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的传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某机构对200名大二学生进行了以“人文·读诗”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请根据表一、表二显示的调查结果概括现状,分析原因。要求简明、准确。(6分)
表一:进入大学后诗歌阅读的数量
<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阅读数量
| 人数
| 所占比例
|
0首
| 28
| 14%
|
10首以内
| 102
| 51%
|
10—20首
| 64
| 32%
|
20首以上
| 6
| 3%
? 表二:你认为诗歌在当下的存在价值是(可多选) <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问题选项
| 人数
| 所占比例
|
让人类获得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体验
| 53
| 26.5%
|
为物质社会增添精神追求
| 22
| 11%
|
反映人性的美德和光辉
| 32
| 16%
|
成为诗人谋生的一种手段
| 75
| 37.5%
|
毫无价值
| 85
| 42.5%
? 小题1:现状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小题2:原因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参考答案: 小题1:表一显示,多数大学生读诗很少;表二显示,视诗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表格题如果百分比的,解题时我们应重点关注所占比最高或最低的情况,或者是变化的趋势。本题两个表格都要关注所占比率较高的情况。 小题2: 试题分析:由近百分八十的大学生认为诗歌是诗人谋生的手段甚至毫无价值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认同诗歌是精神追求的载体,所以也就没有阅读诗歌的内驱力。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请仿照下面为李清照的一首词《声声慢》写的推荐词,另选一首古诗词,写一段推荐词。 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晓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情感真挚。一首《声声慢》,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B.年轻的律师与诸多租客共用一个厨房,他发现自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经常不胫而走。 C.警方搜集了歹徒所留下的线索,按图索骥,很快抓住犯罪嫌疑人,宣告案件告破。 D.在今天的表彰大会上,主持人请一位劳动模范介绍自己的事迹,这位劳模却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其实很多同事干得比我更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A项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应用“震耳欲聋”。B项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多指消息等。此处应用“不翼而飞”:既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又可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D项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 我 之 境 以 我 观 物 故 物 皆 著 我 之 色 彩 无 我 之 境 以 物 观 物 故 不 知 何 者 为 我 何 者 为 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节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参考答案: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