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中国“现代书法”的新思考
书法并不代表古朽,书法应当融入当代。但是,面对现代社会电脑网络和印刷技术等方面的高速发展,已历经数千年沧桑的中国书法究竟出路何在?作为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民族文化传统和视觉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和汉字书写如何进入当代艺术,成为其他艺术形式的灵感激素和创作资源?在与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的各种艺术时尚的互动交融之中,传统的书法艺术最终将获得新生,抑或丧失自我?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艺术家和学者从上个世纪以来即已开始从事相关的探索和研究。作为20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及欧美等地华人圈中蓬勃兴起的一种艺术新潮,中国“现代书法”因其独特的民族性和国际性,近年来尤其成为海内外艺术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现代书法”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但实际上,从90年代开始,艺术家们已经逐渐超越了早期的“书法现代化”的单一逻辑,自觉地把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本土化的当代艺术资源来实践和利用。
“现代书法”的发展和观念流变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⑴“变书法”。它着眼于书法艺术形式上的变革与创新,基本观念是书法当追随时代。⑵“反书法”。书法在观念上具有较强的反叛性和颠覆性。⑶“用书法”。书法更多地是作为资源在当代艺术中实验和利用。作为元素,融入绘画、雕塑等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中;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的观念艺术,如行为、装饰、影像、网络艺术等。但是在“现代书法”创作和研究推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如“现代书法”概念模糊不清,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等。
目前,在“现代书法”的研究中存在运动式操作现象。把一种艺术现象当作一种运动往前推进,可能会推进得太快。不断地把书法的形态变化、方式方法的变化作为书法演进的标志,就会忽视了每种新的形态自身还需要进一步壮大,还有很多的精神指向需要明确。书法的延续性(传统惯性)很强,而且与其他艺术不同,中国书法没有西方的参照系,因此应当根据其自身的逻辑与西方对话,不要简单地把“现代书法”中某些具有抽象痕迹的形态看成西方抽象主义的东西回应。
围绕书法艺术的现代走向和书法作为资源融入当代艺术的话题将会展开更多、更深入的新思考和新探索。
小题1:对中国“现代书法”应具备要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创作资源融入其他当代艺术中。
B.成为其他当代艺术形式的灵感激素。
C.保持中国书法的本土特色和延续性。
D.在观念上具有较强反叛性和颠覆性。
小题2:对“不要简单地把‘现代书法’中某些具有抽象痕迹的形态看成西方抽象主义的东西回应”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
B.中国书法艺术应有西方文化参照系。
C.中国书法艺术不存在抽象的表现形式。
D.中国书法艺术不宜吸收西方抽象主义。
小题3:对“现代书法”研究中的“运动式操作”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运动式操作”可能会加快“现代书法”的研究与发展。
B.“运动式操作”会忽视每种新形态自身还需进一步壮大。
C.“运动式操作”将不利于“现代书法”研究的健康发展。
D.“运动式操作”将会造成很多新形态的精神指向不明确。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电脑网络的高速发展,将使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融入当代,走向世界,最终获得新生。
B.将中国书法作为一种元素,融入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中,势必使中国传统书法丧失自我。
C.“现代书法”至今还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这一现状表明,“现代书法”的理论研究仍然滞后。
D.中国书法没有西方的参照系,因此,“现代书法”要融入当代,首先要建立西方的文化参照系。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是“现代书法”研究的其中一个发展阶段,并非必具要素。A、B两项注意“书法应当融入当代……出路何在?……成为其他艺术形式的灵感激素和创作资源?”的表述,虽是问号,实际上答在其中。另外,再注意第二、三段的内容。C项,注意第二段中“从90年代开始……和利用“的表述,以及第四段“书法的延续性……的东方回应”的表述。
点评:前两个选项错误比较明显,C项错误不容易看出。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此不能孤立理解这个词,应联系全文。
小题2: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
|
???????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 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 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拆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近地轨道上运行的被遗弃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 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 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l0 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 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000 万平方千米,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处,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下列不属于“高科技污染”的一项是(???? )
A .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起干扰的信息、声、光等非实体。
B .无人要、无人处埋的过时汽车、家用电器、电脑部件。
C .近地轨道上运行的被遗弃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D .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处的臭氧空洞。
2.下列对高科技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科技垃圾的种类增多,分布领域日趋广泛。
B .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
C .阳光中具有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的紫外线。
