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注:①劬(qú):勤劳。②窳(yǔ):懒惰。③惄(nì):忧思。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信:守信用。
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成分,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边县令)与楚邻界
B.尉以(楚亭之瓜)请宋就
C.楚亭旦而行瓜,(梁亭人)则又皆以灌矣
D.因具以(梁亭之为)闻楚王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 ]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参考答案:1.C
2.D
3.B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山???之???叟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幕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鄂:通“萼”,花蕾。 韡:音wěi,繁盛。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其原,数日亦死 归:移回
B.客过而尤之曰 过:指出过错
C.请具砚削牍 牍:书版
D.花之怨以死也诚宜 诚:确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犹奇于新也
B.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其若是,孰能御之
C.不自怒而怒花,过矣
D.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 较前大不如。(3分)
(2)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
(3)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B
小题:C
小题:
不久,
本题解析:
小题:(过:拜访)
小题:(A第一个“以”是“认为”,第二个是“拿,用”。??B第一个“其”是“它们的”第二个是“如果”。??C句全都表转折,是“却,可是”之意。?D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小题:无
【文言文译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簇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它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为自己的警戒。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荀子·劝学》)
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⑵????????????????,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
????????????????,荒于嬉;行成于思,????????????????。(韩愈《进学解》)
参考答案: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功在不舍。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本题解析:选材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外组合,课内与课外均有,以内为主;二是基本上出自基本篇目的要求背诵篇目。故对2010年高考备考有明显指导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加:超出
B.过陈木叔小寒山过:经过
C.质明已失其所在质明:天刚亮
D.多承袭傅会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3分)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4分)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3分)
(3)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1)4分,“间道”1分,“扪萝”1分,“有宕焉”,1 分,“雁所家也”,1分。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2)3分,“创”1分,“函”1分,“负”1分。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3)3分,“系”1分,“据“1分,“卒”1分。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
小题1:过:拜访(3分)
小题1:①说他有孝心,⑥表现他对黄石斋的友情之笃厚(3分)
小题1:原文有“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可见应是静闻跟随徐霞客,而非徐霞客跟随静闻。(3分)
小题1: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小题1:下列句中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
始速祸焉速:招致
B.洎牧以谗诛洎:等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向来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第二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由山以上五里,有穴窈然
D.洎牧以谗诛
小题3:下列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A.忧劳可以兴国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C.日削月割
D.礼天下之奇才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A。B厌:满足。C向:假使。D再:两次。
小题2:B。介词,拿,用。A用法相当于“而”,顺承。C语助词,表方位。D因为。
小题3:A。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使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D名词作动词。
文言文参考译文:
齐人未曾贿赂秦国,最后跟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结交秦国却不帮助五国啊。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了。燕、赵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卫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是个小国却能后灭亡,这是用兵抗敌的功效啊。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作为策略,才招致了灾祸的来临。赵国曾五次对秦作战,二败而三胜。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最后啊。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可以说是智谋和力量(变得)势孤力弱、处境危急,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当初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齐人不归附秦国,刺客不到秦去,优秀将领(李牧)仍健在,那么胜负的定数,存亡的道理,应当能够与秦国互相较量,(结局)或许还不容易预料。?
唉!(如果)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对付秦,那么我恐怕秦人会害怕得连饭也吃不下去啊。可悲呀!有像这样(强大)的国势,却被秦国久负的威势挟制,天天削减月月割让,因而趋于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可不要使(自己)被积蓄的威势所挟制啊!
说起来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弱小,却仍有可以不用贿赂(的方法)来战胜秦的可能性。假如以(现今)偌大的天下,屈尊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列于六国的下等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