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1-15 21:12: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桂州新城记
王安石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
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有智勇,犹不能以一日之变也。胜:禁得起。
B.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通“诫”,告诫,警示。
C.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经略:策划处理。
D.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修治新城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
②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
③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④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⑤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
⑥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侬智高在南方起事谋反。十二州守吏,没有一个人能守住城池,不是他们才能不够。当时皇帝也这么认为。
B.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之间的礼义失去的话,四方的少数民族就会横暴的窥视中原地区,以寻可乘之机。
C.王安石散文叙议结合,阐明道理,深有寓意。本文亦是如此,作者不吝笔墨叙写余靖修建新城的经过,为后文论述奠定了基础。
D.作者认为,城郭为设险故守之需,故不可缺,而礼乃无形之城,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不能忽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4分)
(2)????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3分)
(3)????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3分)



2、单选题  选出对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卜子妻弊裤也——写:仿效
B.其姑以为多而出之——私:自私
C.为妇人而——出:遗弃、休掉
D.其所以嫁——倍:比……多一倍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赵韩王普为相①,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吾已矣(  )
(2)上素嫌其人,不(  )
(3)普欲某人为某官(  )
(4)上意释然,卒之(  )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普立于宫门,久不去——启箧取一书而读
B.上晚朝——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C.岂得喜怒专之——刑惩罪,赏以酬功
D.以终天年——其出于此乎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五句话中,哪些可以体现这一点(???? )
①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②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作者写了哪些细节?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2分)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然诺,好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谭往见
C.谭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给……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竟给他事辞去小易大,彼恶知之
B.访一元家所在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秦王赵王击缶
小题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有何厌
D.何故而至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
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
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
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小题5:翻译。(10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4分)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3分)
③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4分)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规——中:靠近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也,则耻师焉——身:自己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
D.故为之文以——志:记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