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各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冲激
(台湾)罗纬纶
那年,从听到母亲说穷时,父亲就不再喝酒了,不过每晚依然坐同一位子,看着我们,做功课,只是酒杯变成新乐园香烟,和蔼变成了严肃,幽默风趣的谈吐转成窒闷的深思。
有一次父亲赴完宴回来时,又醉又渴地在桌上猛灌开水。大姐拿课本的一段文章问父亲,父亲脸上神采奕奕,指着桌子叫我们过去,拿起大姐的书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爱莲说》,人就要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固穷’,但要穷得有骨气。”接着说了一堆道理,什么“时穷节乃见”,什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本来我们兴奋地以为父亲会如以往那样说笑话,但是父亲却啰嗦了一堆令人听不懂的道理并唱了一小段的评剧。直到母亲夜班回来,和父亲争执着,好像母亲一直要求父亲做什么,而父亲固执地拒绝了,最后父亲在母亲抽泣中安静下来,板紧脸一根根地抽着烟。
一星期过后的一天,父亲休假。早饭后,他带了包东西对母亲说:“我去办那事,中午不回来吃饭。”母亲点点头,父亲叼上一根烟,低着头走出去。
晚餐时,我们等到父亲回来吃饭,母亲脸色很难看,大家都不敢出声。父亲一到家,就以一种逗趣的动作及面孔逗大家笑,只是我们不解父亲的心意,没有笑,父亲一脸的尴尬低头扒着饭,母亲放下碗筷对他说:“你现在才回来,你知道东西被退回来了吗?”父亲吃了一惊,放下碗筷说:“怎么可能!已经收下了,难道东西嫌少?’,母亲说:“怎么知道,中午主任的孩子带来这包东西,他说他妈妈叫送回来。”父亲说:“难道是真的嫌太少吗?”
整个家都静下来,只有不懂事的小弟砰砰的击扣玩具抢。“砰!砰!爸爸,我今天看见你,你没有看见我。”父亲没理他。小弟又说:“砰!砰!我可以做小侦探了,我跟踪爸爸,爸爸没有看见我,嘿!嘿!”父亲听了狠狠打了小弟一巴掌,“我懂了!就是你坏的事,主任太太精明得很,看见你,怕你说出来,就退回来了,你叫我穷死饿死吗?”???
小弟大声哭起来,“我没有错么!我只是想当007抓坏人嘛!”???
父亲的脸抽搐着,慢慢走过去抱紧小弟,泪滴在小弟的发上。
小题1:简要回答文中的“做什么”和“去办那件事”是什么关系?是指什么说的?
小题2:文中描写父亲讲解《爱莲说》的细节是想说明? (不超过20个字)(5分)
小题3:主任太太送回东西的直接原因是 (不超过20个字)(5分)
小题4:小说结尾父亲先是狠打小弟,后来又抱紧小弟哭了,为什么?(不超过50个字)。(6分)
小题5:小说题目“冲激”的含义是(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开始复兴 虽然全世界已经开始习惯中国飞速增长的全球贸易顺差,但是中国官员正在为本国一个不断出现赤字的领域苦恼,那就是文化领域。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四经济强国,在全球贸易谈判以及汇率等各个问题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它没有像《哈里·波特》和《达·芬奇密码》这样的畅销书,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能让它变成一个文化强国。
北京将主办夏季奥运会,今后几年被视为一个重要契机,中国可以借此展示自己不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厂。
通过关注文化来提升中国在海外的形象,这是北京制定的旨在把自己描绘为一支“软力量”的外交总体战略的一部分。
从非洲到拉丁美洲,再到亚洲,中国政治家一直想方设法将一个和谐的、热爱和平的国家形象展现在各国面前。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外国人经常会想到这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个国家为自己拥有的悠久而璀璨的文化遗产而自豪。然而中国人,特别是文化领域的官员也抱怨说,海外的观察家对中国现有的艺术、文化和新闻报道抱有偏见。
现在,中国文化界的负责人正急于扭转这种局面。为了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全球各地,他们采取了一项旨在普及汉语的大规模行动。北京宣布,计划在全球各地成立100所孔子学院,帮助外国人学习中国普通话。
随着汉语的普及,书籍和其他出版物也成为中国发起的文化攻势的重点。中国官员正在寻找一部大作,从而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文化界的地位,并让外国出版商为争夺外文版权展开大战。
去年,企鹅图书有限公司花费10万美元买下了姜戎所著的《狼图腾》的英文版权,从中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图书市场的未来。
北京明白,像电影、音乐和美术这样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可以和别的商品一样,出口到海外赚取巨额利润,北京希望中国能够和日本及韩国抗衡,成为流行文化潮流的引领者,以及亚洲的文化大国。
根据文化部发布的报告,目前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占据 13%的份额,而中国及亚洲其他所有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文化市场所占的份额只有约6%。
