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8 01:21: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带伤的美丽
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
乌梁素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当地人称湖为海子,这“海”确实很大,历史上最大时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大淡水湖。每当船行湖上时,我最喜欢看深不可测的碧绿碧绿的湖水,看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还有贴着船帮游戏的鲤鱼。而黄昏降临,远处的乌拉山就会勾出一条暗黑色的曲线,如油画上见过的奔突的海岸,当时我真觉得这就是大海了。
那时,市场上物质供应还比较匮乏,城里人一年也尝不到几次鱼,但这海子边的人吃鱼就如吃米饭一样平常。赶上冬天凿开冰洞捕鱼,鱼闻声而来,密聚不散,插进一根木竿都不会倒。每当外地人一来到河套,主人就说:“去看看我们的乌梁素海!”眼里放着亮光,脸上掩饰不住的骄傲。
这次我们真的又来看乌梁素海了。7月的阳光一片灿烂,我们乘一条小船驶入湖面,船中间的小桌上摆着河套西瓜、葵花籽,还有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我顿觉心情沉重。40年前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三斤以下的都不要,开着70吨的三桅大帆船进海子,一网10万斤,最多时年产500万吨。打上鱼就用这湖水直接煮,那才叫鲜呢。现在,这水你喝一口准拉肚子。
海上泛轻舟,本来是轻松惬意的事,可是今天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这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们今天坐的船真的由过去的70吨三桅大船退化成像一只蚱蜢似的舴艋小舟。
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自流灌区之一。黄河自宁夏一入内蒙古境,便开始滋润这800里土地。乌梁素海是河套平原的“肾”,首先起储水排水的作用。同时,又是河套的“肺”,它云蒸雾霭,吐纳水汽,调节气候。所以才有800里平原的旱涝保收,才有北面乌拉山著名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美景。但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工厂增多,农田里化肥农药增施,而进入湖中的水量却急剧减少,水质下滑。你想,排进湖里的这些水是什么水啊?就是将800里平原浇了一遍的脏水。所以,当地人说,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
抚今追昔,虽清风拂面,还是拂不去心头的一怀愁绪,我便到后甲板散步。只见偌大的湖面上,用竹竿标出二三十米宽的一条水道,我们的这个“舴艋”小舟只能在两竿之间小心地穿行。原来,湖面的水深已由当年的平均40米,降为不足一米,要行船,就只好单挖一条行船沟。我再看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半腐半活的水草,如一团团乱麻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再也找不见往日的碧绿,更不用说什么清澈见鱼了。乌海难道真的应了它的名字,成了乌黑的海、污浊的海?
如果你不知内情,远眺水面,芦苇还是一样地绿,天空还是一样地蓝,水鸟还是一样地飞,猛一看好像无多变化。可有谁知道这乌梁素海内心的伤痛,她是林黛玉,两颊微红,弱不禁风,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也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我举目望去,远处的岸边有些红绿房子,泊了些小游船,在兜揽游客。船边地摊上叫卖着油炸小鱼,船上高声放着流行歌曲。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那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江犹唱后庭花”。
乌梁素海啊,过去多么绰约多姿健康美丽,而现在这样的苍老,这样的伤痕累累。但就是这样的病体,它还在承担着难以想象的重负。
受伤的乌梁素海,我们祈祷着你快一点康复,快一点找回昨日的美丽。
小题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第一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2分)
(2)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也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2分)
小题3:作者写乌梁素海昔日的“美丽”今天的“带伤”,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
小题4:文章以“带伤的美丽”为题,有什么含义?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开篇点题,奠定了全文惋惜、痛心的感情基调;


本题解析:
小题1:“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中的“带伤流血的美人”“难堪”为下文奠定了全文惋惜、痛心的感情基调,“带伤流血的美人”的形象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思想情感。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注意句中的比喻“一个“尿盆子””和拟人“一个病美人,强装笑颜,强支病体”。
小题1:此题考查了对比手法的简要概括,结合文本概括为湖水的对比、渔业资源的对比、航行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大学的发展
今天,英国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刊登文章,评论中国大学和高等教育如何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把中国大学的发展比做高速铁路。
