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6 13:53: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活的。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活的模样。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先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
?????????????以沧桑的理性之笔,沿着人生的主线,给生命以崭新的诠释和生动的假设,于人于世界的纷繁芜杂中融入人性的至纯。
?????????????以愿望的翅膀为钩,系一线的浮子,让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赋予时光以全新的定义。
?????????????在命运的每一次曲折跌宕、大起大落之后,一个个休止符开始了下一轮的自由组合;但休止符不是停止,而是一个起点;后面的乐章,必将成熟稳重,热烈奔放,荡气回肠。
①??????凝望生活, 是一支晨曲。
②??????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
③??????凝望生活,是一条画廊。
④??????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

A.③②④①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
(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并说明推荐的理由,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示例:
  古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推荐理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凡有所成解的人,往往都善于以别人之长补自己所短。所以我们要谦虚好学,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更利于自己的发展。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荐理由:(不少于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略”。(推荐理由必须揭示古训的内涵以及对今人的启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海浪研洗过的沙滩,?????????????;雪花覆盖的野地,?????????;漠漠水田,?????????????;一远平铺的苔草,??????????。这样,天地才不会寂寞。
①应该有人去点墨???②应该有鸿爪钤印??③应该有人去走字??④应该有鹭鸶照镜

A.③④②①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①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②“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③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④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⑤“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⑥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A.③⑤①⑥②④
B.①⑥③②④⑤

C.⑤③①⑥②④
D.①②④⑤③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给出的六个语句可知,衔接的语段要对“茶”字书写进行讨论。根据语义⑥②④必须连在一起,可以排除BD两项,剩余句子③是总说,排除C项。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