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4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5分)
艺祖①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是时,江南李璟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命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太祖以周军数千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周师大败。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令翼日再出。
太祖兵再聚于关下,且虞晖兵再至,问诸村人,云有镇州赵学究②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太祖微服往访之。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迎见加礼。太祖再三叩之,曰:“彼方胜,我已败,畏其兵出,所以问计于君也。”学究曰:“然且使彼来日整军,再乘胜而出,我师绝归路,不复有噍类③矣。”太祖曰:“当复奈何?”学究曰:“我有奇计,所谓‘因败为胜,转祸为福’者。今关下有径路,人无行者,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方西涧水大涨之时,彼必谓我既败之后,无敢蹑其后者。诚能由山背小路,率众浮西涧水至城下,斩关而入,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所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若彼来日整军而出,不可为矣。”
太祖大喜,且命学究指其路。学究亦不辞,而遣人前导。即下令誓师,夜出小路亟行。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晖果不为备,夺门以入。既入,晖始闻之,旋率亲兵擐④甲与太祖巷战,三纵而三擒之。既主帅被擒,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城中大乱,自相蹂践,死亡不计其数,遂下滁州。
(节选自宋代王铚《默记·卷上》)
注:①艺祖:始祖,与后文出现的“太祖”、“赵点检”均指宋太祖赵匡胤。②赵学究:即宋开国功臣赵普。③噍类:jiáo 能咬嚼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④擐:huán 套、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控制,把守
B.令翼日再出同“翌”
C.问诸村人众多
D.无敢蹑其后者追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夺门以入
B.太祖兵再聚于关下所以问计于君也
C.且虞晖兵再至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
D.再乘胜而出三纵而三擒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句:既主帅被擒
A.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
B.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
C.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
D.我师绝归路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匡胤在周世宗朝做官,当初功业并不显赫。在滁州城下和皇甫晖打了一仗,寡不敌众,败下阵来。
B.太祖打听到附近有个教书先生叫赵普,很有谋略,便身着便服去拜访他,赵普对太祖也是恭敬有加。
C.太祖让赵普为他指路,赵普没有推辞,还派人为太祖做向导,使太祖的部队成功地从西涧渡河而进,逼近滁州城。
D.太祖的军队入城之后,与皇甫晖的军队展开巷战。城中的人乱成一团,自相践踏,死的人不计其数,太祖的军队最终攻下了滁州。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3分)
①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4分)
②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4分)
③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3、阅读题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①,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憎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间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④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说没也。??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木成为两份。⑤革(jí):危急。通“亟”。⑥亲身之椑(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文龙将卒反将:率领
B. 先生则躬樵汲樵:木柴
C. 平生亲故,夙市良材?市:购买
D. 顾视从孙某,趣易棺?趣:催促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白云先生清高情怀的一组是 (?)
①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 ②独身寄摄山憎舍,不入城市
③学士词人无所求取 ④架上书数十百卷
⑤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⑥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至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恰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译文:?
(2)岁时间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译文:
(3)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译文: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等闲”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 ??“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不可等闲视之。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为儿童时,手不执钱。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太后崩,帝思绶言,召还,将大用,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又上:“驭下之道有三: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能守则奸不能移,能断则邪不能惑,能密则事不能挠。愿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间,声味以调六气,节宣以顺四时,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再迁吏部侍郎。
时宰相吕夷简、王曾论议数不同,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于是四人者皆罢。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侍讲筵。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选自《宋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尚:崇尚
B.书上,忤太后意忤:违背
C.绶虑宴乐有渐渐:加剧
D.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休:休整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绶敢于谏言的一组是(3分)
①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②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
③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④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⑤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⑥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绶性格孝谨清介、聪明机警,少时便看淡钱财,家里藏书颇丰,得以博览群书,再加外祖杨徽之的施爱有加,母亲悉心调教,为日后取得功名打下了基础。
B.对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宋绶直言己见,招惹太后不满,将其改任为龙图阁学士,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后来皇帝打算重用他,又被张士逊阻挠。
C.各位大臣劝谏皇帝重视章惠太后修建道观一事无果,宋绶上谏时便晓皇帝以理,举出“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D.因为几位大臣常常政见不一,朝事难以有效解决,宋绶等人被解除朝职,后来因为给无计可施的皇帝献计,宋绶又得以回朝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
答:
(2)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