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
(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章矫诏杀人 ②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B.①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 ②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C.①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①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郭躬执法宽容或公正的一组是( )
①于法,彭得斩之 ②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
③躬对“章应罚金” ④决狱断刑,多依矜恕
⑤事皆施行,著于今 ⑥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躬执法公正,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在秦彭一案中,他力排众议,坚持认为虽然从法律的角度看,秦彭该被处死,但理有可恕。
B.郭躬依法断案,是非分明,量刑准确。中常侍孙章宣布判决罪犯的诏书时,出现失误,被判腰斩,郭躬却认为孙章犯法不是出于故意,宜处以罚款。
C.郭躬出身仕宦之家,世代掌法,他秉承家风,执法务求宽容公正。他曾对四十多条量刑过重的法律条文做了修改,后都得到施行。
D.肃宗大赦天下,一些囚犯因此获免死罪,而逃犯却未获减罪。郭躬主张对这两类犯人应一视同仁,赦免死罪,令其戍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
②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
③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②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B.①盖以此得名也②以故汉追及之
C.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抑本其成败之迹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
C、请其矢,盛以锦囊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D、梁,吾仇也 及仇雠已灭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群臣畏延龄有宠,莫敢言,惟盐铁转运使张滂、京兆尹李充、司农卿李铦以职事相关,时证其妄,而陆贽独以身当之,日陈其不可用。十一月,壬申,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数其罪恶,其略曰:“延龄以聚敛为长策,以诡妄为嘉谋,以掊克敛怨为匪躬,以靖谮服谗为尽节,总典籍之所恶以为智术,冒圣哲之所戒以为行能,可谓尧代之共工,鲁邦之少卯也。迹其奸蠹,日长月滋,阴秘者固未尽彰,败露者尤难悉数。”又曰:“陛下若意其负谤,则诚宜亟为辩明。陛下若知其无良,又安可曲加容掩!”又曰:“陛下姑欲保持,曾无诘问,延龄谓能蔽惑,不复惧思;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馀,愚弄朝廷,有同儿戏。”又曰:“矫诡之能,诬罔之辞,遇事辄行,应口便发,靡日不有,靡时不为,又难以备陈也。”又曰:“昔赵高指鹿为马,臣谓鹿之与马,物理犹同;岂若延龄掩有为无,指无为有。”又曰:“延龄凶妄,流布寰区,上自公卿近臣,下逮舆台贱品,喧喧谈议,亿万为徒,能以上言,其人有几!臣以卑鄙,任当台衡,情激于衷,虽欲罢而不能自默也。”书奏,上不悦,待延龄益厚。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事有不可,常力争之。所亲或规其太锐,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他无所恤。”裴延龄日短贽于上。赵憬之入相也,贽实引之,既而有憾于贽,密以贽所讥弹延龄事告延龄,故延龄益得以为计,上由是信延龄而不直贽。贽与憬约至上前极论延龄奸邪,上怒形于色,憬默而无言。壬戌,贽罢为太子宾客。(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数其罪恶——数:屡次
B.以靖谮服谗为尽节——谮:说坏话诬陷
C.臣以卑鄙,任当台衡——卑鄙:低微卑贱
D.所亲或规其太锐——规:规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靡日不有,靡时不为,又难以备陈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上由是信延龄而不直贽——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子上坐
C.情激于衷,虽欲罢而不能自默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D.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3.下面几个选项中,全都表现陆贽嫉恶如仇的一项是(???? )
①而陆贽独以身当之,日陈其不可用
②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数其罪恶
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事有不可,常力争之
④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他无所恤
⑤贽与憬约至上前极论延龄奸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臣畏惧裴延龄得到宠爱,没有人敢于发言,只有少数几个官员,由于职分以内的事务与裴延龄有关联,时常证实他的虚妄,而陆贽独自以自身抵挡裴延龄,经常陈说他不可任用。
B.陆贽上书极力陈诉裴延龄的邪恶诡诈,数说他的罪恶。认为裴延龄邪恶害政,隐秘着的事情固然没有完全显示出来,败露了的事情尤其难以数说。
C.陆贽因德宗知遇,情义深厚,凡有不同意的事情,经常竭力争议。有些与他亲近的人规劝他说,这样做过于显露锋芒。
D.陆贽引荐了赵憬出任宰相。不久,赵憬对陆贽有不满。两人到德宗面前辩论裴延龄的是否邪恶,两人的怒气在脸色上都表现出来了,赵憬气得沉默不语。
5.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迹其奸蠹,日长月滋,阴秘者固未尽彰,败露者尤难悉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昔赵高指鹿为马,臣谓鹿之与马,物理犹同;岂若延龄掩有为无,指无为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既而有憾于贽,密以贽所讥弹延龄事告延龄,故延龄益得以为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