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有书生读经书甚精熟不知近代事因说骆宾王遂云某识其孙李少府者兄弟太多意谓骆宾是诸王封号也 选自《唐语林·卷八》
①用斜线(/)给上面文段断句。
②骆宾王和《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都名列唐初诗坛“四杰”之中,请写出其余两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概括这则故事中的书生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有书生读经书甚精熟/不知近代事/因说骆宾王/遂云/某识其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玉露凋伤(草木凋落伤害)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萧瑟阴森)
B.一去紫台连朔漠(大漠)/画图省(曾经)识春风面
C.渚(水中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下
D.艰难苦恨(极为怨恨。苦,极)繁霜鬓/潦倒(衰颓,失意)新停浊酒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冯恩传
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登嘉靖五年进士除行人。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遂执贽为弟子。
擢南京御史。故事御史有所执讯不具狱以移刑部刑部狱具不复牒报。恩请尚书仍报御史。诸曹郎讙谓御史属吏我。恩曰:“非敢然也。欲知事本末得相检核耳。”尚书无以难。已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立置之辟。
十一年冬彗星见诏求直言。恩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 帝得疏大怒逮下锦衣狱究主使名。恩日受搒掠濒死者数语卒不变。
明年春移恩刑部狱。帝欲坐以上言大臣德政律致之死。尚书王时中等言:“恩疏毁誉相半非专颂大臣宜减戍。”帝愈怒曰:“恩非专指孚敬三臣也徒以大礼故仇君无上死有余罪。时中乃欲欺公鬻狱耶?”遂褫时中职而恩竟论死。
比朝审鋐当主笔东向坐恩独向阙跪。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卒呵之恩怒叱卒卒皆靡。鋐曰:“汝屡上疏欲杀我我今先杀汝。”恩叱曰:“圣天子在上汝为大臣欲以私怨杀言官耶?且此何地而对百僚公言之何无忌惮也!吾死为厉鬼击汝。”鋐怒曰:“汝以廉直自负而狱中多受人馈遗何也?”恩曰:“患难相恤古之义也。岂若汝受金钱鬻官爵耶?”因历数其事诋鋐不已。鋐益怒推案起欲殴之。恩声亦愈厉。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引大体为缓解。鋐稍止然犹署情真。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
又明年行可上书请代父死不许。其冬事益迫行可乃刺臂血书疏自缚阙下通政使陈经为入奏。帝览之恻然令法司再议。尚书聂贤与都御史廷相言前所引律情与法不相丽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帝不许。乃言恩情重律轻请戍之边徼。制可。遂遣戍雷州。而鋐亦后两月罢矣。
越六年遇赦还。家居专为德于乡。穆宗即位录先朝直言。恩年已七十余即家拜大理寺丞致仕。复从有司言旌行可为孝子。恩年八十一卒。
(选自《明史》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御史有所执讯讯: 审问
B.不复牒报牒: 文书
C.非专颂大臣颂: 赞扬
D.请戍之边徼徼: 边关
小题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恩“刚烈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恩请尚书仍报御史
②恩日受搒掠濒死者数语卒不变。
③患难相恤古之义也
④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
⑤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
⑥家居专为德于乡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恩在任南京御史时处理案件不依惯例引来官员们的非议但冯恩认为应该了解事情原委尚书也无话可说。
B.十一年冬皇帝下书诏求直言冯恩上书指出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使这三人被抓入狱。
C.冯恩在接受汪鋐的审讯时立而不屈斥责汪鋐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言辞激烈。百姓都称他是“四铁御史”。
D.冯恩被判死刑其子上血书代父受刑。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也在皇上面前替冯恩说情最终免除冯恩死刑遣戍边徼。
小题4:请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遂执贽为弟子。(3分)
(2)遂褫时中职而恩竟论死。(3分)
(3)前所引律情与法不相丽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帝不许。(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恩上言:人臣进言甚难明诏令直谏又诋之为邪徒安所适从哉此非陛下意必左右奸佞欲信其说者阴抵之耳今世风日下以缄默为老成以謇谔为矫激已难乎其忠直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颂:同“讼”指责。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解释为“颂扬”和前文“恩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矛盾应是通假字通“颂”“指责”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冯恩”特征是““刚烈正直””的一组①做事不循旧例?③古代朋友之间的道义?⑥冯恩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冯恩因直言被抓入狱”入狱的是“冯恩”人物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劳——慰劳执——带贽——见面礼。(2)褫——削去竟——最终论——判处死罪。(3)丽——相符输赎——缴钱赎罪。
