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等语言障碍有了基因遗传的解释,因此就可能进行基因治疗。
C.“语言基因”能影响人类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因而它的突变也可能全面提升人类的创造力。
D.科学家发现人类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似基因存在两个细微的差别,对研究人类基因特征有积极意义。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生成论”的文学观,把文学的价值取向指向全人类的利益,认为“文学发展知识意味着文学家在新的时代面前,不断地重新面对‘存在’——这个人类共同的本体问题,为人类寻找新的共同心灵家园,提供共同的审美慰籍”。这样一种文学观点显然超越了民族、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等樊篱,是一种崭新的文学观,显示论者深厚而宽广的的人类本体关怀。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民族、国家、阶级、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忽略了人类的共通性。当然共通性必然是差异性基础上的共通性,差异性也必然是共通性基础上的差异性。
过去的文学观多强调差异性,因此强文学为本民族、国家服务。生成论文学观在承认差异性的基础上,也承认人类的共通性,因此强文学为人类根本利益服务。当然,由于民族、国家等依然并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这样一种具有普世关怀精神的的文学观不免带有一定理想色彩。论者也意识到实践这样一种文学观的难度:“建设一种既不走‘西方化’路子又不走‘民族化’路子的‘世界文学’的难度远非我们所能想象”。当然如何实践这样一种文学观不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是,在这里,我们该更加清醒意识到了民族、国家等在给文学带来力量和生机时,本身也可能成为一种无意识的桎梏。
从人类社会发展现实看,“生成论文学发展观”适应了全球化时代人类不断走向对话、理解、融合这一必然趋势。虽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同国家民族间仍会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文明文化间仍会存在差异和冲突,但是“世界社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错综复杂地连接在一起。”快速的交通和便捷的通讯大大缩短了不同国家地区交往的时空障碍,地球已经成了“地球村”。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也日益突现,许多问题,如环境保护,打击恐怖主义等既关乎整个人类的根本利益,也需要许多国家、地区合作才有可能完成。显然,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走向对话、理解、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一主流趋势,文学何为?“生成论”文学发展观正是文学面对这一问题作出的理论回应。它所要建立的世界文学:“既不是强势文化吃掉弱势文化的文学,也不是弱势文化反抗强势文化的文学”“从终极上讲,只有那种有利于人类从整体上变得更为团结的文学才是世界的文学”。虽然这样一种文学观发展还远未成熟,其文学实践也将困难重重,但是它必然紧随全球化趋势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和领地。因此,在我看来,面对时代,论者确实显示了非同寻常的敏锐感。他敏锐的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及其对于文学所意味的新的可能性。
(节选自肖青峰《也谈文学发展观》)
小题1:下列关于“共通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认“共通性”有利于超越民族、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等藩篱来认识文学。
B.“共通性”是“生成论”文学观把文学的价值取向指向全人类利益的认识基础。
C.“共通性”是一个与强调文学为本民族、国家服务的差异性相对的概念。
D.强调了文学为本民族、国家服务,“共通性”就很难在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成论”的文学观从对人类的本体关怀上讲,超越了传统的民族、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等。
