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2017-01-16 14:29: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搅拌惊蜇水龙头以身作则
B.熨帖装帧发祥地坚苦卓绝
C.辩证砥砺临界点彪柄千秋
D.青睐掂量一柱香草菅人命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A项惊蜇——惊蛰,C项彪柄千秋——彪炳千秋,D项一柱香——一炷香。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解答此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②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③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④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的三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过了何君村,走完崎岖的山路,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泓秋水静卧群山之中,原来这是一座人工水库,走过水库前的空地便见山门在望,有庙檐翼然。______,高大而有气势。______,虽其貌不扬,却身世不凡,是省内最大的隧道式石桥,______,无梁无柱,却至今坚固如初。① 山门上书有“玉笥名山”四个大字?????②“玉笥名山”四个大字镶嵌在山门上
③ 有座百花石桥在山门右侧?????????????④ 山门右侧有座百花石桥
⑤ 桥身全由花岗石错缝砌就?????????????⑥ 全由花岗石错缝砌就的桥身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将这种创造登峰造极。
B.“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要求,没有开阔的视野和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C.这种蝴蝶和候鸟一样,冬天都飞往南方,夏天又飞向北方,平均每天飞行约四十公里。
D.我们有些影视导演热衷于费精力仿造什么“古”街,结果却是现代化的,或是俗不可耐的,这样劳心费力又是何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费精力”与“劳心费力”重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垮踏下工夫要言不烦响遏行云
B.煤炭杀风景拾人牙慧雍容华贵
C.剽悍照相机吃里爬外耳根清净
D.文身天然气入情入理生杀与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柯云路)是1968年12月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的。到村里不久,就赶上了农历新年,也就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了,由于大年三十睡得太晚,我是在初一半前晌才走到街上的。???????????????????????????????????????????。从这儿就能看出谁家的日子过得好,谁家的女人能干。
①去家里磕头拜年被当做旧风俗早已禁止, 人们就在街口互道过年好
②每个人都一身新袄新裤,包括脚上的新鞋。
③问候的同时也用目光彼此打量,看谁家的新衣最合体,谁家的花袄最漂亮
④猛然眼前一亮,但见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喜气洋洋地立在街口
⑤这使还是平日劳动打扮的知青们很是乍眼

A.④①②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②③⑤④①
D.④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是一段描述性文字,应该按观察顺序和逻辑顺序来排列。承前文“初一半前晌才走到街上”先写“眼前一亮”,看见“老老少少”“喜气洋洋地立在门口”, ④ 并且“每个人都一身新袄新裤”“新鞋”; ② “这”“使还是平日劳动打扮的知青们很是乍眼”; ⑤ 接着交代当时拜年的风俗已禁止,“人们就只好在街口互道过年好”, ① 而“问候”则紧接前句“互道过年好”,而“彼此打量,看谁家的新衣最合体,谁家的花袄最漂亮” ③ 启原文最后一句最合适。这样一分析,最恰当的顺序是④②⑤①③,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