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七)
2017-01-18 00:30: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1)这首词的上阕与下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样写的效果何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写了多个意象,请分别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每空2分,共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小题1: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作者采用???????????的表达技巧,抒发了??????????????????的伤感情绪。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鸩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鸩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题文】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台湾)纪弦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的头发变成树叶;两腿变成树根;
两臂和十指成为枝条;十个足趾成为根须,
在泥土中伸延,吸收养料和水分。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也许开一些特别香的、白白的、小小的花。
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
但是我是不繁殖的,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
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
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古木。
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
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
A.本诗是一篇追求独立人格的宣言。诗人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勾画出一个平凡而富有个性的形象,道出深藏于心的渴求。
B.诗的第一节,细致地描绘了“我”变成“树”的具体过程,意在强调“完整的品格”。树扎根泥土暗喻我扎根于生活,显得脱俗而又不遁世。
C.最后一节,表现出只求平凡,不求超卓的“树品”。而“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一句,实为展现“自我”的神来之笔。
D.第二节,写了“树”欲有益于人的共性和追求自我的个性。“小小的花”“红红的果”为人们提供缕缕清香的丝丝甘甜,只是不愿“繁殖”,不愿给人更多好处。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⑴.就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认为颔联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是哪两个字,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