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四)
2017-01-16 12:34: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消失的故乡
谢冕? ?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我认不出我们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日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南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边上忙碌,她洗莱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雾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山坡道;我记得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旁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座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惆怅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九自然段中作者所写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和“另一种文化改造”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消失的故乡”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珠????宝
莫泊桑
朗丹先生在副科长家里的一次晚会上,遇到了这个年轻姑娘,从此就堕入了情网。
她的父亲是外省的一个收税官,已经死了好几年。后来她跟着母亲来到了巴黎。她们家虽穷,可是为人正派,稳重而且和蔼。这个年轻姑娘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她的纯朴美里有一种天使般的贞洁的魅力。凡是认识她的人都再三夸奖说:“娶她的人肯定会幸福。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了。”
朗丹先生那时在内政部里当主任科员,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法郎。他向她求婚,娶了她做妻子。
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因而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很阔绰。她对丈夫无比的关心、体贴、温存。而且她本人的诱惑力又是那么大,虽然他们相遇已经有六年了,可是他比开头那些日子还要爱她。
他责备她的,只有两个嗜好:爱看戏,爱假珠宝。
她的朋友们(她认识几个小官吏的妻子)经常能够替她搞到包厢,请她去看当时风行的戏。她不管她丈夫愿意不愿意,总是拖着他一块去;不过一天工作下来,这种消遣反而增加他的疲劳。因此,他恳求她别再拖他同去。她开始不肯答应,直到最后才为了讨好他,勉强让了步。他对她说不出的感激。
然而,这种爱看戏的嗜好,很快地引起了她爱打扮的需要。她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习惯,爱在耳朵上戴两粒冒充钻石的大莱茵石。她还戴假珍珠的项链、赛金的镯子。
她的丈夫有点不满意这种对假货的爱好,每次劝他,她总是露出温柔的笑容,“有什么办法呢?我爱好这个。我当然更喜欢有真的珠宝!”
到了晚上,只有他们俩待在炉火旁边,她就开始热情地细细观看那些假珠宝,好像其中有一种无穷的、秘密的乐趣似的。她一边用手指转动着珍珠项链,或者让宝石的切面放出夺目的光彩,一边不停地说:“你倒是瞧瞧呀,做得多么好。简直跟真的一样。”
一个冬天的夜里,她从歌剧院回来,冻得全身直打哆嗦,第二天不停地咳嗽,一个星期以后就害肺炎死了。
朗丹差一点也跟她进了坟墓。他是那么失望,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头发都变白了。他从早哭到晚,难以忍受的痛苦撕碎了他的心灵。
但是生活对他来说越来越困难了。他的薪水在他妻子的手里,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现在剩下他一个人,反而不够用了。他奇怪她哪儿来的那么大的本领,居然能够让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
终于有一天早上,离着月底还有整整一个星期,手上却连一个子儿也没有了。于是他打主意变卖东西。他立刻想到了他妻子的那些“便宜货”。他在她留下的那一堆假货中找来找去,他决定卖掉她好像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虽是假货,可是做工考究,想来还可以值个七八法郎。
他把它放在衣袋里,打算找一家可靠的珠宝店。 他终于看到一家,走了进去。?
“先生,”他对商人说,“我想请您估估这件东西。”
老板见了这件首饰,就立刻叫了起来:“哎呀!我可认识这串项链,它是从我们这儿卖出去的。”
朗丹先生感到很惊慌,问:“值多少钱?”
“先生,我是两万五千法郎售出的。我准备出一万八千法郎收回来,不过按照法律规定,您得先把这件东西弄到手的经过告诉我。”
朗丹先生惊奇得两腿发软,坐了下来。他说:“不过……不过,您再好好看看,先生,我一直以为它是……假的呢。”
首饰商人又问:“您愿意告诉我,您姓什么吗,先生?”
“当然愿意。我姓朗丹,住在殉道者街十六号。”
商人打开帐簿,查了查,说:“这串项链的确是在一八七六年七月二十日送到朗丹太太的住址,殉道者街十六号去的。”
他从首饰店出来,穿过大街,继续朝前走,走着走着发现走错了路,又转过身来往回走,走到了杜依勒里宫,过了塞纳河,一看又走错了,于是又回到香榭丽舍大街,脑子里乱得没有一点儿主意。他想好好地考虑考虑,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妻子没有力量买一件这样贵重的东西,——当然没有。那么,这是别人送的一件礼物了!礼物!谁送的?为什么送呢?