在毛泽东领导的时期,共产党发动人们“破四旧”,从过去的风俗习惯到过去的节日,再到过去的思想与传统,都成为需要破除的东西。但是如今,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市场潜力以及它对来中国游玩的无数外国游客的吸引力让中国文化在得到官方许可的情况下开始复兴。
今年,国务院新确立了“文化遗产日”,旨在宣传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还拟定了一份“濒危”文化传统清单,其中包括一些古老的手工艺和节日,此外还就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出台了一部法律。中国还计划在举办奥运会之前开放一系列新的博物馆和文化场馆。(选自《参考消息》)
1.从原文看,下列对“赤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中国因过分注重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直接导致文化产业严重滞后的惨痛现实。
B.指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与快速增长的经济不相适应。
C.指中国文化失去了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统治地位,已跟不上当今流行文化的潮流。
D.指中国人,特别是文化领域的官员对本国悠久的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的自豪感。
2.下列不属于中国政府采取的“文化复兴”措施的一项是(???? )
A.在全球开展大规模的普及汉语行动,计划在全球各地成立100所孔子学院,用于帮助外国人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
B.以北京主办夏季奥运会为契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厂,也是一个文化大国。
C.中国确立了“文化遗产日”,拟定了一份“濒危”文化传统清单,出台了一部关于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
D.中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文化思想等,已逐渐显示出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市场潜力和自身特有的文化吸引力。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中国拥有了像《哈里·波特》和《达·芬奇密码》这样全球畅销的著作,中国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
B.企鹅图书有限公司花费10万美元买下了姜戎所著的《狼图腾》的英文版权,表明中国文化的复兴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C.中国文化作为外交总体战略“软力量”的一部分,在展现中国和谐、热爱和平的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中国文化复兴的最终目的是和日本及韩国抗衡,成为国际流行文化潮流的引领者和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大国。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种常态
鲁迅笔下的那个阿Q有没有尊严呢?
阿Q其实是很在乎这件事的,可阿Q越是在乎,就越是弄巧成拙,弄的非但毫无尊严,而且成了大家的笑柄。说来说去,阿Q根本就不知道尊严是怎么一回事。一个人想要得到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的东西,就免不了要出笑话的。
几年前我曾在一辆长途旅行的车上听到一个人在闲聊,讲他们单位的效益如何如何好,奖金如何如何多。最后,那人总结道:我们单位的人买菜从不讲价,哪像有的人跟菜贩子讨价还价的,一点尊严都没有。
这比阿Q要强的多,因为很具体,既买菜不讨价还价就是尊严,否则就没有尊严。我当时就想,说这话的人除了买菜之外买不买其他东西?买一篮子菜不讲价,买一火车菜讲不讲价呢?买菜不讲价,买飞机讲不讲价呢?想来想去,我觉得说尊严的那人可能只知道干活能挣钱,并不知道自己买菜的钱是怎么来的。
不管怎么样,有了钱就可以说尊严了。说白了,好象尊严就是钱。要这么说,还不如阿Q了。阿Q还想着往革命党里混,想着二十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临死前还想着给自己画一个很圆的圆圈呢。鲁迅先生自然是看出了些名堂的,书中写抓阿Q时,居然出动了二十个大兵,还架起了机关枪,本来找个小罗罗,带根麻绳去就可以解决的。先生也算是给足阿Q面子了。
当然了这些都不如钱来得直接和实在。现在人就不兜这个圈子了。
又想起了周瑜打黄盖。
周瑜要用苦肉计,却要借黄盖的身子板,虽说最终破了曹操,黄老英雄功不可没,可毕竟当着蒋干这家伙的面挨了周瑜的一顿暴打,这黄盖的尊严又该从何说起呢?说起来,还是黄盖官小,否则挨打的应该是周瑜吧。常言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得轻巧,我看未必。愿打的不知是否于心不忍,愿挨的必然是万般无奈。只是大敌当前,个人就顾不得许多了。也许胜利了就有了尊严?
