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使毕使于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以其无礼于晋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乃不知有汉
D.倚柱而笑夜缒而出
小题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3分)????????????????????????(???)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5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隐之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日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举:推荐。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资: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B.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饮者怀无厌之欲——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客民输木,橔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①;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改大理寺,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书。徙知陕州。盗聚青灰山久不散,遣牙吏持榜招谕之,盗杀其党与自归。徙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货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②,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计。若谷乃制石版为岸,压以巨木,后虽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③,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加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囊。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婚、无赖委妻去,为立妻,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若谷性资端重,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
【注】①赇:贿赂。②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秫秸、芦苇捆绑而成。③芍陂:què bě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葺兵营,课民输木葺:修缮
B.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程:日程
C.洞庭贼数邀商人船邀:拦截
D.每贷死,隶他州贷:宽免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少孤,游学于洛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欲苛苦输者,因以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官仓依山而贮谷少
泉涓涓而始流
D.使塞堤,盗决乃止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滑州任上,黄河堤坝出险,若谷亲临现场指挥,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
B.李若谷不惧豪强,他曾调动寿州豪族堵塞决口,打击了他们决堤自保的行为。
C.若谷给那抛下妻子的人规定了期限,过期不回家的,允许他们的妻子改嫁。
D.若谷为官调动频繁,政绩突出,最终成为朝廷大员,死后得到朝廷充分肯定。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长恭传 兰陵武王高长恭,一名孝,文裹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遵至盒墉之下,被园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宵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商阳等郡公。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目:“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咎。相愿目:“岂不由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干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滕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亩,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得见!”遵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客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韧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州。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目:“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傲,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贲券,临死日,尽燔之。(选自《北齐书》卷一)
【注】①天颜:指皇上。
1.对下列旬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韶病,长恭总其众/总:统领
B.求福反以速祸/速:快速
C.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饮:使……喝
D.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安:使……安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高长恭“胸襟宽广”的一组是( )
①前膝请以安身术
②长恭然其言
③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④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⑤长恭独还,无所谴罚
⑥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高长恭是文襄皇帝的第四子,而他回复后主问话时将“国事”说成是“家事”,所以招来了后主的忌惮。加之其威名很大,最终被后主赐死。
B.高长恭之所以“颇受财货”,是因为自己意识到邙山大捷威名太重,不得不以贪婪的面目来自我贬低,以降低自己的威名,高长恭认为这样可以有效保全自己。
C.相愿劝导高长恭要想保全自己就应称病在家,不要干预政事。高长恭听从了相愿的建议。于是有了疾病也不再治疗。
D.高长恭封兰陵王,累迁并州刺史、太尉,钜鹿、高阳等郡公。他貌柔心壮,骁勇善战,曾在邙山大败周军,受到将士的热烈讴歌,而且还能友好地对待士兵,事必躬亲。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进仕,屡次辞去诸侯的聘请。无怀氏、葛天氏均是上古社会帝王。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
< style="WIDTH: 476px; HEIGHT: 116px; 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476">A.自娱(yù)? 曾不吝情(lìn) 乐其志(lè) B.萧然(xiāo) 衔觞赋诗(shāng) 葛天氏(gě) C.嗜酒(shì) 短褐穿结(hè) 好读书(hǎo) D.黔娄(qián) 箪瓢屡空(dān) 晏如也(ān)
2.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地知道) 每有会意(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
B.环堵萧然(环视墙壁) 箪瓢屡空(经常空着)
C.晏如也(安然自得) 以此自终(度过自己的一生)
D.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不汲汲于富贵(极力营求的样子)
3.下列各组划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A.登峰造极——造饮辄醉
B.颇示已志——此其志不在小
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在必醉
D.曾不吝情去留——而计其长短曾不盈寸
4.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B.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喜欢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求懂个大概。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酒招待他。
D.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
5.关于本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抒志趣的文章,作者是陶渊明。
B.本文描绘的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知识分子形象。
C.五柳先生喜好喝酒,到亲朋好友家饮酒时总是大醉方休,并且醉后就向主人告辞。
D.由于五柳先生品行高洁,因而受到了黔娄妻子的赞赏,称他不因为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富贵而到处投机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