他停下来,呆呆地立在大街中间。可怕的疑窦掠过他的脑海。莫非她?这么说,其余的珠宝也都是礼物了!他觉得地上摇晃,觉得面前的一棵树倒下来;他伸出双臂,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他顺利地从珠宝商那里拿到了一万八千法郎,此后,他的贪欲膨胀起来,卖掉了妻子的所有珠宝,成了有钱人,开始到处炫耀,与妓女鬼混,才半年就又结了婚。??(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郎丹太太的“假项链”竟然是真的,这一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已在前面做了多处暗示。这一点与作者的另一篇小说《项链》有异曲同工之妙。
B.小说开头用“为人正派”“稳重”“天使般的贞洁”“ 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来形容郎丹太太,读完全文,我们分明感到这些词语都充满讽刺意味。
C.小说在倒数第二段写郎丹先生一再走错路,这一情节意在表现他内心的恐慌,而造成他内心恐慌的原因是,他觉得对不起妻子,不该在妻子刚去世不久就变卖她生前所喜爱的项链。
D.郎丹太太对丈夫的不忠,其实是郎丹先生一手造成的,他不该纵容妻子的两个嗜好——爱看戏、爱假珠宝。
E.小说在塑造郎丹先生时,运用了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而对郎丹太太虽着墨不多,但也写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题2:郎丹太太患肺炎并很快死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具有重要作用,请做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分析郎丹太太的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有人说,郎丹夫妇虽然都未经受住物质的诱惑而走向了堕落,但在情感方面,他们夫妻还是彼此相爱的,也有人认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情可言。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B
小题1: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是太


本题解析:
小题1:答A得3分,答B得2分,答E得1分。答C、D得0分。C.“而造成他内心恐慌的原因是,他觉得对不起妻子,不该在妻子刚去世不久就变卖她生前所喜爱的项链”错。D.“其实是郎丹先生一手造成的”错。E.小说在塑造郎丹先生时,除了运用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外,心理描写也很突出。
小题1:这一情节与珠宝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从情节发展上起着推动作用,也起着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同时,对主题的深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答题时要关注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小题1: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她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入手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影(节选)
方?叶
古往今来,人们游历山川,除了欣赏大自然的秀美风光,获取履艰历险的快慰外,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与静美的山水相洽相融,排遣心中的郁结。而山庐梦影,既真实又缥缈。即可亲可感,又可寻可思,理所当然的是高人雅士抒情写意的最佳具象。看唐代诗人笔下的山影是何等瑰丽多姿!“黄河原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在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的眼中,山影是多么苍凉、壮阔和空旷啊。但为了边关的安宁,“不教胡马度阴山”,征夫守卒们却长年累月,甚至一生都在那里浴血苦战。苍凉的山影烘托出的正是诗人那博大的胸襟和壮美情趣。而诗仙李白也跟他豪放落拓的性格一样,他笔下的山影却充满了浪漫、神奇的色彩,“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诗人用一种震天撼地的笔力,道出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作为山水大诗人打画家的王维,原本就倾心于凄美的风光,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波折,更加看破世事,觉得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不值依恋,于是,他走出金碧辉煌的皇宫,走出浑浊的世道,投向佛寺和大自然的怀抱,把自己的身影彻底地融入浓浓淡淡的山影里。无论置身“空山新雨后”,还是“独坐幽篁里”,也无论品味“山色有无中”,还是聆听“深山何处钟”,山影勾勒出的是他那种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的心态;行行句句,无不充满了清幽恬淡的禅意和孤寂深远的意趣。
人们对于山影的喜爱,纯然是精神上的快乐和抚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辞去归来,在寻常的山中采菊,种豆,除草,饮酒,写诗,抚琴,悠远的山影雕塑了一个高洁伟岸的形象。同样的,敬亭山也并不孤高绝寰,而李白照样“相看两不厌”。个中奥妙,是敬亭山的山影里栖立着诗人那种“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傲然不羁的心曲,以及对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时尚的轻蔑。尽管敬亭山的山影并不巍峨奇峭,却历尽了千载而不朽。
许多年来,攀山涉水,深入林谷,山影始终是我一个无法走出的梦境。我知道,悠远的山影并非虚幻,更非死寂。在它森浩的襟怀里,有凌云的峰崖,有壮巍的树木,有灵动的溪泉,宛转的鸟语,有数不清清纯美丽的花草,而山影把这一切拥入自己的怀抱,相济相融,酿造出自然界的一种大和谐,大完美。常常沐浴在这种宁幽净洁的氛围中,人自然会渐渐变得神怡意远起来。
1.人们为什么喜爱山影?唐代不同流派诗人的笔下从哪几个方面去表现山影的“瑰丽多姿”?(5分)
(1)??人们喜爱山影,是因为
(2)??山影的“瑰丽多姿”表现在:(请分点概括)
?????????????????????????????????????????????????????????????????????????
