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6 12:43: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使莘莘学子从七月流火的最炎热的日子里解脱出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考生的关怀。
B.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笔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搭配组合,使极光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万花筒。
C.美国在检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心口不一,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不满和不安。
D.目前,朝鲜半岛核危机经过两轮多方会谈,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在濒临失败时出现了枯木逢春的局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中“七月流火”指农历七月大火星向下位移、天气转凉,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C项中“含糊其辞”指有意把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白,而这个句子的意思说的是美国在对外发言时一贯的回避要害、躲躲闪闪的态度,应用“闪烁其辞”才更合语境。D项中“枯木逢春”指重新获得生命,而这个句子的意思说的是在毫无出路的处境中又找到了生路,应用“绝处逢生”才更合语境。B项中“出神入化”指技艺达到极高的境界,此处用以形容笔法,使用恰当。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将“骤雨初歇”这句诗扩展为不超过100字的一段话,要求能够描绘出这句诗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画面主体为两枝花枝,枝上附着四五片湿漉漉的残叶和两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扩展时,要紧扣“雨骤”“雨歇”两个要点,描述画面内容要注意含蓄而不直露,合乎情理和事理。同时注意语言通顺。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题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驾与飙车入刑定罪。在现行民事法律框架中,劝酒、灌酒造成侵权行为,以连带责任追责赔付。请根据下面设定的对象,拟写恰当的警示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格,每句不超过20字。(4分)
(1)对驾驶员:
(2)对劝酒者: 


参考答案:【答案】对驾驶员:把酒问青天,酒驾几人回;开车不喝酒,喝酒不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扩写语段的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可从驾驶员和劝酒者两个角度,以警示性的语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喝酒与劝酒方面的警示语。前者要围绕酒后开车的危险角度组织答案,后者要从劝酒的危险与责任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①人生应该如云朵一样,从聚飘到散,一直都是洁白的。②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住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波兰 居里夫人
应当把荣誉当作你最高的人格的标志。       ——英国 牛顿
两位名人都谈了对荣誉的认识,请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答: 


参考答案:【答案】略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
两则材料都谈了荣誉的问题,前一则材料侧重于取得荣誉后的正确态度。人不可因人生的名声与荣誉而迷失方向,因为所有得来的东西都是外物;人不能只满足一时的荣誉,躺在荣誉上睡大觉,应继续努力,不断追求真实的自己和内心,防止陷入爱慕虚荣、追名逐利的误区。
后一则材料侧重于荣誉对人生、人格的积极作用。荣誉是一种人格尊严的需要,是自身努力的作用与价值体现,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尊严;但只有很少数人才有资格获得名誉,因为名誉要凭突出成就才能获得。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