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因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语境推测实词的意义。如A.竟死:竟然因此而死,显然与语境不符。竟还一重意义为一直。B.?将兵:将领和士兵,在这里应解释为率领士兵。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上书与道路关系不大,所以应翻译为委曲详情。即说明事情的经过。
点评:本题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实词的一词多义性。所以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测,答题时可采用代入法和排除法。也可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2:试题分析:A以为虚词,意项较多。结合语境进行堆测可发现两项意义不同,前一项为凭借。可真设为以,后一项为把。虽都是介词,但具体意义还是有差别的。
点评:此类题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本题后一项都是学过的知识,用学过的推导新知识,难度不大。
小题3:
试题分析:之一般为代词,要结合上下文仔细分析其指代的内容。如A应指代上文李广的军
队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这件事。答此类题读题时关键,在明晰题意的基础上,一项一项
的排除即可。
点评:因虚词具有一词多义性,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语境意义不同。所以答此类题,可采用如下方法:1推断语境,2关照全句,3观察句位,4分析搭配,5代入检查。最后达到语意畅通则说明正确
小题4:
试题分析:①是敌人做战时用的计策,不能表现他对士兵的爱护。④是指他的爱好。⑥是从侧面表现他的为人。
点评:筛选信息的能力关键是读题,注意题干要求,有的要求是直接表现,有的要求侧面表现,有的要求都表现了什么,答题时可用排除法。
小题5:
试题分析:D项理解错误。此处应译为: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
点评: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设题方式,如张冠李戴,混淆时间,混淆事件,无中生有等,然后参照原文一一比照即可。
译文: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
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有数干骑兵。李广的一百骑兵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
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任俸禄两千石的官四十余年,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家产的事。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
元朔六年,李广又任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出定襄,抗击匈奴。
李广从东路进军。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大将军派长史急催李广的幕府接受传讯。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
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
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当其欣于所遇……曾不知老之将至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19分)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注:砦,同“寨”
(节选自《宋史? 张亢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丁:遭逢。
B.“我顾不若彼乎?顾:只是。
C.夜引兵袭击,大破之引:带领。
D.累迁知廓州累 :屡次,多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
①?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④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
⑤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③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亢在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B.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政绩突出。
C.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从而看出张亢有政治远见。
D.张亢也是一个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因此他获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2)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顾”反道,难道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①“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是政绩;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是慷慨好施
小题3:
试题分析:张亢政绩突出。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而获得百姓非常爱戴他。而不“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本题翻译时应注意“败北”、“隘道”、“邀”、“置”、“牒”、“坐”等字的解释。
【参考译文】
张亢,字公寿,年轻时性格豪迈有出众的气节。担任应天府推官时,整治了白沙、石梁两渠,百姓不再受水患之苦。通判镇戎军时,上奏说:“元昊喜欢杀戮,将来必定难以控制,应该立即防守边境。”趁机论述西北防守的计策,仁宗想重用他,适逢他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元昊反叛后,(张亢)担任泾原路兵马钤辖,多次升迁后任鄜州知府。当初,张亢请求乘驿车入京面奏,皇帝下诏命他手写奏章上奏(即可),上奏的主张后来大多被采用。适逢元昊势力更加强大,用军队围攻河外,放任流动骑兵在麟州、府州之间掠夺,二州闭门不出。百姓缺乏饮水,城内一两黄金换一杯水。调张亢担任办理麟州、府州军马事。张亢独自一人去敲城门,拿出朝廷所授的敕书让城上的人看,城门打开。入城后,就让州民出城砍柴割草并到涧谷里打水。然而夏人还不时地出来抢掠,张亢就修筑了城堡派兵守卫。当时禁兵都打了败仗,没有斗志,张亢于是招募敢于战斗的士兵,夜里埋伏在险隘的道路上,半路阻击夏人的流动骑兵。等到天明,有拿着敌人的首级来献的,张亢用锦袍赏赐他们,禁兵才惭愧而振奋地说:“我们难道不如他们吗?”都愿作战。张亢知道士气可用,才谋划攻击琉璃堡,夜里率领军队去袭击,大败敌军。在兔毛川作战,张亢自己用大阵抵御,而让勇将在山后埋伏了几千持短兵器强劲弓弩的士兵。张亢因为万胜军全是从京城新招募的市井无赖子弟,软弱不能战斗,敌人称他们为“东军”,向来轻视他们,但害怕虎翼军的勇敢强悍。张亢就暗中更换了他们的旗帜来误导敌人,敌人果然奔向“东军”,却遇到虎翼军士兵。搏战了很久,伏兵出动,敌军大败,斩杀敌首两千级。范仲淹安抚河东,又上奏说张亢以前增建扩展的堡寨,应该让他前去总管这件事。诏书已经下达,明镐认为不可,屡次传送文书阻止。张亢说:“我受诏命修置堡寨,怎能因为收到经略使的文书就停止呢?犯违抗节度命令的罪,死也甘心,堡寨是一定要建的。”每次收到文书,就搁置到案几上,督促工役更加紧急。等到堡寨建成,才打开文书,弹劾自己,朝廷搁置起来不追究。蕃汉回归的有几千户,一年减少戍边士兵一万人,河外于是成为并、汾的屏障。张亢喜好施与,轻视钱财,凡是宴席犒劳或馈赠,大都很丰厚,甚至派人贸易资助其费用,总还觉得不够。因此人们乐于为他所用。他治军严明,所到之处很有政绩,百姓画了他的图像祭祀他。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小题1:顾倜傥好奇,尤放诞。(3分)
译文:???????????????????????????????????????????????????????????
小题2:而劝宗伯死,则宗伯以语兵科都给事中宝丰王之晋,之晋语余者也。(4分)
译文:???????????????????????????????????????????????????????????
小题3:族子钱曾等为君求金,要挟蜂起,于六月二十八日自经死。(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只是柳如是洒脱不拘,特别放纵不羁(“顾”“尤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句:“顾”作为“只是”解,有学过的“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好奇”应与“倜傥”意思相近。第二句:要弄懂两个省略,“则宗伯以(之)语(于)兵科都给事中宝丰王之晋”。第三句:“为”介词,表对象,这一用法并不常见;“蜂”句词作状语。
点评:本题考查的点很丰富,特别是有些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意义并不常见,如“好奇”“为”,还考到了两处重要的省略。考生平时学习要多培养语感,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翻译句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 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日:“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民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几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1)用出嫁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