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羡慕怒而飞? 怒:愤怒
B.胜友如云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穷且益坚? 穷:穷困
C.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猥以微贱? 微:低微
D.形影相吊吊:悼念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符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竞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上且欲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
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宦臣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不顾四邻之患,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借使国家发十五万兵以取六州,期年而克之,其费岂止百五十万缗而已乎!”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兖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博监军以状闻——闻:听说
B.自非恩出不次——次:等次
C.倾叛乱之巢穴——倾:全部
D.朕所以恶衣菲食——恶:憎恶
2.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绛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非出于上
②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
③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
④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⑤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
⑥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博监军将魏博发生的事情上报朝廷,皇帝赞赏李绛对魏博局势的预测准确,李吉甫则主张派遣中使宣慰前去安抚,以观其变。
B.在如何对待魏博的问题上,李绛与李吉甫、梁守谦的观点尖锐对立。李绛主张抓住机遇,任命田兴为节度使,以恩结交,使其对朝廷感恩戴德,归顺朝廷。
C.皇帝对李绛的建议非常赞同,并予以采纳,宫中使者尚未回来,而任命田兴为节度使的诏书已抵达,魏博将士感激涕零,欢欣鼓舞。
D.在李绛的劝谏下,皇帝派裴度对魏博归顺朝廷的军士予以重赏,免除魏博百姓一年的赋税徭役,并正告诸位节度使:对朝廷不屈服没有好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胡世宁,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
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濬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再知宝庆府。岷王及镇守中官王润皆严惮之。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右都御史李士实,宸濠党也,与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宁狂率当治。命未下,宸濠奏复至,指世宁为妖言。乃命锦衣官校逮捕世宁。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世宁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修烽堠,时巡徼,以振军威,通道路。诏悉行之。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萼议欲销兵,世宁力折之。昌化伯以他姓子冒封,下廷议。世宁言:“吾辈不得以厚赂故,诬朝廷”,萼为色变。
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节选自《明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颔:点头同意。
B.世宁
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檄:发文书。
C.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引:退却
D.
萼议欲销兵,世宁力折之折:折断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B.指世宁为妖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谪戍沈阳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吾辈不得以厚赂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B.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C.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D.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4分)
(2)世宁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4分)
(3)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抚州通判、太常博士施侯,为阁于其舍之西偏。既成,与客升以饮,而为之名曰“见山”。且言曰:“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年。于今天子恭俭,陂池、苑囿、台榭之观,有堙毁而无改作。其不欲有所骚动,而思称祖宗所以悯仁元元之意殊甚。故人得私其智力,以逐于利而穷其欲。自虽蛮夷湖海山谷之聚,大农富工豪贾之家,往往能广其宫室,高其楼观,以与通邑大都之有力者,争无穷之侈。夫民之富溢矣,吏独不当因其有馀力,有以自娱、称上施耶?又况抚之为州,山耕而水莳,牧牛马,田虎豹,为地千里,而民之男女以万数者五六十。地大人众如此,而通判与之为之父母,则其人奚可不贤?虽贤岂能无劳于为治?独无观游食飨之地,以休其暇日,殆非先王使小人以力养君子之意。吾所以乐为之就此而忘劳者,非以为吾之不肖能长有此,顾不如是不足以待后之贤者尔。且夫人之慕于贤者,为其所乐与天下之志同而不失,然后能有馀以与民,而使皆得其所愿。而世之说者曰:"召公为政于周,方春舍于蔽芾之棠,听男女之讼焉,而不敢自休息于宫,恐民之从我者勤,而害其田作之时。盖其隐约穷苦,而以自媚于民如此。故其民爱思而咏歌之,至于不忍伐其所舍之棠,今《甘棠》之诗是也。"嗟乎!此殆非召公之实事、诗人之本指,特墨子①之馀言赘行,吝细褊迫②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于是酒酣,客皆欢,相与从容誉施侯所为,而称其言之善。又美大其阁,而嘉其所以名之者,曰:“阁之上,流目而环之,则邑屋、草木、川原、阪隰之无蔽障者皆见,施侯独有见于山而以为之名,何也?岂以山之在吾左右前后,若蹯若踞,若伏若骛,为独能适吾目之所观邪?其亦吾心有得于是而乐之也。”施侯以客为知言,而以书抵予曰:“吾所以为阁而名之者如此,子其为我记之。”数辞不得止,则又因吾叔父之命以取焉,遂为之记,以示后之贤者,使知夫施侯之所以为阁而名之者,其言如此。(节选自王安石《抚州通判厅见山阁记》)
[注]①墨子:春秋末、战国初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尚节俭。②褊迫:狭隘。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有堙毁而无改作——作:兴建
B.往往能广其官室——往往:常常
C.商良之男女以万数者五六十——数:计算
D.相与从容誉施侯所为——从容:跟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为阁而名之”的缘由的一组是(???? )
①以与通邑大都之有力者,争无穷之侈
②山耕而水莳,牧牛马,田虎豹,为地千里
③顾不如是不足以待后之贤者尔
④吝细褊迫者之所好,而吾之所不能为
⑤为独能适吾目之所观邪
⑥其亦吾心有得于是而乐之也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与《游褒禅山记》不同,没有在记游上刻意着墨,而是以记录大段语言来表明观点。
B.本文在结构上条理清晰,先撰写为阁原由,进而阐发命名原因,最后交代作者写作原因。
C.文中列举了周召公体恤人民的事例,以此来表明施侯建此阁是为了追慕贤人,纪念伟人。
D.施侯认为在地大物博的抚州,为官之人应当有闲日美地来观赏游玩,这样可以消忧解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以休其父子者馀百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民之富溢矣,吏独不当因其有馀力,有以自娱、称上施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题3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
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自《孟子》
小题1: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小题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然秦以区区之地,序八州而朝同列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小题4: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蓄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小题5: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①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②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