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民生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如何,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1下列句子中划线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穷:不得志,不显贵
B、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垂:低下
C、矜名誉为可薄——薄:轻视,认为可耻
D、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措:放置,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若季子不礼于其嫂——遂见用于小邑
B、惟德被民生而功施社稷——吾尝终日而思矣
C、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D、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描述了士人贫穷时备受冷落而得志时非常荣耀的情景。
B、魏国公出身名门,年轻时仕途就很顺利,当时的士人对他十分仰慕。
C、魏国公不是靠着侥幸而得富贵,并不特意夸耀自己获得的高官显位。
D、作者非常敬佩魏国公的品格与功业,于是写作了《相州昼锦堂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A
4、(1)魏国公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5.????8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3分)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
④鸹:鸱鴞,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参考答案: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圣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对下面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道少半,越中岭 越:飞越
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
D.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循:顺着
2.下面对本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句中,连用“乘、历、穿、越”四个动词,准确生动,且富于变化,传神地写出了登山的迫切心情。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
C.“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句用比喻手法写在山?顶远望、俯视所见,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感受。
D.本段内容主要是为下文写泰山日出作铺垫,所以文字虽多,但并非文章重点内容。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3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苏子愀(qiǎo)然——愀:忧愁的样子。
B.山川相缪(móu)——缪:缭,盘绕。
C.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渚:江边。
D.举匏樽以相属(zhǔ)——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顺流而东也”句中的“东”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舞幽壑之潜蛟??????????
C.破荆州,下江陵
B.侣鱼虾而友麇鹿????????
D.西望夏口
3.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正襟危坐”一语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原文为“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
C.“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国“赤壁之战”中周瑜巧用连环计,大败曹军的事实。 ??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参考答案:1.B
2.C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
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斯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1.下面几组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被
B.故九万里,则斯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培养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从小
D.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齐谐》者,志怪者也。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参考答案:1.D?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