D .由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核电的开发产生了太空垃圾和核垃圾。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高科技垃圾存在于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一切领域。
B .高科技污染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C .全世界的政府组织订立国际公约,就有可能避免太空垃圾和核垃圾数目的增长。
D .高科技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干扰和生存的威胁日趋严重。
参考答案:1.D
2.C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泰山皮影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6月8日——6月18日,中华世纪坛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泰山皮影传人范正安受邀表演了《石敢当铲除恶狼精》。
泰山皮影的独特之处是演出只有一人完成,左脚踩鼓,右脚敲锣,口中演唱,双手指挥皮影。其曲风是山东大鼓,人物的语言和性格也有着鲜明的山东色彩。
小题1:下列对“皮影”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皮影”是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B.“皮影”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
C.“皮影”是用灯影达到艺术效果,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平面偶人表演的一种戏剧形式。
D.“皮影”是民间艺人用皮制品手工、刀雕彩绘制作成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借助白色幕布和灯光进行戏剧表演的艺术。
小题2:下列对“皮影”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皮影”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B.“皮影”为了适应其幕影表现形式,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
C.“皮影”的人物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淳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雕功流畅,着色艳丽,通体透剔,四肢灵活。
D.“皮影”不只可用于演出,还可用于耍玩娱乐,甚至还可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品。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B.泰山皮影的曲风是山东大鼓,人物的语言和性格具有鲜明的山东色彩,更为独特的是它是由一人独立完成的,手脚口并用。
C.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泰山皮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
D.中国皮影戏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开近代电影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发展的先河。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B、C三项都是诠释概念,不是对“皮影”这一词语所下的定义。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项是说“皮影”除了演出外的其他作用,并非其艺术特色。答非所问。从高考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3.已然、未然有意混淆;4.以偏概全;5.张冠李戴;6.因果颠倒 ;? 7.误划类别;8.无中生有;9.偷换概念。因此解答时考生要把选项归位,通过与原文对比,找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A.原文是说“皮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告别“诗歌”走向“散文”
陈平原 幸灾乐祸也好,呼天抢地也好,无动于衷也好,人们都不能不正视这一命题:学术正在贬值。
就看你怎么理解这“贬值”两个字。如果这指的是应用学科被推到前景,而学术性更强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受重视,跟经济建设没直接联系的文史哲等古老学科甚至受到冷淡,这的确很可忧虑;如果这指的是商品经济的冲击以及知识分子待遇的低下,以致学者不能安心治学,而必须盘算如何“生产自救”,这起码也不是什么好兆头;但如果指的是学术研究不再受到公众的关注,不再有“雄文一出举国欢腾”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那我倒觉得很正常,既不可喜,亦不可悲。
学术研究本来就是“寂寞的事业”,没多少油水好捞的。前些年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出书容易,惊世骇俗容易,滥得虚名也容易。一时间学术界似乎也成了“名利场”。如今则又回到了“冷板凳”。
梁启超有篇名文《过渡时代论》,其中谈到过渡时代容易出英雄。出政治上的英雄,当然也出学术上的英雄。“五四”年代能出英雄,前几年也能出英雄,如今则连“各领风骚三五天”都不容易,英雄似乎消失了。没有英雄的时代,未必学术成就不高,只不过缺乏戏剧性罢了。激动人心的呐喊着呼啸着前进的学术变革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该是没有多少诗意而又更加艰辛的常规建设了。对于青年学者来说,适当调整一下心理状态,乃至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还是必要的。就好像新学期开始,小学生们必须把假期里跑野了的心收回来一样。
当然,也有人“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从来没“跑野”过。可这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对于那些没有一点功利心、没有一点虚荣心、没有一点狂态、没有一点醉意的“纯学者”,我历来敬而远之;有时甚至不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或者缺乏才气故作镇定、或者出于矫情大骂葡萄酸也未可知。我佩服的是能“跑野”也能“操正步”;该“跑野”时“跑野”,该“操正步”时“操正步”。当年“跑野”时甩了一拨人,如今“操正步”还会甩下一拨人。读书做学问也真不容易。
一代诗僧苏曼殊的小说中,常常出现这么一种尴尬的局面:男主人公在热情、执著、聪慧、果敢的西化女性和娴静、高雅、温柔、含蓄的东方女性面前丧失选择的能力,只好悬崖撒手皈依我佛。这种主题模式在现代作家笔下不断重现,只不过“五四”时候西化女性占上风,40年代东方女性占上风而已。尽管作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种选择更多的是时代逼出来的;内心深处很可能都像苏曼殊那样,在两种女性、两种生活理想、两种处世态度--借用茅盾的术语:诗歌与散文——之间徘徊。
“没有英雄”、“缺乏戏剧性”、“操正步”、“常规建设”,这无疑都是散文时代的标志。也许,只好做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告别“诗歌”,走向“散文”。
