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五)
2017-01-15 20:31: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
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弊甚,诏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俭:歉收?
B.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徙:调职??
C.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责:责问
D.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存:看望,问候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以策有干名,命代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策勤史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蟹六跪而二鳌
10.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多次请求表示要到蜀地,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人朝为卢部判官。??
C.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后来他任青州知州。
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
译文:??????????????????????????????????????????
(2)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译文: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赞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未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已经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效:见效
B.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罪:责备
C.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同时:一致
D.魏相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条:列举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间接表现陆贽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②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③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④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⑤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⑥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札子是臣下奏事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文体,本文援引史实,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B.苏轼极度推崇陆贽的治国方略,与同僚共同请求校正唐代陆贽的奏议,直谏应借鉴陆贽的奏议内容作为治国之策。
C.作者以唐德宗采用陆贽的意见使国家中兴为例阐述道理,以期引起当时皇帝的高度重视,可谓用心良苦。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聚集了古往今来的精华,可以作为国家治乱的借鉴,只要反复熟读,就一定能够启迪智慧。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3分)
(2)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3分)
(3)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与友人彭雪涛书
于成龙
广西柳州罗城,偏在山隅,土司①环绕,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还者什不得一二。
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同年生王吉人,劝勿往。私心自度:“古人‘利不苟趋,害不苟避’之义何为?”俯首不答。抵舍,典鬻田屋,得百金,携苍头②五人,拜先祠,别老母,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行及湖南冷水滩,卧病,扶掖陆行。之桂林,皆劝以善调治,勿亟赴罗城。抱痾之人,至是胆落,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到县庭,无门垣,草屋三间,内廨支茅穿漏,四无墙壁。郁从中来,病不自持,一卧月余。从仆环向而泣,了无生气。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凡有陋弊,清察厘革。无几何,一仆死,余仆皆病。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枪以自防。然思为民兴利除害,囊无一物,猺獞虽顽,无可取之资,亦无可杀之仇也。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申明保甲,不得执持兵器。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渐次人心信服,地方宁静。而地与柳城西乡接境,其人祖孙父子,生长为贼,肆害无已。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渠魁③俯首,乞恩讲和,掳掠男女牛畜皆送还。敢有侵我境者,竟行剿灭,而邻盗渐息。
嗣后官民亲睦,环集问安,如家人父子。而民俗婚丧之事,亦皆行之以礼,感之以情。罗城之治,如斯而已。
自数年来,本非为功名富贵计,只欲生归故里。日二食或一食,读书堂上,坐睡堂上。首足赤露,无复长官之礼。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回想同僚诸人,死亡无一得脱。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偶书寄,以发知己万里一慨。
(节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土司: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②苍头:仆人。③渠魁:盗寇中的首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鬻田屋,得百金????????????????????鬻:卖。
B、凡有陋弊,清察厘革??????????????????厘:整理。
C、皆劝以善调治????????????????????????调治:调整,治理。
D、申明保甲????????????????????????????申明;陈述,说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作者于成龙“利不苟趋,害不苟避”的一组是(??)
①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②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
③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④万里一身,生死莫主
⑤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⑥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罗城赴任之前,朋友王吉人曾劝告于成龙,不要去那蛮荒僻野之地,于成龙没有动摇。
B、于成龙熬过了数年的艰难生活,既是为了能向朝廷表明自己的节操,也是为了能有朝一日能加官进爵。
C、于成龙经常一个人喝酒吟诗,想到自己的处境则痛哭流涕,可见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D、在于成龙的精心治理下,罗城安定太平,官民之间像家人一样和睦融洽。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3分)
(2)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4分)
(3)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贻诸弟砥石命(并铭)
唐·舒元舆   ①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②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③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④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于偷薄之伦者。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①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不深谕解。
  ⑤今会鄂骑归去,遂置石于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于其侧曰:
  ⑥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 ?(选自《唐文粹》,江苏古籍出版社)
【注】①兔魄:月亮的别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其异石,遂携入城????? 意:猜想,料想
B.意工者相绐,复问之????? 就:趋向,前去
C.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愈:胜过,超过
D.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坚铁??? 利:锋利,锐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生前造化剩物??????????????? 如今人方刀俎
B.吾遂取剑发?????????????? 杳不知其所
C.今年秋在秦,无发开?????????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其衰也
D.日丐他人之门?????????????? 而君幸赵王
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A.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B.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C.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D.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离家一年多的舒元舆给弟弟们寄磨刀石时写的一封信,对弟弟们进行谆谆的告诫。
B.由宝剑锋从磨砺出,作者推想到人的品德学问,也要努力磨炼才能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C.为勉励几位弟弟砥砺德行,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弟弟们,可谓用心良苦。
D.作者在家 的弟弟被生活所困,忘记了砥砺品行节操,对此作者深感忧虑和悲伤。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一)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孟子·告子上》)???
(二)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②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注】①或:同“惑”,奇怪。②介然:经常。
小题1:从选段(一)来看,“王之不智”体现在 “??????????????????????????”,孟子认为国君要做到“智”,应远离????????????”。(请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2:请简要概括以上两个选段所阐述的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