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桂州新城记
王安石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
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胜:禁得起。
B.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戒:通“诫”,告诫,警示。
C.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经略:策划处理。
D.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修治新城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
②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
③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④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⑤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
⑥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侬智高在南方起事谋反。十二州守吏,没有一个人能守住城池,不是他们才能不够。当时皇帝也这么认为。
B.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之间的礼义失去的话,四方的少数民族就会横暴的窥视中原地区,以寻可乘之机。
C.王安石散文叙议结合,阐明道理,深有寓意。本文亦是如此,作者不吝笔墨叙写余靖修建新城的经过,为后文论述奠定了基础。
D.作者认为,城郭为设险故守之需,故不可缺,而礼乃无形之城,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不能忽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4分)
(2)????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3分)
(3)????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3分)
2、单选题 选出对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卜子妻写弊裤也——写:仿效
B.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私:自私
C.为妇人而出——出:遗弃、休掉
D.倍其所以嫁——倍:比……多一倍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赵韩王普为相①,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吾已谕矣( )
(2)上素嫌其人,不与( )
(3)普欲除某人为某官( )
(4)上意释然,卒相之( )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启箧取一书而读之
B.上因晚朝——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岂得以喜怒专之——刑以惩罪,赏以酬功
D.以终其天年——其皆出于此乎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五句话中,哪些可以体现这一点(???? )
①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②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作者写了哪些细节?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2分)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竟给以他事辞去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秦王为赵王击缶
小题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有何厌
D.何故而至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
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
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
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小题5:翻译。(10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4分)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3分)
③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4分)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中:靠近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身:自己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
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