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6 14:18: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生命是环境“逼出来”的,因而生为环境的奴隶,它最多只是“主动地”附属于环境。谁要考察一种生命形式,不妨先去考察它寄身的环境,否则就会对生命的“怪异”感到???。????

A.震惊
B.疑惑
C.惊诧
D.惊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 )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_______,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人类有一种内在的倾向,只愿照感官所感知的程度来认识真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这道_______打破了。
(3)?这几个犯罪嫌疑人虽拒不交待问题,但从他们的__看,心里有鬼还是可以肯定的。
A成规?阻碍?行迹??
B陈规?障碍?形迹
C成规?阻碍?形迹???
D陈规?障碍?行迹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阻碍:阻力,障碍;起阻碍作用的事物???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阻挡,使不能顺利通?行迹:行动所留下的迹象???形迹:人的举动和神色)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治”与“文景之治”的“治”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②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狱中杂记》) ③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治平篇》)④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⑤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战》) ⑥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治理、管理、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4分)
①出门前,妈妈交代杜明把他自己跟弟弟的衣服洗了,可妈妈走后,杜明却??老实的弟弟帮他做了。
②由于家庭环境的???,他从小喜欢艺术。
③对于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斗以至壮烈牺牲的烈士们,我们应该大力为他们???????,让更多的后一辈记住他们。

A.指使熏染歌功颂德
B.支使熏陶树碑立传

C.指使熏陶树碑立传
D.支使熏染歌功颂德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①都有“命令人做事”之意。此处语境应用“支使”更恰当,因为“指使”一词多作贬义词使用,有“暗中授意”的意味,所涉及的一般是非正当的行为,与此句语境不符。而“支使”指公开地命令、使唤,所涉及的事情不一定是坏事,是中性词。②都有“逐渐受到影响”之意。“熏染”多指受到坏影响,是贬义词,应用“熏陶”,它侧指受到好影响,是褒义词。③都含有“颂扬别人”的意思。“歌功颂德”多用作贬义,用于讽刺谄媚讨好的行为。故此,应用“树碑立传”,此词用作褒义,侧重指颂扬某人的事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加点词“望”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夜雪初霁,荞麦弥望望:视野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看见
C.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望:埋怨、怨恨
D.望秋先陨望:接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夏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