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2017-01-16 12:52: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走出自闭症怪圈
每一万名儿童中至少有5人患有自闭症,研究者尚不了解自闭症的病因。“从前的说法是,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这是无稽之谈。”法兰克福大学儿童及青年精神病研究所所长弗里茨·保斯特卡说。现在人们确信这种病与遗传有关。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
自闭症患者自我封闭。他们既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的回应。例如患儿埃迪,他常莫名其妙地跺脚、叫喊,而且往往一闹就是1个小时。父亲克里姆说:“我们无法让他静下来。”也许父母曾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也许是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总之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
起初医生建议埃迪的父母送他去儿童疗养院,但埃迪要等2年才能得到入院治疗床位。心急如焚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康复疗法,于是请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来为孩子治疗。应用行为分析的发明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瓦尔·洛瓦斯。他早在1987年就宣称这种疗法取得了成功。保斯特卡说:“我们不应给父母打包票。”他认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疗效几乎是无法预知的。
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父母与医生就像作拼图游戏那样将许多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组合在一起。小埃迪首先要学习说话,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并改善身体的运动机能。父母每周要带他作30小时的训练。
母亲玛丽昂拿着一箱玩具和图片走到埃迪身边。“你的鼻子在哪儿?肚子呢?你叫什么名字?我是谁?拍一下小手。”她一口气说道。埃迪答对了所有问题。“太棒了!”母亲叫了起来,然后抱起孩子,托着他转圈。表扬非常重要,它能激发自闭症患儿学习的积极性。
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患儿无法模仿他人的表情。意大利学者在1991年发现,特定的脑细胞使人具有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自闭症患儿的这种“镜像神经元”也许发育不良。埃迪必须靠图片学习正确地表达感情。喜怒哀乐各种面孔的照片能帮助他学习别人的表情。
(选自《参考消息》2005年12月18日,略有删节)
7.小题1:从全文看,下面有关自闭症及自闭症治疗问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闭症表现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回应,不能将其归结于母亲的冷落,但与遗传有关。
B.自闭症是由于“镜像神经元”发育不良,导致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丧失的精神疾病。
C.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治疗自闭症的药物,一般人采用的办法是送患儿进儿童疗养院,但床位紧张。
D.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独特之处是教患儿做拼图游戏并培养他们实际的生活能力,父母每周要带他作30小时的训练。
8.小题2: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法兰克福大学弗里茨·保斯特卡认为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人们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并确信这种疾病与遗传有关。
B.患儿埃迪的父母也许曾经把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这些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无法让他静下来。
C.埃迪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医生能治疗自闭症,于是就找到了他。
D.表扬是行为分析疗法的重要内容,它能激发患儿学习的积极性,埃迪母亲的表扬方式主要是肢体语言。
9.小题3:根据全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人们确信自闭症与遗传有关,那么就有希望在将来通过婚前体检预测哪些父母可能生出自闭症患儿。
B.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为治疗自闭症找到了突破口,新疗法的诞生指日可待。
C.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而要培养自闭症患儿自立能力首先要培养语言能力。
D.随着科学的发展,改善自闭症患儿“镜像神经元”发育状况也许会成为未来治疗自闭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B、“镜像神经元”发育不良仅是一种推测。C、原文并无“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治疗自闭症的药物”的表述,属无中生有。D、原文“做拼图游戏”是对治疗中目标组合的形象化说法,并非教患儿做拼图游戏。
小题2:A、是法兰克福大学弗里茨·保斯特卡认为“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是无稽之谈”。C、埃迪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康复疗法,然后找到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D、埃迪母亲的表扬方式是语言和肢体语言相结合
小题3:“新疗法的诞生指日可待”无根据。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大漠中的生命先锋

  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幅令观赏者凝眸驻足的迷人画。一望无际的金黄世界,你看不到风沙弥漫,只感到是那么安定纯净:几峰昂首踯躅的沙驼,传来悦耳的丁东驼铃声;夜幕上硕大如磐的月轮,令人憧憬起童话中的意境;在晨晖中跳动的朝暾①又令人感到无限的温馨……这只是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大漠。
