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九)
2017-01-16 13:15: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永远的雷锋,永远的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向善向上向前,积聚起道德建设的正能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正在此间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提出呼吁。
B.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社会保障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激烈,多种用工制度并存,是带薪休假制度得不到落实的客观原因。
C.回顾汽车发展百年历程,新技术总是在人们追求更方便、快捷和环保的交通方式下诞生,又在不断实践和竞争中被超越。
D.根据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铁道部政企分开,原来由商业银行向铁道部发放的贷款以及铁道部发行的债券都由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继承。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B.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C.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
D.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孟非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时下素食的人越来越多,素食对防止动脉硬化无疑是有益的。但是不注意搭配、一味吃素也并非是福。
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约百名来自各经济体的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了活动。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湎。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④②⑤①⑥③
B.④⑤③⑥①②
C.②④⑤⑥③①
D.②⑤④③⑥①



5、语言运用题  某机构对200名大二学生进行了以“人文·读诗”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请根据表一、表二显示的调查结果概括现状,分析原因。要求简明、准确。(6分)
表一:进入大学后诗歌阅读的数量
<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阅读数量
人数
所占比例

0首
28
14%

10首以内
102
51%

10—20首
64
32%

20首以上
6
3%

?
表二:你认为诗歌在当下的存在价值是(可多选)
<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问题选项
人数
所占比例

让人类获得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体验
53
26.5%

为物质社会增添精神追求
22
11%

反映人性的美德和光辉
32
16%

成为诗人谋生的一种手段
75
37.5%

毫无价值
85
42.5%

?
小题1:现状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小题2:原因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