中国传统中有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即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了人上人,自然就有了尊严,至于那些虽然也吃了苦而终归没有成为人上人的,唉,不提也罢。这里把尊严当成了终极目标其过程也就无所谓了。按照这样的理解人的一生有尊严的时刻只是某些段落,人群中有尊严的人也只是某一部分。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先小人后君子这句话。就像是人们都相信人是猴子变来的,要做人就的先做猴子一样。
而我是不相信这种道理的。我相信尊严不应是一个目标,而应是一种常态,他贯穿与我们每个人的每时每刻。他更主要取决于人的品格,与贫富贵贱无关。也许猴子一旦带了帽子或做上了轿子就自以为是人了。可看来看去,还是尖嘴猴腮的,毕竟不像个人样。这事是人都知道,只有猴子自己不知道。
1.在我们学过的《阿Q正传》中找出一个例子说明阿Q是很在乎尊严的????????????????????????????????????????
?????????????????????????????????????????????????????????????????????????
2.文中列举了几种对尊严的理解:有钱了就有尊严,胜利了就有尊严等,这些理解的核心是???????????????????????????????????????????????????????????????????????????
3.文中加重写的“这种道理”是指???????????????????????????????????????????
4.用一个成语概括画线句子的意思???????????????????????????????????????????
5.“做人就先做猴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就着句话谈谈你对尊严的理解???????????????????????????????????????????????
6.作者为什么说那人“并不知道自己买菜的钱究竟是怎样来的?”?????????????????????????????????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山寨文化撞了一下主流文化的腰 2008年已经过去,但山寨文化的“精彩”还在继续。随着媒体对山寨春晚的持续关注,对山寨文化该往何处去的讨论,也呈现白热化状态。山寨文化会和主流文化形成对峙关系,还会在热闹之后被招安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但无论怎样,2008年山寨文化狠狠撞了一下主流文化的腰,却是不争的事实。
山寨文化由出现到火爆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今年六七月份,各大网站纷纷设立专题对山寨手机进行报道,山寨一词由此进入大众视线。而被概括成“狼性与创新”的山寨精神,很快衍生成为野火燎原般的山寨文化。在山寨产品进入制造业各个领域的时候,山寨文化也渗透到文化的每一个角落。10月份,在山寨周杰伦等山寨明星的推波助澜下,山寨影视剧、山寨话剧、山寨百家讲坛、山寨红楼梦、山寨春晚层出不穷。12月前后,中央电视台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多档节目对山寨文化进行了持续报道,更让山寨文化由一种互联网文化衍变成影响范围更广的大众文化。
山寨是“现象”而不是“文化”,在山寨文化火烧连营的时候,有人作出了这样的判断。的确如此,山寨是借互联网的环境繁衍生成的,它不过是之前无厘头文化、恶搞文化等各种网络文化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被冠以山寨名义之后,仿佛对主流文化具备了更大的杀伤力而被人乐此不疲地使用,但从本质上,山寨仍然是一种短暂的文化现象,逐渐为主流文化所同化,似乎是它唯一的归宿。
山寨文化的强大声势给主流文化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它对长期以来存在“假大空”现象的主流文化形成了合围状态。只是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和生存根基所造成的自身的轻飘,难以从根本上对主流文化形成撼动。山寨文化的意义在于,它给为精英思维所充斥的主流文化提了一个醒,在追求文艺精品的同时,也要学会放下身段,去聆听人民的精神吁求,寻找自变的方式和渠道,不要走上背离群众的自毁之路。
央视元旦晚会要打“山寨牌”,一度被称为主流文化对山寨文化敞开怀抱的一个标志。但最终元旦晚会放弃了这个决定,似乎说明主流文化对山寨文化仍有排斥之心。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多种文化通过碰撞得到融合,急于对山寨文化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拔高,反而会让它失去自身的活力和力量。2009年,山寨产品和山寨文化依然会密切地和人们联系在一起,不过山寨文化究竟价值几何,也许很快会有答案。