尽管国人对中国大学有许多尖刻的批评,尽管外国许多学者看不惯中国大学缺乏西方倡导的“学术自由”,中国大学最近10年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却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高等教育,百废待兴。当时,只有不到30万名幸运儿,进入不到一千所规模非常小的大学。例如,我就读的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那年只招收180多名学生。这个学院后来改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几年前改为海南大学,现在每年招收5000多名学生,成为海南岛唯一的211大学。
过去30年,中国大学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同时,原有的大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到2012年,全国每年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入学人数超过900万人。2013年,毕业生人数717万人,是30年前的近30倍,是英国大学毕业生的16倍。
许多人说读大学很贵,但是我所了解的是学生的学费多年不变。公立大学的学费每年大约是5000到6000人民币,是英国9000英镑的7%还不到。在中国,培养一位大学生的成本,包括自交学费、生活费和国家补贴,是英国的八分之一。而中国的人均GDP,是英国的六分之一。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读书的学生成本,是英国本土的二分之一,是国内重点大学成本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中国大学质量可能比英国大学差不少,但是如果考虑到成本因素,中国大学是非常高效率的,这主要是得利于中国大学老师的低薪和苦干。
当然,读大学以后就业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并不是中国特色,外国大学生就业也很不容易,包括英国。
如何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能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经济增长环境,也包括家长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当然,政府还可以通过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削弱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差别,削弱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就业的待遇差别,平衡区域和大中小城市的发展等等,都有利于扩展大学生就业的选择空间。
中国大学的崛起,用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的原校长,现为上海中英学院院长,高原教授的话来说,“那些假设必须用美国模式才能办好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是错误的。而当他们发现错误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原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宋永华教授说,“中国的九所精英大学,有点像英国的罗素大学集团,他们的目的都是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宋永华还说,“不仅是九所,中国其它大学也是雄心勃勃的。”
中国大学的成长,得利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每年高达1万亿人民币的科研投入。如果把科研经费用好,中国科技的进步,就可以快速冲刺此界的先进水平。
从中国搞高铁建设以来,已经建成近1万公里的高速铁路,总长度超过了欧洲大陆所有高速铁路的总里程。
上海最新的铁路站,犹如大型的飞机场,是目前全亚洲最大的铁路站。外国人初见,被惊的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外面的建筑,让人感觉就像西方从没有见过的巨大教堂,从这里发往北京、南京等城市的列车,奔跑的速度高达每小时320公里。
中国大学的第一团队是清华、北大,加上哈工大、中科大、复旦、南大、浙大、上交和西交。这九所大学叫做2+7,或者是C9。第二团队就是除了C9以外的其它30所985大学,包括南开、中山、重大、川大、武大等大学。第三梯队,就是除了985以外的其它211大学。
中国大学即将去行政化,希望今后的管理向着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中国不是没有好的人才,而是没有好的体制。有现在强大的科研投入,有用之不尽的广阔人才库,加上日益完善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中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那是迟早的事情,而不是能不能的事情。中国人需要自信,因为自信,加上苦干和巧干,才是成功的必要前提。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虽然中国大学质量可能比英国大学差不少,但是如果考虑到成本因素,中国大学是非常高效率的。
B.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但是,这并不是中国特色,英国大学生就业同样不容易。
C.英国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刊登文章,把中国大学的发展比做高速铁路,这是对中国大学发展过快的批评。
D.30多年前海南大学是一所规模非常小的大学,现在每年招收5000多名学生,成为海南岛唯一的211大学。
小题2:下面不属于“英国《高教报》评中国大学为高铁”的原因的一项(3分)?(???)
A.中国大学最近10年的国际地位不所提高。
B.过去30年,中国大学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同时,原有的大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C.中国的九所精英大学.有点像英国的罗素大学集团,他们的目的都是想成为世界—流的大学。不仅是九所,中国其它大学也是雄心勃勃的。
D.中国大学的成长,得利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每年高达1万亿人民币的科研投入。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项(3分)???(???)