  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万古流传的浪漫诗篇,诸如陈子昂的“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王昌龄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李白的“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张籍的“无数铃声遥过碛②,应驮白练到安西”;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虽然在这里我们会领略到比任何一幅图画都更深邃的壮观悲凉之意蕴,这毕竟只是诗人眼中的沙漠。如果用这些诗与画的描述来认识沙漠,所产生的只能是审美的错觉。沙漠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沙漠里的生命才知道得最深刻。
  对于这里的生命来讲,沙漠从来就没有诗情画意可言,而是意味着罕见的艰难、残酷的生存威胁与随时的毁灭,意味着无边的荒寂、贫瘠与冷漠。因而,我们不能不说,能够在沙漠中得以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诸如沙棘、怪柳、仙人掌、光棍树等。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在北京林学院进修学习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向我讲起的一种很小很小的植物。它一生中没有固定生处,亦无固定的死所,沙丘上的每一个脚印、沙坑、驼迹,都可能是它的临时驻地。它追随着太阳的走向,从日出开始,在大沙漠中不停地移动、奔波、跋涉到日落。因而,人们称它为走日兰。
  也许它并没有什么神圣的目标,命运也注定了奋其毕生也走不到太阳的身边,但是,它却像负了什么使命,矢志不移,忠贞不渝,永远向着光明前进,永远也不停止自己追求的脚步,移来移去,却仍是永远厮守着这片荒凉的热土……每当我记起那位老师向我讲过的走日兰,便想起了那些在大漠中奋斗的石油工人、边防战士、航天试验基地的人们,同时也想起了为绿化沙漠而在西北探索了一生的那位白发苍苍的林学院老师,正是他们在沙漠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啊,走日兰,如果说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那么,你当是顽强生命中的一族先锋。
  走日兰,你虽然生长在大漠沙原中,虽然在植物志上我没有找到你的名字,但你却又是时时在我的身边,你早已成为我心中的夸父。但愿在你走过的地方也能够生长一片片盛开着的烧天邓林,把那些在沙漠中跋涉着的人生之旅辉映得更加绚丽红火。
  注:①暾:刚出来的太阳。②碛:沙漠。
1.作家和画家笔下的沙漠是“迷人”的,其“迷人”之处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如果用这些诗与画的描述来认识沙漠,所产生的只能是审美的错觉。”其中“审美的错觉”该如何理解?(不超过7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
(1)“走日兰”的特点是什么?用一句话对其特点作一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日兰”令作者想起了沙漠中奋斗的石油工人、边防战士、航天试验基地的人们及那位白发苍苍的林学院老师。请你用“也许……但……因为……”的句式为他们写一句赞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称“走日兰”为“心中的夸父”,请从以下各项中选出不能表现走日兰“夸父精神”的两项(????)
A.一生中没有固定的生处,亦无固定的死所。
B.追随着太阳的走向,从日出到日落,在大沙漠中不停地移动、奔波和跋涉。
C.像负了什么使命,永远也不停止追求光明的脚步。
D.永远厮守着这片荒凉的热土。
E.走过的地方也能够生长出一片片盛开着的烧天邓林。



参考答案:

1.具有壮观悲凉的意蕴,给人安定纯净、悦耳、温馨的感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伊始,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俄罗斯各式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委婉的批评了其肤浅和表面化,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巧妙地引出下文。
B.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没有给作者留下好印象,原因是教堂内的金银装饰太多,整个教堂装饰格调太过绚丽,让人有一种炫目的感觉。
C.作者在描写扫烛油的老妇人时采用了精雕细刻的工笔手法,从正面加以表现,突出了老妇人朴素、虔诚的宗教情感。
D.安德烈·鲁勃廖夫无论描摹故乡的风景,还是描绘教堂壁画中的基督都用单一的色彩和简约的线条来表现,这是他深沉朴素的艺术观所决定的。
E.作者认为只有列宾才能把教堂中那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完美的再现出来,因为列宾的绘画在主题的博大深沉和画面情感的丰富多彩上都要比鲁勃廖夫更为出色。
(2) 你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和“神情凝重的唱赞美诗的教士”为什么会给予作者这种感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含义?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现实简要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C
(2)“清凉与圣洁之气”指的是一种朴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两根蜡烛应互相照亮
麦克·里奇   劳丽丝主管见我太忙,便叫我再多招一个帮手。在招聘会上,有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坐在了我的对面。女孩美丽得让我羡慕,但更多的是嫉妒。虽然我自我感觉不错,但仅仅是一个白领丽人。而她,要是有了我相同的资历,马上变身为一名出色的职场佳丽,肯定比我更出色。
  在她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便很礼貌地将简历递到了我的面前。她叫爱尼,当我看到她竟然毕业于纽约一家名牌大学的时候,直觉告诉我,这个人不能要:如果哪天公司裁员的话,她便是我最大的威胁。
  我让她回去等消息。当然,她永远也无法等到我的消息。
  没想到,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劳丽丝主管冲我笑了笑说:“琳达,你来我的办公室一趟,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消息,以后你的工作就不会那么辛苦了。”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劳丽丝办公室里竟然坐着爱尼。?
