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十)
2017-01-16 14:38: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

A.食埃土
B.圣人之所以为

C.顺流而
D.始指


参考答案:【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活用的理解能力。例句“水”为名词用作动词;A,名词作状语;B,形容词作名词;C为名词用作动词。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以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邻
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⑥气候高寒

A.②④⑥⑤①③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⑥⑤①③②
D.⑤③①④②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从先介绍地理位置角度看,⑤为句首,从介绍方位空间顺序看,由西向东,故先③后①;从介绍海拔高度角度看,应先④,②是进一步对海拔高度的说明,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翻译(每句2分,共10分)
1.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然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4.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参考答案:
1.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学识应该超过他们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 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 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 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友情在本性上是缺少防卫机制的,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一点上。几盅浓茶淡酒,半夕说三道四,便相见恨晚,顿成知己,而所谓知己当然应该关起门来,言人前之不敢言,吐平日之不便吐,越是隐秘越是贴心。如果讲的全是口若悬河的大白话,哪能算作知己?如果只把家庭琐事、街长里短当作私房话,又哪能算作男子汉?因此,这似乎是一个天生的口蜜腹剑的空间。许多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接触的人和事就在这里扭合在一起……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丑恶的拐杖。

A.说三道四
B.相见恨晚
C.口若悬河
D.口蜜腹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A.说古道今? C.堂堂正正? D.想入非非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