A.中国大学学生成本低,在中国,培养一位大学生的成本,是英国的八分之一。而中国的人均GDP,是英国的六分之一。
B.中国大学正在朝着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
C.政府削弱企业间的差别,削弱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就业的待遇差别,平衡区域和大中小城市的发展等等,都有利于扩展大学生就业的选择空间。
D.高原教授认为那些假设必须用美国模式才能办好高等教育的人是错误的。而当他们发现错误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论述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这是一种看法,从文章结尾对中国高铁的发展的描述,没有批评的意思。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答题区间在第二、第四、第十段,可结合着文章对“英国《高教报》评中国大学为高铁”的论述,仔细辨识选项做出取舍。D这是中国大学快速成长的原因。所以选D。
小题3:
试题分析:可在整体感知文章论述大意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B是“希望今后的管理向着专业化、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成瘾是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已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如海洛因、可卡因等药物的滥用和对酒精烟草的依赖。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
对海洛因、可卡因、酒精、烟草等的使用会使得个体对这些物质产生一种渴求的心理,从生理需要发展为精神需求,最终产生对毒品、酒精、尼古丁的强迫性寻求行为;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病理性网络使用等行为可能会使接触到的青少年在精神上渐渐产生依赖,最终形成了成瘾行为。个体一旦在一段时间内与这些成瘾行为分离,就会出现种种的不适反应,对于成瘾者而言,他们似乎并不会担忧自己的现状,也并不会认为这种经历是负面的,更不会从中吸取教训。
研究证明:长期吸烟行为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损害已经被证明,吸烟会直接影响人的学习能力。只从神经科学的生理上来说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促使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这种物质会分散个体学习的注意力,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吸烟者的学习表现,也会影响到认知能力。
此外,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病理性网络使用也导致青少年各种行为问题,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病态赌博的个体在身临其境时,会不分情境不分时间地进行赌博行为,可能荒废学业,置家庭于不顾。疯狂购物者选择的这种不理智不成熟的压力释放方式,也可能促使虚荣心的膨胀。长时间的上网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长期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会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力涣散。网络成瘾甚至会由精神上渴求上网发展为躯体依赖,造成严重的后果。
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适应环境困难,存在社交障碍等都可能是促成青少年渴求成瘾行为的个体因素。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加剧了他们与现实的脱节,使他们情绪变得不稳定,郁郁不乐,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
成瘾行为的发生与否,不仅取决于个体的个性因素和使用态度,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对综合健康的影响中起缓冲作用。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青少年若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他的爱和鼓励,自己的心理需求就适当得到了满足。
青少年的成瘾行为越多越不利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善。青少年长时间进行成瘾行为必然会影响自己的生理机能和身体健康;而在心理上,部分青少年依赖这些行为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生活事件,甚至发展成精神上的寄托,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社会功能上,一般成瘾者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反而不适应,可能会出现社会关系紧张和人际交往障碍;而这样的青少年很可能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能力降低、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机能退化,个体的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种种症状表明,无论是成瘾行为本身的危害性,还是青少年进行成瘾行为的结果对其产生的影响,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因此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成瘾行为应从早期开始。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观察与调节,从而引导他们尽量不要去接触成瘾行为,不接触才可以很好地控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成瘾行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方面强迫性地寻求和使用某种药物,并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
B.广义的成瘾则包含主体对一些行为的反常的强迫性依赖,如疯狂购物、病态赌博、网络成瘾等。