  劳丽丝主管说:“这便是我从你昨天交上来的招聘名单里挑选出来的,现在,她已经是我们部门的一员,希望你们好好合作。”?
  爱尼冲我一笑,说:“学姐,以后请多多关照。”我的心里一沉,但表面上没显露出不高兴来,我提醒她说,这可不是学校,我也不是你的学姐。爱尼赶紧改口说:“那我就叫你琳达姐吧,我以后一定好好跟你学!”我没有心情跟她客套,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她的简历怎么会在劳丽丝主管的手里呢??
  我快步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这才发现,我的办公桌上除了一张广告单外,已经没有其他的东西了。也就是说,我误将爱尼的简历跟其他人的简历夹在一起交给了劳丽丝主管。而我竟然愚蠢到以为从路边接到的那张广告单是爱尼的简历,还自以为是地将它压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我将爱尼安排在我对面的办公桌前坐下后,便打开电脑,胡乱地敲着键盘。我的眼睛虽然死死地盯着电脑荧屏,但心里却狠狠地想,看你这个小妮子能有多大能耐,我总会想到一个整治你的办法!
  爱尼几乎每天早晨都比我早到,还极讨好地冲我笑着打招呼,不管我愿不愿意,她都是琳达姐、琳达姐地叫。说实在话,她长得确实好看,人也乖巧,如果不是同事的话,我倒真想跟她交个知心朋友。
  有一天,爱尼突然递过来一张报表,说是请我给看看,其谦虚的程度很让人感动。本来我是不想看的,她的工作,出了错又不找我。见她态度诚恳,我心软了。谁知,我看着看着便看出了问题,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问题,一单业务的数字由原来的363.6万,变成了393.9万。这还了得,弄得不好公司会亏本的。就在我正准备好好地数落她时,我又突然改变了主意:如果在例会上将这件事情说出来,说不定劳丽丝主管便将她辞了呢。  
  好不容易盼到例会,爱尼将自己的报表早早地发给了大家。还没等劳丽丝开口说话,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报表。我完全不顾爱尼直向我眨眼睛的着急样,我在心里说,你别以为我会包庇你!
  我清了清嗓子说:“这个新来的爱尼也太大意了,竟然出了这么大的错误,你们大家都看看,这是什么数字?”
