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危庖治狗,以会朝属。(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胔(zì):腐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特: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财屈力竭,下无以亲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4.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5.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昔吾先君桓公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內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③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④家见《书》⑤疏义⑥,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⑦,始得《易》⑧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⑨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注释】
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內:怀,怀州。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③更:换。④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⑤《书》:也叫《尚书》,《书经》。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相传是孔子编选而成。⑥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⑦徂徕(cú lái)山:山东泰安境内。⑧《易》:《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之一。通过八卦的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⑨揆(kuí):揣度。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幼有异质
(2)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3)身体而力践之
(4)吾心独无主乎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2)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小题3:本文先写许衡________;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_。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出众?(2)认字写字?(3)亲自体验?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译文】
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考试中举。”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也不能够留住。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曾经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书》(疏义,对经的注释),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后来逃到徂徕山,才得到易王辅嗣说的《易经》。当时正在兵荒马乱之中,许衡日夜思考背诵,身体力行去实践,一言一行必要合乎礼仪,然后才行动。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却去拿,这是不对的。”别人说:“世道这么乱,这些梨早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 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1.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恐以威武见忌?见:被????????????? B.求福反以速祸?速:加速
C.为将躬勤细事?躬:亲自??????????? D.有千金责券?责:通“债”,债务
2.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长恭优秀品质的一组是(???)
①率五百骑再入周军??????????????????②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
③自是有疾不疗??????????????????????④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⑤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⑥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3.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长恭作战勇敢,在邙山之战中,他率领五百骑兵,两次杀入敌军阵中,同城中齐军将士联合将敌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歌颂此事,后成为《兰陵王入阵曲》这首曲子。
B.高长恭因是文襄帝的四儿子,所以在回答齐后主的问话时引起齐后主的忌惮,又不能听从尉相愿的劝告而隐退,被赐饮毒酒而死。
C.高长恭在任瀛州刺史时,曾被行参军阳士深告发贪赃枉法,所以被免职。在进攻定阳的战斗中,高长恭借机报复,把阳士深打了二十杖。
D.高长恭声音和容貌都很美,但心志雄壮,在军中为将,能关心士卒,对身边的仆从要求也不苛刻,表明了他品行中良善的一面。
参考答案:1.B
2.D
3.C
本题解析:1. 速:招致。“速”的三个义项是:①快,迅速;②召请;③招致。
2. ②属贪赃行为;③属避祸的无奈之举;⑥是说他的容貌声音,不是说优秀品质。
3. 高长恭并非借机报复,打阳士深是为了消除他的顾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恶,凶狠)
B.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比不上)
C.或百步而后止(或许,也许)
D.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兵器,武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赵?凤
赵凤,曲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奏请,常使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孔循教重诲求儒者置之左右、而两人皆不知唐故事,于是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及凤为之。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
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明宗为内衙指挥使,重诲欲试玄豹,乃使他人与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为神,将召至京师,凤谏曰:“好恶,上所慎也。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则倾国之人,皆将奔走吉凶之说,转相惑乱,为患不细。”明宗遂不复召。
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召彦等廷诘,具伏其作,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以扶持也,若折其一栋,去其一柱,则倾危矣。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神:认为……神奇
B.为患不细细:小
C.明宗召彦温等廷诘诘:询问
D.其后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为:替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凤“直言性刚强”特点的一项是(???)(3分)
① 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② 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
③ 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④ 好恶,上所慎也
⑤ 数言重诲尽忠????⑥ 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赵凤年轻时凭借儒学而出名,并受到孔循和安重诲的提拔做了端明殿学士,为明宗阅读奏章。
B.赵凤认为安重诲是国家的栋梁柱石,明宗不该因奸人陷而动摇对他的信任,但后来安重诲还是因此被杀。
C.任圜被当权的安重诲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只有赵凤敢于质问安重诲,并称赞任圜是天下忠义之士。
D.赵凤认为天下的好恶要慎重,如果明宗迷信占吉卜凶之说,那么百姓也将效仿,造成的祸患会不少。这个道理同“天下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一样的。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 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3分)
译:???????????????????????????????????????????????????????????????????????
⑵ 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3分)
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D为:表示被动,3分。
小题1:①句说重诲权重势傲,③句讲赵凤受到任圜的举荐,⑥句是赵凤直言的后果,3分。
小题1:安重诲也不识字,并不是因为边彦温等的告发,而是另有其因,3分.
小题1:(1)“用事”当权;“虽”即使;“诘”责问。每个要点1分,3分。
(2)“因”,趁便,趁机:“为”,介词,对、向;“不可言”,不能说尽的。每个要点1分3分。(以上各句语句不通顺均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赵凤是幽州人,年轻时凭借儒家学问出名,明宗武君不识字,全国的奏章常让安重诲读给他听。安重诲也不识字,(所以)读的奏章大多不符合奏章的内容。孔循让安重诲安排儒生在自己身边,可这两个人不了解唐代的旧制,于是就设置了端明殿学士这一官职,让冯道和赵凤担任。赵凤说话率直,性格刚强,一向与任圜关系好,自从任圜做宰相,赵凤很受举荐。(后来)任圜被安重诲所杀,重诲用密谋^造**(的罪名)诬陷任圜。这时重诲正当权,即使明宗也不能责问他,唯独赵凤哭嚎着对重诲说:“任圜是天下忠义之士,哪里能谋反!你杀害他,拿什么来昭示天下人(说任圜有罪)?”重诲惭愧得不能回答。术士周玄豹用看相来预测事情,大多猜中。明宗做内衙指挥使时,重诲想试试玄豹,就让另外一个人同明宗换了衣服,让明宗坐在(这个人)下座,(然后)叫玄豹来鉴别,玄豹说:“内衙是高贵的将军,这个人不配担当。”(接着)就指点坐在下座的明宗说:“这个人才是内衙!”趁便对明宗说他以后的富贵是不能说尽的。明宗当了皇帝后,想念周玄豹,认为(他的相术)神奇,要召见他到京城来,赵凤劝谏说:“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是陛下您应该慎重的事情,如果您认为玄豹的相术神奇,就召见他,那么全国的百姓都将为占吉卜凶的学说而奔忙,互相影响蛊惑,造成的祸患就不会小。”明宗于是不再召见周玄豹。后来安重诲被边彦温等告发叛乱,明宗下诏(让)边彦温等到朝堂上赤,(当面)询问这件事,彦温等全都承认他们的告发(是真的)。(明宗)将要杀安重诲。过了几天,赵凤在中兴殿禀告事情,开口说:“我听说有小人诬谄安重诲。”明宗说:“这是闲事,我已经处理了,你就不要再问了。”赵凤说:“我听说的是关系到国家利害的事情,陛下不能够认为是闲事。”接着指着中兴殿说:“这座宫殿之所以庄重威严宏大壮观,是栋梁柱石支撑的缘故,如果折断其中的一根栋梁,去掉其中的一条柱石,那么此殿就有倒塌的危险了。大臣就是国家的栋梁柱石。再说重诲出身低微卑贱,历经艰难险恶,辅佐陛下成为复兴国家的皇帝,怎么可以使奸人动摇(您对重诲的信任)。明宗变了脸色道歉说:“你说的对啊。”于是杀了边彦等三个家族的人。后来,安重诲获罪被杀,群臣没有敢替他说话的,只有赵凤多次说安重诲竭尽忠诚。明宗认为赵凤是(安重诲)的同党,无罪而放遣他做了安国军节度使。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