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两句写景,与柳永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情感相似,异曲同工。
B.“啼鸟两三声”句,营造了山径中幽静清雅的气氛,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幽静。
C.下片前两句,借“霜华重迫驼裘冷”与“心共马蹄轻” 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D.下片后三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令路上的青山流水也有了感情,融情于景,读来赏心悦目。
小题2: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明代诗歌,完成(1) (2)题。(7分)
马上作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注释】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为明代抗倭名将、该诗作于戚继光东南抗倭期间。
小题1:诗中后两句从容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事实,没有明确表示诗人的情感态度,但恰恰因为这样,使得此两句更有意味。简要分析其陈述了怎样的事实,蕴含了哪两层意味。 (4分)
小题2:世人总喜欢把英雄神化,其实英雄是人,不是神。从此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8分)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小题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小题3: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5、单选题 对《琵琶行》诗句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