1.下列对“山寨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山寨文化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与主流文化相对峙的一种大众文化形态。
B.山寨文化对主流文化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冲击,但尚不足以从根本上撼动主流文化。
C.山寨文化凭借一种“狼性与创新”的山寨精神,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D.山寨文化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和生存根基,本质上仍是一种短暂的文化现象。
E.山寨文化并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其唯—的归宿必将是逐渐被主流文化所同化。
2.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山寨文化经历了一个“山寨—山寨精神—山寨文化”的发展过程。
B.山寨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影响深广。
C.山寨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它也是“文化”。
D.“山寨”和人们生活的联系紧密,但现在还无法确定其价值。
3.山寨文化能形成强大声势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寨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积极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 师
凌 鼎 年
在娄城餐饮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饭店开张的,你不请市里的头儿脑儿可以,不请场面上露脸的那些款爷富婆可以,但假如你不请戚梦萧光临,不请他说几句好听的,那我敢打赌,你这饭店的生意必好不到哪儿去。
为何?难道说这戚梦萧比市长还市长,比书记还书记?
嗨,你还真的说对了一半,戚梦萧在餐饮界的知名度牛着呢,外号“美食家”。据说其祖父是清朝皇宫里的御厨,其父亲曾是上海国际饭店特聘掌厨,他本人呢,虽不是啥名厨,却整理出版过一本《娄城历代名菜谱》,还被《美食家》杂志特聘为刊物顾问。连省电视台摄像人员也专程到娄城为他拍摄《娄城美食家》的专题片。
由于他有如此知名度,娄城的那些老饕们自然十分注意他的动向,如果他不肯捧场的饭店,他们自然也就极少光临。如果戚梦萧在哪个饭桌上哪个场合说了某某厨师或某某菜味道不错,那必有不少人会慕名去尝一尝。影响最大的一招是戚梦萧闲来无事时还会写篇把千字文,或介绍一道传统名菜,或介绍一道特色名点,文中间或还会批评、表扬一两家饭店或起色了或滑坡了。这就使得戚梦萧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娄城的餐饮界。因此,宾馆、饭店、酒家的老板谁不巴结他,只要他一到,“戚老,戚老”“老法师”“美食家”之称呼就不绝于耳,必上最好的菜,最靓的汤,让他品评,请他指点,唯恐怠慢了他,得罪了他。
却偏偏有不识相、不领行情的。这不,刚开张的大学士街的王记药膳菜馆,竟没有请戚梦萧。
据知内情人透露,开张前有人提议不请谁都可以,戚梦萧是非请不可的,谁知菜馆的总经理王一脉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似乎对戚梦萧不屑一顾。
王记药膳菜馆的反常举动引起了媒体的好奇,他们很想知道菜馆吸引顾客的绝招何在,就去采访了王一脉。
王一脉告知记者:四百多年前李时珍来娄城拜访其先祖王世贞时,请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序,这本《本草纲目》在王世贞处一放就放了十年,直到1590年王世贞临死前才看完了全书,写出了序言。其中有一个细节外人不知,王世贞请人抄录了其中的药膳部分,共有400多个食疗医方呢,这个食疗医方成了他们王家的传家宝。现在传到了他手里,他正是根据这些食疗医方才开这爿药膳菜馆的-----哇,来头还不小呢,老记者们一个个顿时来了兴趣,要请王总经理详谈一下有关药膳的知识。
谁知这一问问到了王一脉的脉上,他侃侃而谈起来,什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什么“肺宜辛,心宜甘,脾宜苦,肝宜酸,肾宜咸”;什么“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一套一套的,听得见多识广的老记者们也一愣一愣的。王一脉趁热打铁,邀请老记者们吃一顿便饭,尝一尝他的手艺,免得被人说“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老记者们已被他说得口水都要滴出来了,都说:“你不请我们吃,我们也不走了。”
王一脉叫手下端来了玉米须炖龟、姜汁拌海螺、泥鳅钻豆腐、百合鲤鱼、天冬炖鸡、陈皮扒鸭掌、杜仲腰花、荸荠狮子头、枸杞汁熏麻雀,素菜类有琥珀莲子、冬菇萝卜球、口蘑椒油小白菜、酿煎青椒、韭菜炒胡桃、葵花豆腐,还有竹荪芙蓉汤与茯苓烙饼小点心,最后上了芡实粉粥与山药粥各一盆。
吃得老记者们一个个都说:“味道好极了!”
