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1-16 12:51: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优秀共产党员
①太阳就要落山了,就要落山的太阳映得乔庄一片血色苍茫。血色苍茫中钟声响了,钟声响了的时候,乔庄正是一片死寂。
②是时,太君叉着八字步,双手拄着刺刀,刺刀在夕阳的余晖中一片森然,一片森然的刺刀在乔庄人的感觉中好象已经压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迎面架4挺机枪,机枪黑洞洞的好象冒出了青烟。是下午2时,鬼子突然全体出动,直扑乔庄。连家狗也被逐到了村前的大院。太君杀气腾腾:谁是共产党,若在太阳落山之前还不供出,将血洗乔庄,鸡犬不留。事出是有因的。据可靠消息,乔庄潜伏着一名共产党员,正在筹划领导暴动。皇军的前两次扫荡失利,就是他传送的消息。
③九月的太阳异常毒辣,没有一丝风。老村长肌肉绷紧,汗已流干了,有只苍蝇正趴在脸上,村长一点都没有感觉,一下午了,没有个计较。眼角瞄瞄左右。左边乔姓,右边王姓,皆如泥塑般,只有左边的乔二少低头复抬头,老村长不禁捏了一把汗。
④乔庄在左右是出了名的。清末曾出过武状元,惜乎竟坐了老佛爷的牢。更名震乡里的,是每年秋里的引水之争。乔庄有两大姓,乔姓和王姓,从不说话,每每见面,总是怒目而视。到了夏末秋初引水浇田时,乔姓和王姓都要镢拔锨张,大动干戈。就是风调雨顺的年份,到了这时,便如到了季节的躁动发情的马,也要眉呲目裂地大斗一番,全然不是为了引水,好象是表演,确切说是炫耀似的,引得外村人远远地看,都说:乔庄人可不是孬种。
⑤院外田里的秸杆正在风中飘摇,老村长不由攥紧了旱烟袋。想不到乔庄也如风雨中飘摇的小船,绝种就是一袋烟的功夫啊。党员肩负着重任啊,这该如何是好?左边的乔二少向前挪动了一小步,老村长的脸刷地黄了,盘算来盘算去,唯一把握不住的,就只有乔二少了,小龟孙,活得要象乔庄人呀!
⑥乔二少的父亲是乔庄的头号大地主。乔二少从小就是个摸不透的犟种。上了三年私塾,自个儿到了县城上了正经人不屑的洋学堂,十八岁那年,瞒着父母要到延安参加八路军,老太爷知道后,拿起了家法又痛苦流涕又拿出了一根绳子套在自个脖子上但儿子最终也没回头。谁知,一年后,乔二少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回来后,整天摸鱼打鸟。但无论怎样,老太爷是高兴的,儿子终于回到眼前了。更让乔庄人感到荒唐的是,他不但向张姓人说话还居然向张大小姐求婚。
⑦残阳如血,那圆圆的生命就象老太爷的那袋烟,正在明明闪闪的一点点破灭。⑧老村长一把捏住了右侧的王二柱,阻住了王二柱的迈出。这时,乔二少抬起了头,脚步迈了出来。霎那间,老村长充满了绝望。
⑨乔二少抓住老村长冰凉的一只手迎着愤怒的目光说:不用找了,我就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接着他说出了他的部队的番号和领导以及参加伏击鬼子的几次战役。
⑽三天后,乔二少被拉到乔庄村口被鬼子枪决了。他只喊了一句“共产党万岁”。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乔二少苍白的面容和总是望向远方的散淡的眼神。
⑾三个月后,乔庄发起了暴动,袭击了鬼子小队。
⑿解放后到了文革,要把乔老太爷拉到县里批斗的时候,乔姓和王姓全体村民签名上书报告乔二少的事迹,要给老太爷个安慰,说乔老太爷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父亲,是一名英雄的父亲,是坚决要保护的。上级很快给了批复:经查,乔二少在延安时因为是地主身份先是被审查后被剔除出了革命的队伍。
⒀原来乔二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村人象械斗一样意见高度的一致,执意在村前立了一块碑,在乔二少的名字后书:优秀共产党员。
小题1: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2:
从文章第⑥的补充交代中,我们可以看出乔二少是一个很怎样的人,这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3:
乔二少不是共产党员,乔村的人明明知道却还是要在村前不其立“优秀共产党员”的碑。这做法是否合理?试加以评说。(7分)
答: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最后的家园
田 林
等待了若干年的消息,终于在一片土崩瓦解中成为现实。我们这条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街道,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大楼将要在这里竖起。在我们把所有财产都搬进楼房的新居之后,父亲问我:黑子怎么办?