C.成瘾会从人的生理需要发展为精神需求,比如个体对病态赌博等会从强迫性寻求发展到强迫性依赖。
D.成瘾的个体与成瘾行为分离可能出现不适的反应,但个体一般对现状并不担忧,也并不会觉得这种经历是负面的。
小题2:下列关于“成瘾行为”的危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尼古丁会抑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分散个体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到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B.不分情境不分时间地进行赌博行为,会使病态赌博的个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能使其荒废学业,或置家庭于不顾。
C.青少年长期上网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网络成瘾甚至会由精神上渴求上网发展为躯体依赖,后果比较严重。
D.青少年渴求成瘾行为会导致其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适应环境困难,存在社交障碍等问题。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了周围对他的支持,那么其心理需求也就得到了适当的满足。而这种支持可能会在成瘾行为对其健康的影响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B.部分青少年或将成瘾行为当成逃避现实生活的依赖,或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寄托,这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C.成瘾者一旦不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可能会造成社会关系紧张和人际交往障碍,最终,学习兴趣丧失、社会活动减少,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
D.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成瘾行为应从早期开始。学校和家长只有通过提高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观察与调节,才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在文本中将有关“成瘾行为”的内容筛选出来,然后同各选项表述对照,以发现正误。题中,C项整合有误、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一、二段,“病态赌博”属广义成瘾,导致的是“强迫性依赖”。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比照,以发现正误。题中,A项表述曲解文意,不是“抑制”而是“促使”,并且导致注意力分散的不是尼古丁,而是“多巴胺神经递质”;B项表述因果倒置,是“身临其境”导致“不分情境、不分时间”;C项表述答非所问,缺乏成就动机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山寨一词现在很流行,满大街都是山寨这个山寨那个,到处都是扯着大旗的“山寨王”,网上更是铺天盖地,山头林立,大有以山寨为荣、将山寨进行到底之势。我没有“山寨”过,只知道山寨最初大概是和手机交上朋友的,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和文化成为知己我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山寨文化”绝非“严肃”,更非“精英”,而是一种草根娱乐,大众文化。也正因此,“山寨文化”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遍大江南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座万座山寨开”深厚而广博的群众基础,使得山寨之风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愈刮愈猛。
百度“山寨文化”,会发现其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各领风骚。山寨小说,山寨诗歌,山寨征婚,山寨广告,山寨电影,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山寨的,总之是,怎样雷人怎样来。现代人压力太大了,需要一种渠道宣泄、放松,以调节心情,休憩身心。网络无疑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渠道和平台,尤其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发现,他们许多奇思妙想、绝顶才技,长期以来没有用武之地、展现机会。现在,机会来了,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几乎没有限制的“准入制度”,为他们一显身手制造了唾手可得的大量机会,虚拟世界的隐秘性又使得这些机会被无限放大。于是,“他们”开始乐此不疲,并一发而不可收。许多山寨版“××”,极尽搞怪、搞笑之能事,自娱自乐,自得其所。在博众人一笑之余,自己也乐不可支了一把,甚至有一种成就感。
“山寨文化”的草根性、大众性、民间性、娱乐性、自发性、参与性,使其一诞生便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山寨文化”的产生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民间孕育多年的“草根文化”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民意表达,它的产生是必然的,只不过时间早晚罢了。然而,不可否认,随着“山寨文化”的“繁荣昌盛”,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协调现象,甚至低俗、丑陋现象,人性的丑恶借山寨之名被无限放大,且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用低俗炒作,拿丑恶当卖点,成了一些人的“业余爱好”。山寨俨然成了一个什么都装的“垃圾桶”,不用分类,不经处理,管他三七二十一,污七八糟一齐往里放好了,反正能制造“眼球效应”就行。其实说到底就是想出名,以前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你满大街找一找问一问,有几个人还怕出名?
“山寨文化”是个好现象,群众基础厚,市场前景广,但需要精心呵护,才可茁壮成长,需要道德自律,才能良性健康发展,更需要相关制度跟进约束、规范,才会长久繁荣。绝不能任容低俗、丑恶泛滥,让“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老百姓生活需要文化阳光雨露的照耀、滋润,但永远需要的是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山寨文化”不是垃圾桶。如果你爱它,请自觉文明“山寨”、健康“山寨”。
