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8 01:00: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玉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③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④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关,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⑤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角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通告苦着脸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⑥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⑦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
  ⑧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⑨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的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⑩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的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1.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④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⑩段说苦瓜的美“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而第⑥段却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观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科技说明文,完成1——3题。
  除了浪漫故事和诗意,月球仅是一块既无空气和水,又无生命的顽石。然而,天文学家的一项计算机模拟计算却证明,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地轴的方向是用所谓的黄赤交角来表示的,这个角约为23.5度。由于自转,地球的赤道鼓起一凸缘,太阳、月球和其他诸行星就会对此凸缘施加引力,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因此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
  有了月球,情况就大不一样,它不但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显得微不足道,它还和太阳一起使地球稳定的作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然而,这1.3度的变化也不是完全无害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可能就是这1.3度造成的。但是,如果没有月球的稳定作用,那就更不得了。全球的环境将会被破坏成一时期有剧烈的四季变化,一时期又会无季节可分,这样也就不可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了。这也可能就是火星上无生命的原因。因为目前火星自转轴的倾角为25度,可在0到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俩个像摩天大厦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以抵消其他行星的影响。
  据此,在宇宙空间来寻找卫星人的范围就可大大减小。此外,月球正以每年约几厘米的速度在离我们远去,在10亿年后,它已远到不能再控制地球的自转轴了,那时,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他行星对火星的影响比对地球的影响大。
B.火星自转轴的倾角变化很大。
C.火星没有像月球那样大的卫星。
D.火星没有地球那样分明的四季变化。
2.文中“据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是(?????)
A.地球有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
B.月球对地轴的稳定作用
C.月球是比较大的卫星
D.地球有稳定的运动,稳定的黄赤交角变化
3.对文章内容的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
A.月球尽管无空气又无水和生命,却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B.没有了月球的稳定作用,地球将不再出现四季变化。
C.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就是由于黄赤交角变化超过了1.3度造成的。
D.月球离开地球的速度是缓慢的,对地球无大的影响。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蓝牙”(B1uetooth)本是十世纪统一了丹麦的国王的名字,现取其“统一”的含义,用来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蓝牙技术。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这一概念。蓝牙技术是一种提供短距离无线传输的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力图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这种全球统一的标准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蓝牙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的最后10米,将像一种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神经末梢一样,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都“无线”地连接起来。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移动电话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各种数字化的信息设备连接起来,从而甩掉常用的有线通信电缆;同时形成一种个人身边的网络,使得身边的各种信息化的移动便携设备都能无缝地实现资源共享。
因为其开放性,蓝牙技术目前只是一个规范,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蓝牙技术本身具有很多优势:蓝牙一般工作在不需交纳费用的全球通用的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即2.4GHz的1SM频段上;可实时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调频和纠错编码技术,蓝牙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在配备了蓝牙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更加可靠的通信。另外,蓝牙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如WAP、GSM等,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而且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对人体危害也小。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蓝牙技术在手机、耳机、PAD、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都有应用,也正应用于无线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安全产品、消费娱乐、汽车产品、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就蓝牙手机而言,它可以很方便地和电脑连接,实现文件互传,除了图片、铃声、和Java小游戏外,一般的文档也能传到蓝牙手机中,这样就可以把蓝牙手机当成u盘使用了。蓝牙手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与笔记本电脑无线连接,让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成为现实。两个同样持有蓝牙手机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交换名片、电话和手机铃声,或者无线联机游戏。再加上相匹配的蓝牙头盔、蓝牙眼镜、蓝牙外套等等一系列产品,蓝牙的无线优点可以让你尽情体验魅力时尚的新生活。
随着蓝牙技术的不断成熟,在逐渐解决制造成本、统一标准和工作的安全性等三个主要问题后,各种蓝牙产品将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并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小题1:下列对蓝牙技术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蓝牙技术是用丹麦国王名字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B蓝牙技术是由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联合提出的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C.蓝牙技术是信息设备问及信息设备与网络间的一种短距离无线化通信传输应用技术。D.蓝牙技术是一种能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连接起来的无线通信标准。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作为一个规范,蓝牙技术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及型号的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
B应用蓝牙技术,信息设备间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互联,实现方便、稳定、可靠、安全的无线通信。
C.用户不必缴纳任何频段使用费用就可在全世界通用的工业、科学、医学频段上使用蓝牙设备。???
D蓝牙技术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以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
小题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在解决了所面临的标准化这一最重要的问题后,其发展和推广将是无障碍的。
B基于蓝牙技术,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能够随时随地接人打印机、数码相机、记录仪、摄影机等办公设备,从而组成便捷的移动办公室。
C.目前,蓝牙技术在手机、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的应用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促进了生活工作质量的提高。
D.随着蓝牙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同时,它也会给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没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 “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杨静远译,有删改)
1.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