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1-16 13:41: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松弛 惬意 蓬头垢面 顾名思意
B.吞噬 狼藉 省吃减用 未雨绸缪
C.矜持 宣泄 联篇累牍 莫衷一是
D.遒劲 黯淡 瑕不掩瑜 百无聊赖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
(2)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屈原《离骚》)
(3)怨不在大,????????????????????????????,所宜深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其身正,?????????;其身不正,?????????。(《史记·李将军列传》)
(5)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3、语言运用题  【题文】文中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3分)
①会议开幕式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当曼德拉精神焕发、笑盈盈地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使得台下群众一片欢腾、雀跃。②欢呼声像一阵阵热浪激荡着整个体育馆,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经久不息。③曼德拉频频招手致意,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了新南非政府将以《重建和发展计划》建设南非,解决广大人民所关心的住房、水电、教育、就业等。



4、单选题  【题文】下面句子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严正警告一切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有停止作恶、报案自首、坦白交待,才是唯一出路;如心存侥幸负隅抵御,继续与人民作对、与社会作对,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用坚决的态度、铁的手腕,以雷霆之势坚决把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绝对取得反恐维稳这场人民战争的最终胜利。

A.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心存侥幸
C.负隅抵御
D.雷霆之势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
A.骡车从桥边盘珊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幅。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B.虽说到处都是香喷喷的苹果味,可窝棚旁边却香得尤其馥裕。逢到节日,男孩子们蜂涌前来,他们一边三三两两地走着,一边斜睨着栓在苹果树上的那条狼狗。
C.它们那些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它们那些虬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黏泥里。夜晚人们燃起篝火的时候,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
D.母女二人都穿着蓝缕的丧服。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肃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