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6 13:37: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水中的倒影
【俄】亚.索尔仁尼琴
在水流涌动的水面,无论是远还是近的倒影全都辨认不出,即便水流清澈,即便水流上没有泡沫,——在经常涌动的水面,在永不休止的水的替换中,倒影是不真实的、不清晰的、难以理解的。
只有当水流穿过一道又一道河抵达一片安静、开阔的海湾,或是在小河湾中驻足,或是在水波不兴的小湖中安卧,——只有在这些地方,我们才能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看到岸边树木上的每一枚叶子,淡淡白云中的每一抹云絮和天空那丰满而又蔚蓝的深处。此亦似君,此亦如吾。如果说,我们百般努力,至今仍未看见、仍未观照到不朽的、清晰的真理,这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还正在向某处运动,我们还正在生活?……
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100字左右。(6分)
答: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1)能,事物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发展变化的,人是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认识事物、阐明观点的能力,依据文段中的内容,可以总结出文段中的观点,可以认同这一观点,在运动中不能辨认事物或认清自我,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谈论;也可以逆向思维,否定文段中的观点,认为能,依据自己对话题的理解,表明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辩证的考虑问题,得出两者皆可的结论,但不论持哪一种观点,重要的是言之成理。依据文段内容阐明观点,是比较灵活的题目,但核心是文中的观点,如本段中的观点是在运动中不能辨认事物或认清自我,可以选择认可,也可以反对,但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明道理。切忌丢开文段,另起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斡旋????反朴归真????强弩之末???? 锄一恶长十善??
B.涵养????鸿篇巨制????蜚然成章???? 吉人自有天相??
C.惊蛰????按图索骥????文过饰非???? 百密未免一疏??
D.凌迟????满腹经论????要言不繁???? 不费吹灰之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9请将这两类词语分别
找出来。把各自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6分)????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来品味概括②关汉卿的戏剧语言特色。《窦娥冤》的语言既质朴无华、口语性强,③富于韵味.、精炼优美。剧本的唱词④宾白都能体现这一特色。无论⑤窦娥请求“从后街走”的唱词⑥与婆婆诀别时叙说屈招⑦被判过程的宾白,都通俗自然、朴素明白、口语性强;而三桩誓愿的唱词⑧全用典故,精炼优美、极富⑨韵味。
必须删去:??????????????不能删去:????????????????????


参考答案:必须删去:?①⑤⑧
不能删去:②③⑦


本题解析:6分,每处1分。多选一处扣1分。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雷雨》是一出杰出的浪漫主义悲剧。通过描写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的家庭内部纠葛和不同阶级的矛盾,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作者曹禺。
B.《茶馆》的语言特色除个性化和幽默外,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风采。
C.莎士比亚是法国卓越的戏剧艺术大师,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
D.《茶馆》是一个带着悲剧色彩的喜剧、带笑的葬歌。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表现了必须埋葬旧时代这一主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语言运用题  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相似,文段语意完整。?????
  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