黑子是我家一名成员。我们在一起已经生活了10年。我和父亲谈话的时候,黑子蹲在一边的角落显得异常安静。它似乎听出了我们在说什么,眼里存放着胆怯游离的蓝色,又像个垂暮的老人,躲在那里发出忧郁的呻吟。那声音持续而低沉,仿佛来自深远的地心。
黑子是不可能随我们迁至新居的。它不是那种宠物狗。它是一只德国黑背。随着城市生活的变迁,也就意味着我们和黑子永远的分离。
我想,我只能把黑子送到乡下舅舅家去。我买回一块红布。最初看上去,它倒像是一面鲜艳的红色旗帜,然后便被我们紧紧蒙在了黑子的头上。这时的黑子,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将被送往杀场行刑的人。
我们爬上了一辆货车,货车会把黑子送到百里之外的舅舅家。一路上,坐在装满货物的纸箱中间,黑子不断在我怀里发出呻吟,不断地用红布下毛茸茸的头打磨我的脸,它身上传递过来的,是与我的身体同样的温度。毫无疑问,尽管它的眼睛被蒙在那里,可是却依然知道,身边这个别有用心的人就是我。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忽高忽低地起伏。随着道路的延伸和时间的推移,我愈发感觉到,它偎在我怀里的身体,因缺乏自信或不满在剧烈地颤抖。
与黑子分手的时候,我没有勇气摘下那块红布。我走得毅然绝决。不过我还是有些良心的,分手时,我把在家里早已煮好的一块熟肉,放在了它的身边。这样,当它头上的那块红布取下时,有可能就不再恨我。
伴随着我远去的脚步声,我听见黑子狂怒的叫声一直追随着我,那声音在干枯的树林和赤裸的麦田上空哀伤地飘荡,具有很深的延伸性。同时也唤起了此起彼伏大大小小的狗吠。在这叫声里,我预感到的,是这个偏远乡村带给黑子的威胁。把它一个人扔在这里,孤独并不可怕,它会慢慢适应,可怕的是那些山狗。我很为黑子担心,但我现在只能这样做。你想想,楼房里怎能容得下山羊似的一条狗呢?城市的楼房里,是没有它的位置的。
回到家里,我连续几夜不能入睡,只要躺在床上,耳边便会响起黑子狂怒哀伤的叫声,即使已在百里之外。那声音依然幽灵般游荡在整个城市上空。
每天我都要到工地上去,冥冥之中我觉得黑子也会出现在工地上。而机械化的施工现场,那些正在干活的陌生人,已经使我当年的家园笼罩在大团大团黄色的烟尘之中。我的家园,就在这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逐渐变得愈来愈陌生。有些老人,也会在那些残垣断壁前老泪横流。
我问过工地上的许多人。我问他们,你们见过一只黑色的狗吗?它是一只德国黑背。他们不停地摇头,他们说这里是工地,工地上是不能够允许一条狗在这里乱窜的。我想,这个没良心的家伙,也许早已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了。
进了腊月,像往年一样我要去舅舅家,看舅舅,也看黑子。老天爷像要故意添乱似的飘起了雪花。
我的双脚一迈进村子,狗们首先乱了营,东一声北一声地狂吠起来。我家的黑子可不是这个样子,我家的黑子是很有修养的,从不乱叫。我就在这高一阵低一阵的狗吠声中,向村子深处走去。我想第一个出来迎接我的,一定是黑子。
我问舅舅说:黑子呢?我的黑子呢?它真的把我们忘了吗?