(选自2008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
小题1:.选出能够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文化刮起“山寨”风
B.“山寨文化”是草根性文化

C.“山寨文化”不是垃圾桶
D.有一种文化叫“山寨”
小题2:.下列不属于“山寨文化”盛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A.山寨文化是一种草根娱乐,大众文化,有着深厚而广博的群众基础
B.自发性、参与性强,有着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
C.创作者借此可以自娱自乐,自得其所,甚至有一种成就感。
D.老百姓需要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而且“山寨文化”又不极尽搞怪、搞笑之能事。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B.山寨文化属于草根文化,主要特点表现为模仿、快速、平民;它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C.山寨文化需要精心呵护,绝不能任容低俗、丑恶泛滥。
D.“山寨文化”虽然是个好现象,但是如果没有相关制度跟进约束、规范,就不会繁荣。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D


本题解析:
小题:.本项能代表全文观点。)
小题:.只要是健康的,可以极尽搞怪、搞笑之能事。)
小题:.D应该是“就不会长久繁荣”)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孩子
秦德龙   ①这孩子捧着变成铅字的文稿,泪流满面。
  ②这孩子真嫩啊,像个还不会打鸣的小公鸡呢。
  ③晚报副刊部主任阿敏被这孩子的泪水冲垮了情感线。阿敏咬着嘴唇,竭力不使自己落花流水。
  ④10天前,这孩子送来了3篇散文。经常有作者到编辑部送稿子,但是,像这样十几岁的孩子,阿敏还是第一次碰到。阿敏当然很喜欢,当然很热情地接待了这孩子,并且当场就给看稿子。阿敏看稿子的时候,这孩子像只小山羊一样乖乖地静坐着,眼神却流露出几分顽强。
  ⑤阿敏很快就看完了稿子。写父爱那篇,写得很涩,好像这孩子吞吞吐吐藏看什么。写少年少女那篇,还像那么回事,但晚报不宜用这类稿子。只有读书那篇尚可,写青少年的追求,文笔也还流畅。阿敏就决定用这篇了,当然少不了还要润润色。这孩子当时很有礼貌地走了。走的时候,他突然回过头来对阿敏说:阿姨,我爸,爸是杨松林,您一定认得。
  ⑥阿敏当场将口型“(  )”了起来。阿敏怎么会不认识杨老板呢?上次晚报搞杂文征文,就是杨老板鼎力赞助的呀。
  ⑦也许,这孩子更想发表父爱那篇?但是阿敏还是决定用读书那篇,阿敏是质量第一主义者。
  ⑧少年作者叫杨丁。阿敏想,这孩子,杨丁,挺好玩儿。
  ⑨稿子很快就发了出来。
  ⑩但是,阿敏却没法给杨丁寄样报。阿敏忘了让这孩子留地址。阿敏很快就想起了杨丁的父亲杨老板,就翻出杨老板的名片,一个电话打过去,开门见山地说:杨老板,晚报给令郎发了一篇大作。
  杨老板在电话那头嘻嘻哈哈地笑着,说:我没有儿子呀,一定是有人想从我身上榨鱼肝油哇。
  阿敏吃了一惊,告诉杨老板这孩子叫杨丁。杨老板沉默了几分钟,什么也没说,竞挂了话机。阿敏这边直个劲儿发愣。这年头,啥稀罕事都有,竞有人冒充大款的儿子了。
  片刻,杨老板却突然打过来电话说:买断,这一天的晚报我全部买断!
  阿敏不冷不热地说:杨老板,这不可能,当天的晚报,下午四点就送到订户手里了,你只能到报摊上去买断了。
  阿敏极讨厌有人说“买断”这个词,因此对杨老板说话就不客气。干嘛哪,一会儿说没有儿子,一会儿又要买断报纸,你不就是有几个钱嘛?世界上有些东西,用钱你就能买到?
  杨老板那边悻悻地收了线。
  阿敏这边却心情难耐。她有些恨这孩子了,为了发篇稿,竟然冒充大款的儿子,真得好好教育教育。阿敏一气之下,文思泉涌,当即展开稿纸,写就了一篇杂文《也说打假》,预备近日见报。
  杨丁却在这个时候到报社来了。
  这孩子并没有觉察到阿敏态度有什么异样,先朝阿敏有礼貌地叫了一声“老师”,接着就开口要买10份报纸,他说要把这些报纸寄给妈妈。
  阿敏的肚子又开始产生叹号了。记者出身的阿敏,很快就明白这孩子一定有个故事。
  阿敏没有告诉这孩子自己和杨老板通过电话。她要这孩子讲讲为什么取名叫“杨丁”。
  这孩子呜呜地哭了起来。这孩子就讲了一个爹姓杨、娘姓丁的故事。爹娘离婚了,杨丁跟着娘在乡下过,杨丁想读中学,就跑到城里来找爸爸了,爸爸却要求儿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许喊爸,只能喊“二叔”。
  阿敏明白了,自己错怪了这孩子。由于自己的冒失,这孩子今天回去,说不定要挨不少苦呢。阿敏只好没头没脑地说:杨丁,你如果有什么难事,只管来找阿姨,阿姨在报社,有办法给你做主。杨丁点了点头,将眼珠抹得红红的,抱着阿敏赠送的20份报纸离去了。
  阿敏的泪水夺眶而出。阿敏将那篇《也说打假》的文稿撕成了碎片。阿敏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到海南找他爸爸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中杨丁这个形象非常鲜明,作者运用了直接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B.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头三段巧设悬念,这样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与结尾巧妙呼应。
C.杨老板要买断当天的报纸是因为他想向人证实他爱孩子,想对孩子有所补偿,留下报纸作为孩子成长的纪念。
D.阿敏发表杨丁的文章也是照顾杨老板的情面,因为杨老板为报社做过贡献,曾为晚报提供赞助。
E.小说的情节设计独具匠心,充满悬念和波澜,其中阿敏送样报这一情节的安排波澜尤其突出。
(2)小说第22段交代了孩子的身世经历,而从全文看这一情节的出现又完全在情理之中,请找出前文作者对这一情节所做的暗示与铺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两处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一是杨老板“什么也没说,竟挂了话机”,二是杨老板“那边悻悻地收了线”。请揣摩“此时”杨老板的心理并简单概括杨老板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处画线句子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E
(2)①第四段中“阿敏看稿子的时候”,静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