B.“生成论”的文学观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文学家在新的时代面前应该跟上时代的
潮流,与时代发展同步。
C.“生成论”文学观的提出,从社会发展上看,适应了全球化时代人类走向对话、理
解、融合的必然趋势。
D.文学在为人类寻找共同的心灵家园,提供共同的审美慰藉,这有利于人类从整体
上更为团结。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成论”的文学观虽然适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上还面
临许多难题。
B.时空障碍的缩短,国家、地区间合作的日益密切,是“生成论”文学发展观产生的
社会基础。
C.“生成论”文学发展观要改变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现状,使之成为彼此互补共存的
世界文学。
D.从“生成论”文学观的提出上看,论者是在敏锐地察觉到时代变化对文学的需求后
而提出的。
4、阅读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止确的两项是(? )(? )(5分)
A.袁术听说刘备接受了曹操的封号,怒而起兵,大举进攻许吕,袁曹两军对垒于官渡。
曹操兵强粮足,且内部团结,将士片j命;袁军兵弱粮少,内部矛盾重重,军心涣散,加上他优柔寡断而多疑,多次坐失良机。许攸转而投靠曹操,曹操毅然采用许攸的计策,亲自带兵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草,袁军全面溃败。 (《三国演义》)
B.宝玉生日,妙玉送来贺帖,帖上署有别号“槛外人”,宝玉不知该如何回帖,便去问黛玉。路遇岫烟,得知她与妙玉有交情,便询问回帖之事。岫烟说妙玉认为汉以来只有“纵是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两句是好诗,所以只要自称“槛内人”便可称了妙玉的心,宝玉听后如醍醐灌顶。 (《红楼梦》)
C.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白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红楼梦》)
D.等她苏醒过来,只见自己已被巡夜的兵卒紧紧围住,人们正把倒在血泊里的卫队长抬走,教士旱已无影无踪了,房间深处临河的那扇窗户敞开着,人们捡到一件斗篷,猜想这斗篷是军官的。她听到周围的人在窃窃私语:“巫婆刺杀了这位军官。”
弗比斯约爱斯梅拉尔达幽会寻欢:克洛德得知消息后乔装打扮跟踪弗比斯,并潜藏在
他们幽会的房间。当看到弗比斯和爱斯梅拉尔达亲热时,克洛德妒火中烧,从房中蹿山,抽出匕首,刺进了弗比斯的胸膛。克洛德逃走后,爱斯梅拉达被逮捕。她屈打成招,被法庭判处绞刑。?????????????????????????????????????????????????????? (《巴黎圣母院》)
E.对,这个女人就是她。这会儿他看出了她脸上那种独一无二的神秘特点。这种特点
使每张脸都自成一格,与其他人不同。尽管她的脸苍白和丰满得有点异样,她的特点,与
众不同的可爱特点,还是表现在脸上,嘴唇上,表现在略微斜睨的眼睛里,尤其是表现在
她那天真烂漫、笑盈盈的目光中,表现在脸上和全身流露出来的唯命是从的神态上。
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什,两蒙松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
丝洛娃。这使他十分震惊。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白己是造成她不
幸的罪人.决定帮助玛丝洛娃。但由于在陪审团讨论时一时疏忽,导致玛丝洛娃被无辜判
罪。?????????????????????????????????????????????????????????????????? (《复活》)????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小渔村童话
一听说小渔村名叫“浮叶”,我就来劲了,乘登陆艇过大海,又坐吉普车,在新开拓的机耕道上颠了一个多小时,——我胃下垂了7厘米,连咳嗽都得小心翼翼,这次真是乐此不疲!
吉普车在村边停下。村边就是海边,向导一出车门,几个在海涂上筑蟹房兼抓跳跳鱼的汉子就深一步浅一步涉过来,“老兄老弟”地打招呼,露出一口口吃鱼吃虾钙质很丰的雪白牙齿。
有人稀奇地叫了一声“四目”,很地道的闽南话,被我不小心听见了。我条件反射地托托眼镜,觉得挺形象,便鹦鹉学舌:“四目!”他们也不尴不尬,笑着起哄:“我戴戴看。”他们把浸透盐水的粘满泥花的手,往古铜色胳膊上腿上擦了擦,那个叫我“四目”的捷足先登,接过眼镜戴了:“不行不行!头晕!”他的头像摇得像拨浪鼓。另一个说:“像在晕船。”其它人便放弃了。然后互相取乐:“不识字,出门戴草帽,回家戴夜壶!”他们那样爽朗,我也全忘了淑女模样,第一次在陌生人中间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问:“你也是闽南人?”