舅舅说:黑子?你家黑子第二天夜里就跑了。哪怕有一点儿声响也行啊,那么粗的锁链,居然就给挣脱了。它怎么一声也没吭呢。
我相信,我的黑子一定是去了城里,它已经是一条很老很老的狗了。我对舅舅说,我要马上回城。不顾舅舅的挽留,我冲出了门。
来自天空深处的雪,已落得越来越大。很快遮盖了我身后那些歪歪扭扭的脚印。
我到工地上去过无数次。问遍了工地上所有的人。你看见过我家的一条狗吗?它是黑色的,是德国黑背。它叫黑子。它已经很老了……
如果你想在生活中,抹掉一条与你共同生活了10年的狗的记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这座城市到处都会看见我在街头幽灵般徘徊的身影。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个破烂不堪的角落发现了一块红布,我的身影才停了下来。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当年蒙在黑子脸上的,但它却是红色的,上面沾满的是那些似是泥土似是血迹的污渍,让人不敢再去看它。
我的黑子去了哪里?直到这时,我才明白黑子,我的黑子,一定是在途中。
小题1:下列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有多处写到昔日家园拆除的情景,推土机的轰鸣声和想象中的现代化大楼,这些情景与老街道、昔日家园的形象是对立的,其中蕴含深远。
B.故事结束,“我”虽然发现了蒙黑子脸的红布,但仍然说黑子一定在途中,这表明作者坚信自己的黑子必须回归。
C.送黑子走时,描写黑子“像是一只将被送往杀场行刑的人,”其中既含有送黑子远行的痛苦,又预示了黑子的命运。
D.“我”远去时,黑子狂怒的叫声追随着我,并且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这是黑子对我抛弃它的控诉,这让我一直深陷在自责中。
E.从文章几处描写黑子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黑子是一只忠诚、通人性的老狗,它依恋主人,害怕远离自己的家园。
小题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要分析文章中画线的两处对雪花描写的作用。(3分)
(2)文章为什么写到“有些老人,也会在那些残垣断壁前老泪横流”?(3分)
小题3:文章以“最后的家园”为题,有着怎麽的用意?(6分)
小题4:在这文章中,“我”是故事主角,还是“黑子”是故事主角?请联系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中国书法艺术生命的思考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之后,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大古老民族,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大步,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大国度里,人们唱起歌来,并将之记录在文字里而流传到后代。
  这是闻一多先生在《文学历史动向》一文中约略说过的话。在这世界文明征记里,中国书法于闻先生所讲“猛抬头”之时,业已承载着华夏文明而一路铺展。它源远流长,既保特历史本色,又由于充满创造性的活力,每一时代都被赋予当代意义,因之,人们说它在几千年中华文化里成了活标本。它以汉字为依附,以独到而从宜的书写方式,敷衍出万千气象,呈现了别样精神,在其所形成的艺术世界里,似乎简简便便的这一笔那一画,经过微妙的整合,居然能够凸现出中国人尊崇的美学极致,蕴藏着可以教人无穷回味的智慧。这智慧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沃土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争奇妙手法,展示了以人文精神为灵魂的传统艺术特质,有着说不清,道不完的“无限”,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路攀,实在有着太多的斑斓与瑰丽。那感觉方式、思维习惯、心灵境界仿佛那么恒定、悠远而神秘,但又这般多采、自足而亲切。历史的进程尽管此起彼伏,但它都在不断构筑美的殿堂,成为安顿人的心灵的港湾,这对于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来说,“都有一种回家感觉”,宛然黄河之水在心中流淌。
  也许我们今天去观照一个完整的传统书法世界的时候,好像所曾拥有的文化特征已经在“淡隐”,但这土生土长的书法,所一直具有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还在延传,这个艺术世界,还会成为中国人赖以坚守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人们可以潇萧洒洒,或固寄所托,释放忧伤;或取诸怀抱,享受喜悦。然而,一个真正的实践者,欲明就里,探出其虚实幽微,作出相应判断与抉择并有所拓展,也绝非易事。要知道书法精神在当代意义下阐释,如何使其转化为自身的再造与自我认同的再生资源,既需勇气,又需毅力。要在深入地思考与不断价值求索中,酝酿成蜜,锻炼成金。清人刘熙载不就这样说过:“写字者,写志也。非志人高士,讵可与言要妙。”志人高士,往往都具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倾向性。诚然,这一个倾向性不是一时冲动,也不只逗留于主观见解,而是综毕生之生活经验、文化教养与时代风尚而成,这必须不断地积累,而在这积累过程中,无论研习还是创造,应当具有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与饱满的激情。
  当代书法,有学院派与回归派,有新古典主义与书法主义,有现代书法与新文人书法——现在用不着就对书法艺术作太多的评头论足,也大可不必争出个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理想书法家实际上是理想文化人,如何传薪,何以振铎,任重而道远,“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能够具有纯洁自觉的作始,赋予生气活力,焕彩澄明是大有希望的。
1.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大古老民族,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大步。此时中国书法业已承载着华夏文明而一路铺展。
B.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既保持历史本色,又由于充满创造性的活力,每一时代都被赋予当代意义,所以,人们说它在几千年中华文学里成了标本。
C.中国书法依附于汉字,书写方式独到而从宜,敷衍出了万千气象,呈现了别样精神。
