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6 13:29: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冰川。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鱼”,但它仍然保持着飞翔的姿势。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年轻人感叹说:
“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叹息说。
注意: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寓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还有的地方看好公祭活动对海外华人的吸引力,希望通过公祭活动吸


本题解析:
审题提示
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能自圆其说,但写作的角度有优劣,文章的立意有深浅。
看材料要理解分析几个有关思想内容的基本问题:
1.材料的主题是什么?
2.材料可分几个部分?
3.材料中有几个角色(或几个方面)?他们的行为或言论(或这几个方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分析:这是一道多角度立意的文题,可根据自己的优势选定一项成文。从肯定角度立意:可贵的探索精神,韧的赞歌,重在过程,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从否定角度立意:没有目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
题目: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情感丰富,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2)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看到这个题目,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诗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不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慈母的牵挂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思君令人老”是对远戍边疆夫君的牵挂;“孤帆远影碧空尽”是对朋友的牵挂……从某一方面而言,人类历史有多长,牵挂就有多长;人间亲情有多深,牵挂就有多深;人间亲情有多浓,牵挂就有多浓。?
本话题的写作重点在于“牵挂”,在我们明确了“牵挂就是牵念、惦念”的含义后,写作也就有了框架与范围,你可以以自己的认知为圆心,以牵挂为半径画圆,所有在此圆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生存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你或你熟悉的人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你认为怎样的生存状态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对生存状态有什么体验和思考?
请以“生存状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示例:
生存状态
有这样一种观点:现代人处于一种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存”即“保存生命”“活在世上”,也即“活着”;“状态”,指人或事物所呈现出来的形态。“生存状态”,也就是“活着的形态”“活着的样子”,也即“活法”。
人的生存状态应包含多个角度:生存环境、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其中生活的质量、生活的态度、生活的追求等等都可入笔。
外界(客观)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身(主观)因素:人生的价值观、意志品质、理想信念、情操修养……
外界因素自然很重要,但人自身的精神状态往往会决定生活的质量。
写作时可从以上几个方面打开思路。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请以“生活中的加减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争”是常态。翱翔的雁阵,飞泻的瀑布,追逐的云彩,拔节的禾苗,无不在“争”中表现自己,绽放美丽。与自然界的“争”相比,人类赋予“争”以更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也有各行各业的争一流、争上游。
  凡事皆有一争,但如何争,争在何时却大有区别。绝大多数人争在平时、争在岗位、争在奉献上,体现出争的风采、争的境界;但也有少数人平日里不愿付出汗水和心血,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业绩,到评先进、评奖项、评荣誉、评优秀时又争得面红耳赤,斤斤计较,似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
  请以“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