2.敬亭山的山影并不巍峨奇峭,李白为什么照样“相看两不厌”?(4分)
3.最后一段中划线的语句的含义是:(5分)
4.下列对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古往今来,人们游历山川,只是为了欣赏大自然的秀美风光,获取履艰越险的快慰。
B.作者大量引用诗句不仅表现了山影的“瑰丽多姿”,同时也看出古代诗人怀才不遇,看破世事之后为排遣胸中的郁结而寓情于山影。
C.作品从山影联想到古代诗人及其名言佳句,表现喜爱山影是高人雅士的一种特有的心态。
D.“山影始终是我一个无法走出的梦境”形象的表现了山影的魅力和作者对山影的特殊感情。
E.??作品把“我”和众多文学家对山影的情感融于一体,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自身审美情趣、理想情操。


参考答案:
1.(1)山影既真实又缥缈,既亲切可爱,又可寻可思。


本题解析:
1.
2.(要写出“象征”及相关的个性特征。)
3.(划线语句的前一句蕴含作者透过山影希望自然的和谐完美,后一句蕴含人们的情操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得到陶冶。)
4.(A 从文章开头可见不止于此。B 古代诗人写山影是表达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理想情操,不能以偏概全,说成都是“怀才不遇,看破世事”、“为排前胸中的郁结”。C 喜爱山影是人们共有的心态,并非“高人雅士”所特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共9分,每题3分)
缎类服饰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之高,花色品种之丰富,在丝绸织物中当属首位。缎的质地较厚,由于丝线交织的特殊结构,其中的一面具有平滑光泽的效果,所以在《红楼梦》中又极其形象地称之为“闪缎”。《红楼梦》中丫鬟媳妇穿的背心的通用面料是青缎,这是一种黑色的普通缎料,运用最广泛。另外,青缎也是制靴的主要面料,据《清稗类钞》载,“靴之材,春夏秋皆以缎为之,冬则以建绒”,第三回中贾宝玉脚蹬的靴子就是“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蟒缎,如宝玉身着“秋香色立蟒白狐箭袖”,北静王穿“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贾母的屋内陈设有金钱蟒缎靠垫、引枕和大条褥等套具等。第56回,江南甄府送给贾府的礼物中也有“上用的妆缎、蟒缎”,蟒缎是妆缎中织有龙蟒纹的一种。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记载,雍正三年三月十五日内务府奏折中,有皇帝用满地风云龙缎、大立蟒缎等名目。可见蟒缎属于高档富贵的服饰用料,非普通人家所能享用。
妆缎就是妆花缎,是元明清以来宫廷专用丝织品,在当时是“上用缎匹”的一种,也称为云锦。据清孙佩《苏州织造局志》卷七载,上用缎匹品制繁多,其中妆缎有五爪大龙满妆、葫芦团龙妆,团龙火焰圈有云妆、纯圆金团龙金焰圈无云妆等,蟒缎有四爪大蟒缎,圆金四则团蟒等。曹家历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曹雪芹对于上用缎匹极为熟悉。据南京云锦研究所编写的《云锦简介》:“妆花和织金锦,是南京传统丝织品工艺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明清以来,妆花和织金锦在御用贡品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自帝王后妃的御用服饰,到宫廷帷幔垫榻的装饰;从内廷书画、寺庙佛经的装潢,到对外国君臣使节的赠赏,都大量地使用这两个品种。”《红楼梦》中,曹雪芹栩栩如生、如数家珍地描绘的雍容华贵的云锦服饰,出现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主持人倪萍、周涛、朱军、李咏等,身着用南京云锦制成的礼服,为亿万观众所瞩目。目前,南京云锦已被列为中国向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推荐的“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候选项目之一,因其完全符合代表一种独特艺术成就的标准,有望继昆曲后,成为中国又一“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洋缎在书中也屡有出现,第三回中,王熙凤初见黛玉时上穿“大红洋缎窄裉袄”,宝玉则穿着“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洋缎就是倭缎,据《天工开物》记载,倭缎系日本国织造,后漳、泉海滨一带仿造,《大清会典》记载有江宁织造局每年织倭缎六百匹。倭缎只被贵族服用,与平民无缘。
小题1:下列关于“妆缎”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妆缎就是妆花缎,也称为云锦。元明清时,妆缎是宫廷专用丝织品,主要用于御用服饰。
B.《红楼梦》中贾宝玉穿的“秋香色立蟒白狐箭袖”,北静王穿的“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都属于妆缎服饰。
C.《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和清朝孙佩的《苏州织造局志》中都有关“妆缎”的记载。
D.妆花和织金锦是南京云锦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在明清以来的御用贡品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小题2: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缎类服饰材料的特点或用途的一项是???????????(???)