小题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恩上言:人臣进言甚难(陈述对象变化)明诏令直谏(语意转折)又诋之为邪徒安所适从哉(句尾语气词)此非陛下意(语意转折)必左右奸佞欲信其说者阴抵之耳(句尾词语)今世风日下以缄默为老成以謇谔为矫激已难乎其忠直矣。
【参考译文】
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考中嘉靖五年进士授官行人。出京慰劳两广总督王守仁于是带上见面礼拜师成为他的弟子。
提升南京御史。按照旧例御史有案审讯不定案而把官司移交刑部刑部定犯人罪不再行文通报。冯恩请尚书仍报送御史。各曹官哗然称御史以我为属吏。冯恩说:“不敢这样。要明白事情本末需要互相检查核实。”尚书无法责难。过后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立刻处以死刑。
十一年冬彗星出现皇帝下诏求直言。冯恩极力弹劾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奸诈。皇帝得到上书后大怒将他逮入锦衣狱追究指使者的名字。冯恩每日受拷打数次濒临死亡但言辞始终不变。
第二年春天将冯恩移交刑部监狱。皇帝想按照上言大臣德政的条律至冯恩于死地。尚书王时中等说:“冯恩上书毁誉各半并非专门指斥大臣应减罪为戍役。”皇帝更加愤怒说:“冯恩不是专指张孚敬三位大臣只是因为大礼的缘故(不敢直接指责我)仇视君主目无皇上死有余辜。王时中想欺骗朝廷出卖案情吗?” 于是削去王时中的官职而冯恩最终被判处死罪。
等到朝廷审讯时汪鋐任主笔面朝东坐冯恩独自向宫阙跪着。汪鋐命令士兵拉着他向西跪冯恩站起来不下跪。士卒呵斥他冯恩怒声呵斥士卒士卒都吓退了。汪鋐说:“你多次上疏想杀我我今天先杀了你。”冯恩斥骂道:“圣明天子在上你作为大臣却想以个人恩怨杀言官吗?况且这是什么地方而对着百官说这些为何毫无忌惮。我死了做厉鬼也要击杀你。”汪鋐发怒道:“你以廉洁正直自负却在狱中多受人馈赠为什么呢?”冯恩说:“患难相恤是古代的义理。怎像你接受金钱卖官鬻爵呢?”于是一一述说汪鋐所做的事骂汪鋐不停。汪鋐更生气了推开桌子站起来想殴打她。冯恩的声音也更严厉。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说要以国家大体为重来缓解汪宏的怒气。汪鋐稍稍止怒但仍签署罪行属实。冯恩出长安门观看的人围成人墙。大家都叹息道:“这个御史不但口如钢铁他的膝、胆、骨都是铁做的。”因此称他为“四铁御史”。
又过了一年冯行可上书请求代父去死朝廷不允许。冬天事情更加紧迫了冯行可于是刺破手臂血书上疏自己捆绑自己到阙下通政史陈经替他上奏。皇帝看后很是悲悯命令法律部门再议论。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说以前所引用的法律情与法都不相符应按奏事不实的法律让他缴钱赎罪复职皇帝不同意。于是说冯恩罪重法轻请求让他到边疆戍守皇上批准。于是贬到雷州戍守。而汪鋐也在两月后罢官。
过了六年遇到赦免归家。居在家中专门在乡里做好事。穆宗即位录用先朝直言。冯恩已七十多岁在家授为大理寺丞退休。又听从主管部门的上言表彰冯行可为孝子。冯恩年八十一岁去世。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南入益州。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诩乃自将吏士,案行川谷,自沮至下辩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于是水运通利,岁省四千余万。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节选自《后汉书》)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 [???? ] A.后羌寇武都——寇:进犯
B.诩因出城奋击——因:趁机
C.以戒不虞——戒:防备
D.诩计贼当退——计:谋划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B.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
C.明日悉陈其兵众
D.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虞诩有“将帅之略”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②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 ③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④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⑤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⑥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邓太后升迁虞诩的官职,并接见赏赐他,表现了邓太后的知人善任。
B.虞诩在理论上懂得活用战例,在实战中能以少胜多,的的确确有“将帅之略”。
C.虞诩把自己的兵力完全暴露在后羌人面前,这种做法虽有迷惑敌方的作用,但其实是一种冒险之举。 D.虞诩在治理武都郡的时候发展了武都郡的经济,表现了他出众的管理才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A
4.C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3.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然应为却,表示转折关系。勾连前后句,可以确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