  就在我准确地找到那组数字时,我傻眼了,原来爱尼早已将报表重新校对过并改过来了。面对所有人的目光,特别是来自劳丽丝和爱尼的目光时,我的脸腾地红了。
  一回到办公室,爱尼便一个劲地向我解释,她不是故意的。她当时给我报表的时候只校过一遍。后来,她一想,这么重要的工作,不能马虎,便又反复校对,这才校出了问题,没想到我也看出来了。爱尼越解释,我便越生气。我想,无论如何,我不能这么轻易地放过她,如果万一不行,我便直接去跟劳丽丝主管说,在这个公司里,有她没我,有我没她!毕竟我已经干了这么长时间,对所有的业务都比她熟悉,谁重谁轻,劳丽丝主管一清二楚。可是,令人奇怪的是,爱尼对我的刁难并不往心里去,一如既往地对我笑脸相迎,几乎让我没有机会在劳丽丝面前讲她的坏话。
  转眼到了年底,公司根据业绩宣布,我们部门是全公司最优秀的部门,而我跟爱尼又是我们部门最优秀的员工。站在公司年终大会讲台上领奖的那一刻,我跟爱尼高兴得抱头而泣。会后,劳丽丝主管将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她说:“琳达,你和爱尼都很优秀,我祝贺你们。只是,有一件事情我还得跟你说,那就是我觉得你们相处得似乎不太融洽,特别是你的宽容心不够。在你招聘爱尼的时候,我看到你交给我的简历中并没有她的名字。后来我无意中在你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她的简历,这才给了爱尼来我们公司的机会。但愿我的猜测是多余的。要知道,像你们这样的好员工,哪个公司都不会嫌多。两根蜡烛同时点燃,其中一根蜡烛不会影响到另一根蜡烛的光亮,只会互相照亮对方,照亮整个公司的前程。”
  那一刻,我羞愧地低下了头,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与爱尼成了真正的朋友。(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6期)
1.由手嫉妒,琳达想法设法排挤、刁难爱尼。这种排挤、刁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概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倒数第二段的横线处以”劳丽丝主管”的口吻补写出照应小说标题的语句。(7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爱尼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小说中的琳达,作者着墨不少,这里含有对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三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任选两个角度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把爱尼的简历故意压在自己的的办公桌上,以使之落聘小上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1980年,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青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1982年,美国科学家崔琦和施特默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两项成果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的芯片中,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会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为电子的运动制定一定的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地前进。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高速路上前进。
然而,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为了一台计算机的量子霍尔效应,相当于需外加10个计算机大的磁铁,不但体积庞大,而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个人电脑和便携式计算机。
1988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丹提出可能存在不需要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即“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它与已知的量子霍尔效应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本质,是一种全新的量子效应;但它的实现也更加困难,需要精准的材料设计、制备与调控。多年来,人们一直未能找到能实现这一特殊量子效应的材料体系和具体物理途径。自1988年开始,就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各种方案,然而在实验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200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领导的理论组成功地预言了二维拓扑绝缘体中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并于2008年指出了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中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新方向。2010年,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方忠、戴希等与张首晟教授合作,提出磁性掺杂的三维拓扑绝缘体有可能是实现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这个方案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德国、美国、日本等国有多个世界一流的研究团队沿着这个思路在实验上寻找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经过近4年的研究,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最终,他们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出了高质量的Cr掺杂(Bi,Sb) 2Te3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并在极低温输运测量装置上成功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进程。
2013年3月14日,该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科学》杂志的评审作出评价:“这篇文章结束了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年的探寻,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教授说,这是“诺贝尔奖级的发现”。
小题1:关于“量子霍尔效应”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区别,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者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后者具有与前者完全不同的物理本质,是一种全新的量子效应。
B.前者应用前景广泛;后者则属于特殊情况下的量子效应,应用前景限于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方面。
C.前者的产牛需要非常强的磁场,应用时难免器件体积过大、成本过高;后者的产生不需要外磁场,应用时,能使得器件的体积小不至于过大。
D.前者于1980年被发现,后者于2013年被证实;后者的实现比前者的实现更难能可贵,需要精准的材料设计、制备与调控。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量子霍尔效应可以使电子的运动由无序变成有序,使得电子在各自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电子相互碰撞,避免其能量的无谓损耗。
B.要在试验层面证实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科学家而育足十分严峻的挑战,既需要有很特殊的材料体系,也需要有很特殊的物理途径。
C.薛其坤领衔的团队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出了高质量的Cr掺杂(Bi,Sb) 2Te3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在这一材料中,就存在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D.曾有科学家提出,磁性掺杂的三维拓扑绝缘体有可能是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但经德、美、日等多国科学家的实践证明,这条思路行不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常态下的芯片中,电子运动没有特定轨道,会相互碰撞,因而计算机会出现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量子霍尔效应的具体应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B.由于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所以到目前为止,它并未获得实际应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才显得十分必要。
C.薛其坤领衔的研究团队之所以能率先证实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因为他们不仅吸纳了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掌握了正确的研究途径,而且在方法上有自己的创新。
D.鉴于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德国科学家和发现分数量了霍尔效应的芙国科学家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可以断言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B从原文所阐述的科学原理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与“量子霍尔效应” 的应用前景没有什么区别,都能促进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都能解决计算机能量损耗、发热、速度变慢等问题。选项误划类别。
小题2:<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