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其下平旷 ②问其深 ③既其出 ④予亦悔其随之 ⑤视其左右 ⑥咎其欲出者 ⑦其孰能讥之乎 ⑧则其至又加少 ⑨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
A.①②③⑤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①②④⑥⑦⑧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谓魏徽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徵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徵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勉强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比: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加:施加
C.旋以海内无虞——虞:忧患
D.我已与其断当讫——断:推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旋以海内无虞——丹不忍以己之私
B.见人谏,悦而从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于何事如此——长于臣
D.此导之使言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 )
①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
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
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
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徵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己见,可以看出戴胄也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微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资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乡里。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杀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道根与诸军同进,所在有功。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时不可失,吾其行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且战又不利,因退走??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明主自鉴功之多少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①中使累加存问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9.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冯道根谋略的一组是
①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
②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
③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
④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
⑤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
⑥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生以孝顺闻名,靠帮工养活母亲。母亲去世后,冯道根回家守丧。投奔高祖时,他认为因战事而不能守孝,古人并不避讳,只要能扬名后世,也是孝顺。
B.齐明帝派太尉陈显达率众军收复南阳等五地时,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犒劳陈军,并向陈显达进言。尽管陈显达不听,冯道根还是派自己的人马跟随部队。
C.冯道根谨厚俭约。当部下埋怨他不争功时,他用道理开导他们;虽然地位显达,而居住的房屋不加营缮,家中萧然无物,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
D.冯道根重到豫州担任军事长官,豫州将士个个都很高兴,高祖常常称赞他,认为只要有冯道根在的地方,就能让朝廷想不到又得到一州。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口不论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耶非耶?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盍往归焉——盍:何不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叩:通“扣”,拉住
C.及父卒,叔齐让伯夷——卒:士兵
D.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肝:当作肝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国人立其中子/吾其还也
B.遂饿死于首阳山/以其无礼于晋
C.及饿且死,作歌/且焉置土石
D.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就征讨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不“孝”不“仁”,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颜渊敏而好学,厌烦吃糟糠之食,竟以寿终。
D.作者认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日:“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日:“赏赉过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日:“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日:“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先家于汝阴 家:安家
B.寻公家之用寻:不久。
C.非所以垂令德令:美好。
D.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白:禀告。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敞深得吏民敬重的一组是(3分)
①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②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③由、安惧然不敢答???
④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⑤百姓化其恩礼???⑥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⑥
小题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敞被征召到太尉府后,京城及周围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持不同意见。
B.窦氏专权,赏赐超过规定,何敞劝谏并恳请宋由送回得到的赏赐,给属下作表率,但是没有被采纳。
C.窦宪弟笃、景一起兴造邸第,劳民伤财。何敞上书劝谏,言辞恳切,认为窦宪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
D.何敞多次讽谏,指出窦氏诸人罪过,遭到窦宪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5分)
(2)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