王一脉在边上介绍如何选料、用料、配料,如何掌握刀法、器具、火候,如何做到形、色、香、味俱全,还一口气说了要“不偏不倚,不过不离,不韧不糜,不老不嫩,不坚不滑,不燥不寒,不涩不腻,不咸不淡,不艳不暗,不大不小”,听得老记者们个个目瞪口呆,其中一个专跑饮食线的老记者由衷地说道:“你王总才是真正的美食家,今天我们算是开了眼界,享了口福,饱了耳福。”
第二天,市报上一篇《访药膳大师王一脉》的专访登了将近半版,还配发了照片。
电视台则播放了一则《别具一格的药膳菜》;电台则播了《真正的美食家王一脉访谈录》;网站则把陈皮野兔肉、田七鸡杂炖鲫鱼、东坡童子甲鱼、绿豆汤西瓜盅、蟹黄鱼翅、当归构杞鸡、壮阳乌龟汤等多盆菜的照片放到了网上。
这股宣传势头使得王记药膳菜馆一时名声大噪,食客盈门。
戚梦萧原本以为王记药膳菜馆早晚会请他的,但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他有点儿坐不住了。他是个吃遍娄城皆上宾的美食家,现在如此美食品尝不到,他浑身难受。从另一方面讲,他也实在想去实地看一看、品一品,到底是名大于实呢,还是实大于名,可他又实在不好意思自己跑上门去吃。总算有人看出了道道,请了戚梦萧去品尝药膳菜。
戚梦萧去之前,特地翻了唐代孟洗的《食疗本草》、南唐陈士良的《食性本草》、明代汪颖的《食物本草》等,以防到时出洋相。
无论怎么说,戚梦萧乃老吃客了,嘴早吃得极刁极刁,但当他品尝了百花色肚、香酥飞龙、柳蒸羊羔、蝴蝶海参、卤猴头菌、燕窝人参羹等药膳菜后,一语不发。席散后,他突然大喊道:“你们把老板叫出来!”
请客者蓦然一惊,怕戚梦萧说出些不得体的话来,忙说:“戚老,你今天喝多了,走吧,走吧。”
哪能想到戚梦萧坚持不肯走,非要见王一脉不可。
王一脉见是戚梦萧,忙说:“失敬失敬!”
戚梦萧也不客套,直截了当地说:“虚头话不说了,拿笔墨来!”
笔墨拿上来后,戚梦萧略一凝神,提笔写下了“良厨犹如良医,诚药膳大师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一开始就写戚梦萧的权威地位,是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为下文写其受到王一脉的冷遇做铺垫。
B.王一脉的菜馆开张不请戚梦萧其实是一种经营策略,是为了引起媒体的好奇,以达到让媒体为他做义务宣传的目的。
C.小说结尾通过神情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戚梦萧内心的触动,十分生动含蓄地点出了王一脉的精明。
D.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写了两位餐饮界人士之间的矛盾斗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读来耐人寻味。
E.小说在构筑故事情节的同时,融入了很多的餐饮术语,主要是想使读者在阅读中既欣赏故事,又获取知识。
小题2: 小说多次详尽地介绍药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请简要概括王一脉的形象特点。(6分)
小题4:你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戚梦萧还是王一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