“南安水头。从前也是大海边。有一条闻名天下的五里石桥,后来围了海堤。现在堤上通公路了,堤内还种庄稼……”我想起了沧海桑田这个词,自顾自感感慨着。
被他们打断:“你比我们好!我们在这里住一二百年了。”嘿!一二百年?我不信。
“老伯公讲古:三个不知是同安南安还是惠安的结拜兄弟,搭人的船去走番。海上遭遇强台风,船漂到这里翻了,只剩下三兄弟从倒扣的船舱里钻出来。一看前面浮出一叶救命的陆地,所以叫浮叶……”
不知不觉走入村里。那个叫我“四目”的指着路边的石房子:“我的厝(cuò),坐一下?”我欣欣然:“好咧!”
先到古井边洗脚洗手。 一只花鼻小狗咬着一朱衣女子尺八裤腿闻声出来。叫我“四目”的笑眯眯地介绍:“我的婆娘。”
我听了为之一乐,这传统的美声叫法,城里早就没有了,这里倒还流行。我也跟着叫“婆娘”,她脸红了,脸上漾开的皱纹像一朵朵菊花。
我蘸一指井水放嘴里尝尝:“奇怪了,旁边就是大海,这水怎么倒不咸?”
“婆娘”说:“哪!打十口井有八口是咸的。这里的人家儿子上了16岁,做父母的就和他去找水源。打好了井,就在附近起厝……”
我唱喜歌般称道:“起大厝,娶媳妇。”
大家高兴起来,说:“托福托福!”可能是什么习俗,还都过来揪一下我的耳朵,让我又痛又快。
我看了表,提出要去看看海。叫我“四目”的说:“退潮了。明天起大早吧!今晚就在我家做客。”
“婆娘”一听,欢喜地过来握我的手时,问:“肯不肯?”
向导一点头,我立刻表示同意。
几个汉子商量要大吃大喝一顿。用火柴梗抓阄完,就分头回家拿海鲜去了。
天黑下来。我到处找不到电灯开关,一问,才知道小渔村祖祖辈辈都没有用过电。“婆娘”去点亮豆油灯。我看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单纯朗朗地照耀着,与这石庭、水井、羽毛草、披挂在篱上的带补丁的帆,相即相入;阶前的草蚱也唱得来劲,触动了我心灵的最深部位。可我没有时间细想,八仙桌已被抬上石厝埕(chénɡ)埕顶。九节虾、大仁蟹、海瓜子、牡蛎、章鱼、鲍鱼,都只有盐煮,原汁原味。喝着陈年腊酒,听讲黄花鱼汛的喜悦和沉船的伤心事……直到月凉如水,人才依依散去。
晚上“婆娘”陪我住。临睡之前,我换了一件真丝镂花睡袍。她眼睛亮亮地绕我转一圈,笑道:“像一床蚊帐。”我也打趣:“像一床渔网。”她忍不住笑弯了腰。
我要去闩房门,被“婆娘”叫住:“免关,没人会来吵你。”
“那——防贼呢!”
“婆娘”打开梳妆台:“没贼!金子都不会丢掉。没人会做贼!”
我勉强躺下,结结巴巴问:“那么做门干什么用?”
她奇奇怪怪的反问我:“没门,人怎么进厝?”我闷了好一会儿,告诉她:“我们城里人,家家户户都是铁门、纱门、木门,还怕不保险。”
“唉!”她同情地叹口气,“啪”地打了只花脚蚊子,翻个身睡过去了。
小题1:作者写小渔村“浮叶”得名的原因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6分)
① 我看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单纯朗朗地照耀着,与这石庭、水井、羽毛草、披挂在篱上的带补丁的帆,相即相入;阶前的草蚱也唱得来劲,触动了我心灵的最深部位。
答:????????????????????????????????????????????????????????????????????
②“啪”地打了只花脚蚊子,翻个身睡过去了。
答:????????????????????????????????????????????????????????????????????
小题3:用四个词语概括“婆娘”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4: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和“婆娘”的对话起了什么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