D.中国书法在其所形成的艺术世界里,一笔一画似乎比较简便,但是经过微妙的整合,就能够凸现出中国人尊崇的美学极致,蕴藏着可以教人无穷回味的智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里有智慧,这智慧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沃土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奇妙手法。
B.中国书法智慧展示了以人文精神为灵魂的传统艺术特质,有着说不清,道不完的“无限”,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路攀,有着太多的斑斓与瑰丽。
C.中国书法不断构筑美的殿堂,成为安顿人的心灵的港湾,所以中国人一看到书法“都有一种回家感觉”,宛然黄河之水在心中流淌。
D.传统书法所曾拥有的文化特征已经“淡隐”了,但这土生土长的书法,所一直具有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还在延传,这个艺术世界,还会成为中国人赖以坚守的精神家园。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一个真正的中国书法的实践者,要想真正明白书法艺术世界的道理,探出其虚实幽微,作出相应判断与抉择并有所拓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B.书法精神在当代意义下进行阐释,并使其转化为自身的再造与自我认同的再生资源,既需勇气,又需毅力。
C.清人刘熙载说过:“写字者,写志也。非志人高士,讵可与言要妙。”志士高人,往往有刻骨铭心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综毕生之生活经验、文化教养与时代风尚而成。
D.当代书法,用不着对其作太多的评头论足,也大可不必争出个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只要具有纯洁自觉的作始,赋予书法生气活力,那么中国书法一定会焕彩澄明。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②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
③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④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削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N.Saceo)和樊宰底(B.Vanzetfi),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会”的海报。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
⑤我的住处就在先贤祠(Pantlleon)旁边,我每天都要经过先贤祠,在阴雨的黄昏,我站在卢梭的铜像前,对这位“梦想消灭压迫和不平等”的“日内瓦公民”诉说我的绝望和痛苦。回到寂寞冷静的屋子里,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樊宰底在信中写道:“青年是人类的希望。”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我在第一本小说《灭亡》的序上称樊宰底做我的先生)。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cle Paris)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
⑥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
⑦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第二年我的处女作完成了,八月里我从法国一座小城沙多一吉里把它寄回中国,给一个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朋友,征求他的意见,我打算设法自已印出来,给我的大哥看(当时印费不贵,我准备翻译一本小说卖给书店,拿到稿费来印这本书)。等到这年年底我回到上海,朋友告诉我,我的小说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说是这份杂志的代理主编叶圣陶先生看到了它决定把它介绍给读者。《小说月报》是当时的一种权威杂志,它给我开了路,让我这个不懂文学的人顺利地进入了文坛。
(选自《巴金自传》,有删改)
小题1:文章的开头说“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于是我写了小说”,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作者所说的“思想”“情感”的具体内涵。(4分)
小题2: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3: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对文中1927年巴黎生活细节的描写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4:】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接着又说“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但事实上巴金的文学创作不仅拯救了自已,也确实起到了“救人救世”的作用。如何理解“救自己”与“救世界”的关系?(5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遗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荼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呜?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他现在怕忙了呢!”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物呢。
  “啊,那该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遗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话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2)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