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
[宋]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小题1:词的下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该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赏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不直接述说自己向往大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小题2:
试题分析: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江山如有待”,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方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 浦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到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画艺术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是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请谈一谈你对本诗这一特点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喜交集的情绪特点。(1分)喜的是阔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小题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颈联很明显是写景,从“惊暗鹊”“泣寒虫”可见景之寂寞与凄凉。然后结合全诗中“江乡故人”“梦里逢”“羁旅”“相留”可得出悲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炼字题的答题步骤一般是:解词+释句+手法+作用。“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大家相互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末联里,作者直抒胸臆:羁旅他乡的人,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参考答案:
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
本题解析:可以从动静(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的角度回答。注意比较异同要找准比较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