但愿,就在不久的将来,我能把这题目倒过来再做一遍:告别“散文”,走向“诗歌”。即使那篇好文章一时难产,也不妨为这散文时代保留一点诗意,或者创造一点诗意。以免“寂寞的事业”过分寂寞,散文的时代过分“散文”。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对于无法回避的学术贬值现象,众人有不同反应,有人悲有人喜,也有人无所触动。
B、作者认为学术性更强的基础理论研究、跟经济建设没直接联系的文史哲等古老学科不应该受到冷淡对待。
C、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术研究成了捞油水的手段,惊世骇俗的作品学术成就未必高,著名学者未必名副其实。
D、诗僧苏曼殊的小说中,男主人公对女性的选择在不同时代倾向不同, “五四时期”西化女性占上风,40年代东方女性占上风。
2、对于学术贬值,作者为什么觉得“很正常,既不可喜,亦不可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划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作者认为学术研究是“寂寞的事业”,不能把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跨越文化传播的时代落差 处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谋求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认同,有赖于对各自文化的相互了解,这种了解的路径有时是依靠将文字进行准确生动的翻译.有时则是依靠非文字类文化符号的直接传播。相对于复杂的文字语言符号系统,非文字类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往往能起到直观、生动、易懂的传播效应,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尽管视觉语言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如此强大的可能性.可是我们在跨文化传播中,更多地还是习惯于依赖文字作为相互交流的工具,期望通过语言文字的识别理解来实现不同文化的相互认同。目前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中国的孔子学院都是把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给予推广,也就是说我们建立在印别时代的文化传播理念并没有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而相应地有所改变,它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时代落差。
西班牙语可能是世界上最难以掌握的语种之一,有些人可能一生都无法掌拯它的发音技巧,更不用说用流利自如的西班牙语进行交流了。也许我们倒不如去领略一下最具有代表性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它将轻声吟唱与激情的舞蹈、将吉他的弹奏与热烈的击掌融为一体,舞蹈者在表演时那种自由舒展热情奔放的舞姿,以及在即兴的表演中释放出的畅快淋漓的狂喜,无不显示出西班牙特有的文化性格。这一生动直观的文化形态,在文字语言中是很难得到尽情传达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是一个影像主导传播的时代,人们信息的获取果道主要来自四块屏幕—电脑、电视、电影和手机,它们主导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感知系统,甚至决定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如果我们不能利用视觉媒介有效地传播我们的文化,还只停留在文字语言的界地内,我们也许就要被这个由视觉符号覆盖的时代淘汰。
视觉语言虽然在我们这个时代得到比文字语言更优先的地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视觉传播领域同样面临种种困境。在令人眼花燎乱的视觉表达语境中,我们已经很难建立一种像古人那样可以被共同使用的视觉语汇,我们对视觉语言的意义认同并没有形成一套可以共享的识别系统。这其中除了不同文化自身的认同差异外,我们对视觉语言的表述规范显然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我们依赖视觉符号表达我们的各种诉求,一方面我们又没有形成普遍依循的视觉意义的表述规则。在古人看来特定的视觉表达保留着某些一致的象征意义,比如绿色代表安全,蓝色代表真理。我们今天反倒欠缺一种既深刻而又准确的视觉共通语。
我们中国的非文字类语言符号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我们作为国家文化形象主要媒介的视觉文化仍处于缺席状态。我们并不是说,非要在每个领域都刻意寻找一个国家形象的象征之物,我们想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是一个被建构的历史演进过程,而不是一个自在的历史生成过程。最起码,我们要在人们行走的“精神航线”和“文化公路”上设置“路标”,才能使人们知道通往不同文化国家的道路在哪里。
1.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时代落差”产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化传播中,人们更多地还是习惯于依赖文字作为相互交流的工具,期望通过语言文字的识别理解相互认同不同的文化。
B.建立在印刷时代的文化传播理念并没有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而有所改变,仍然把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给予推广。
C.我们利用视觉媒介有效地传播我们的文化,而不是只停留在文字语言的界地内,也许就不会被由视觉符号所覆盖的时代淘汰。
D.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电脑、电视、电影和手机,影像主导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感知系统,甚至决定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非文字类文化符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在跨文化传播中它往往能起到直观、生动、易懂的传播效应。
B.今天虽然是一个影像主导传播的时代,但是有些国家的某些学院仍然把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给予推广。
C.西班牙语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一门语种,所以用西班牙语交流不如欣赏西班牙艺术更利于文化传播。
D.我们对视觉语言的表述规范没有重视,不仅因为依赖视觉符号表达各种诉求,更是因为没有形成普遍依循的视觉意义的表述规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依靠将文字进行准确生动的翻译,或是依靠非文字类文化符号的直接传播,均有利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对各自文化的相互了解。
B.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比西班牙语更能表现出西班牙特有的文化性格,可见在当今时代,视觉语言比文字语言地位更优先。
C.在古代,人们拥有可以被共同使用的视觉语汇,特定的视觉表达保留着某些一致的象征意义,比如绿色代表安全,蓝色代表真理。
D.我们作为国家形象主要媒介的视觉文化现今仍处于缺席状态,需要我们主动建构,以期找到通往不同文化国家的道路。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