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6 12:23: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题文】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 (5分)
本刊自创刊并发行以来,1一直深受不少莘莘学子的喜爱。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2你们的报纸丰富了他们的知识,3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010年,4我报将不孚众望,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5进一步强化报纸品位,6替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
(1)序号: 修改: (2)序号: 修改: (3)序号: 修改:
(4)序号:  修改: (5)序号: 修改:       


参考答案: 【答案】(1)① “不少莘莘学子”中的“不少”删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女也不爽,??????????。(《卫风·氓》)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3)????????????,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4) 弦弦掩抑声声思, ??????????????。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5)?????????????,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屈原《湘夫人》)


参考答案:
(1)渐车帷裳、士贰其行
(2)榆柳荫后檐,桃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请把序号依次填入空格,使得这段文字语意连贯通顺。
  尼采把梦和醉看做两种基本的艺术状态。除梦之外,酒与艺术也有不解之缘。?????????? ??。那么,酒只是工具,只要能达于醉的状态,没有酒也可。天下酒徒未必都是艺术家,大艺术家往往无酒而常醉。
①曹操”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百篇”,欧阳修自号”醉翁”
②醉打破日常生活的藩篱,使人与山水相融合,与宇宙相融合
③中国文人中多爱酒之人
④不过,正如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参考答案:③①④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请根据下列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再加一个四字横批。要求对联能从“形、色、香、味”四个方面概括龙井茶的特点,横批对龙井茶作总的评价。(5分)
龙井茶素以“形、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于海内外。它的色泽并非翠绿,而是嫩绿中略透黄色;悠悠的香气沁有脾胃,有芝兰似的清香;外表扁平光滑,中间宽,两头稍尖,有人说像麻雀的舌头;细细品饮有淡淡的甜味,浓醇可口。
对联                         
横批            


参考答案:对联:形如雀舌色(呈)黄绿(2分)香似芝兰味(觉)甘醇(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题文】诗的本质是暗示,微型哲理诗常常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去暗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认识,让我们领悟世界的本原和人生的真谛。阅读下面的诗歌,依照示例,选取一首对其所暗示的内容加以解说。(4分)
示例:              朋    
两个月亮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