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6 14:35: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①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②之民欤?葛天氏③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①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进仕,屡次辞去诸侯的聘请。②无怀氏:上古时代的帝王。③葛天氏:上古时代的帝王。
1.下列各组加粗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A.登峰极。?饮辄尽。
B.颇示己。?此其不在小。
C.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在必醉。
D.不吝情。?去留而计其长短不盈寸。
2.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B.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求懂个大概。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酒招待他。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
3.关于本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抒志趣的文章,作者是陶渊明。
B.本文描绘的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知识分子形象。
C.五柳先生喜好喝酒,到亲朋好友家饮酒时总是大醉方休,并且醉后就向主人告辞。
D.由于五柳先生品行高洁,因而受到了黔娄妻子的赞赏,称他不因为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富贵而到处投机钻营。


参考答案:1. C
2. B
3. 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师道不传也久矣
A.惑不解????????????????
B.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C.蚓无爪牙利????????????????????????
D.巫医乐师百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周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扶其背,折其脊。”
  李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芳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篼也,犹有嘀也;吹剑首者,映而已矣⑤。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注: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⑤筅(guan),同“管”,一种乐器。嘀(xiao),吹竹管声。映(xue),以口吹物发出的微小之声。这句话的意思是:吹起竹管,就会有嘟嘟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莹与田侯牟/约:结盟。
B.善言齐者,乱人也/伐:攻打。
C.逐旬有五日而后反/北:北方。
D.臣请为君之/实:证实。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①衍,乱人也,不可听  ②彼且奚适
C.①君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 ②生物之息相吹也
D.①尧、舜,人之誉也   ②犹有待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
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
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B
4.(1)当时他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一项是【?】
A.入则孝,出则悌。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欲速则不达。
D.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连词,就,表并列;其余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千金市骨 ???????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君人:君主。②涓人:宦官。③安事:何用
1. 下列选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安事死马而五百金(花费)
B. 死马市之五百金(尚且)
C. 涓人曰(回答)?????????????????????
D. 天下必以王为能马(市场)
2. 与下列例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A. 天下必王为能市马??????????
B. 屠暴起,刀劈狼首
C. 焉用亡郑陪邻??????????????????
D. 越国鄙远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3题。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