A.质地较厚,由于丝线交织的特殊结构,其中的一面具有平滑光泽的效果。
B.除了制作服饰外,还可用于宫廷帷幔垫榻的装饰,寺庙佛经的装潢、馈赠的礼物。
C.春节晚会主持人穿上用南京云锦制成的礼服,既显得雍容华贵,又可增添喜庆色彩。
D.倭缎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大清会典》有江宁织造局每年织倭缎六百匹的记载。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出现频率最高、花色品种最丰富的服饰是缎类服饰。
B.青缎的主要用途是制靴,春夏秋穿的靴子主要是用青缎制作的。
C.缎的种类十分丰富,《红楼梦》出现较多的是闪缎、青缎、妆缎、蟒缎、洋缎。
D.蟒缎服饰为帝王后妃、达官贵族所享用,并不是普通平民可以享用的。


参考答案:
小题:A
小题:D
小题:D


本题解析:
小题:A “主要用于御用服饰”不对
小题:D 只涉及倭缎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情况及清朝生产的情况,与题目中缎的特点或用途无关。
小题:D? a原文说“在丝绸物中当属首位”;b原文说“青缎也是制靴的主要面料”,并没有说“青缎的主要用途是制靴”,两者语意有明显区别;c项中,缎也称闪缎,不能把“闪缎”说成是缎的种类之一。另外,蟒缎是妆缎中的一种,两者不宜并列。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东方腾起一条龙
本报北京4月18日讯(记者朱海燕??江耀明)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由此中国“经济起飞的脊梁”挺得更直。
  上午9时,开工仪式在春阳送暖、万木摇绿的大兴举行。干练的温家宝总理微笑着拉去红绸,为京沪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揭牌。 这项世界注目的盛大活动,在和煦的东风中,仅用了10分钟。 新一届政府快捷务实的作风,和这一伟大的事件,将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是当今一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全线设21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双向输送能力每年达1.6亿人。 这条投资2209.4亿元的铁路5年建成后,北京到上海由10小时将缩至5小时。 此线贯穿沿线四省三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 四省三市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GDP占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黄金高地。 但历史也给我们呈现另外一面: 仅占全国铁路2%的既有京沪铁路,2007年,客运密度为4782万人公里,货运密度为6277万吨公里,分别是中国铁路平均密度的5.2倍和2.1倍,成为地球上最忙最累的铁路。
  于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京沪高速铁路上马。 高铁建成后,京沪间实现客货分流,年货运能力将达1.2亿吨。 这项工程起步于1993年。近年来,我国围绕高速铁路技术完成了400多项科研试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同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铁路掌握了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经过铁路第六次提速,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成套技术,形成了自主技术体系,为京沪高铁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展高速铁路,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高速列车每人公里燃料消耗比汽车低2.5倍,比中程客运飞机低4倍,占地仅相当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的1/2。
  高速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1964年10月1日,第一条高铁在日本东海道问世后,很快迎来了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
  经过44年的提高和完善,目前已有11个国家和地区共1万公里高铁投入运营。至2020年,我国将建成18000公里高速铁路。
  9时零8分,温家宝以洪亮的声音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后,他和10位建设者一起挥锹,为工程奠基。
  记者注意到,这个时间距1978年10月18日,邓小平登上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那一刻,将近30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京沪高铁起航铺平了道路。
  京沪之间,关于铁路的话题太多。1876年,上海至吴淞口的第一条铁路,和1881年建在北京附近的唐胥铁路,都短命告终。
  京沪高速铁路,只有在共产党人手中才能梦想成真。(选自《中国铁道建筑报》)
小题1:本文的标题“东方腾起一条巨龙”含义深刻,请从修辞角度入手分析其寓意。
小题2:本文穿插了大量的背景材料,请概括说明作者主要引用了哪几个方面的背景材料
小题3:本文见报之后,反映十分强烈。有上百家媒体对京沪高铁作了报道,而读者认为此篇是最深刻、最有力的一篇。请从新闻的特点和主题两个方面,分析本文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新闻以“东方腾起一条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