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shí)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
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盗,伏威使公祏谓曰:“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于坐斩破阵而并其众。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宇文化及之反也,署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太宗之围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请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遣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寻闻太宗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伏威惧而来朝,拜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辅公祏之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卒。及公祏平,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揆不堪,可来听命揆:估计、揣度
B.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奔北:逃向北方
C.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进用:提拔、任用
D.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绐:蒙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即以其众归于伏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辅公祏之反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小题3: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杜伏威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
②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
③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
④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
⑤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⑥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辅公祏在杜伏威落拓时接济他,后来又成为杜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但他最终的谋反却给杜伏威一家带来灾祸。
B.杜伏威利用海陵贼帅赵破阵的狂妄自大,在酒席上斩杀了他,由此使得自己的军队逐渐强盛起来。
C.杜伏威率部转移到丹阳后,提拔任用有名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殉葬法,显示了自己的治理才能。
D.杜伏威归降太宗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优厚礼遇,但后来受到朝廷猜忌,最终被高祖赐死。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9分)
①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3分)
②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3分)
③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後人至,高祖觉。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巖石之闲。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后因哺之哺:给饭吃
B.诚如父言,不敢忘德诚:真诚、诚实
C.自度比至皆亡之度:估计、考虑
D.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厌:抑制、镇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与高祖命中富贵说法有关的一组是(3分)
①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②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③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④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⑤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⑥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3分)??????????????????????????????????????????????????????????????????????????????
(2)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4分)???????????????????????????????????????????????????????????????????????????
(3)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2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十事,荔对无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征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之,胤言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仕梁为西中郎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 ???????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泊然静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寻领大著作。 ??????? 及侯景之乱,荔率亲属入台,除镇西谘议参军,舍人如故。台城陷,逃归乡里。侯景平,元帝征为中书侍郎。贞阳侯僭位,授扬州别驾,并不就。 ??????? 张彪之据会稽,荔时在焉。及文帝平彪,武帝及文帝并书招之,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而武帝崩,文帝嗣位,除太子中庶子,仍侍太子读。寻领大著作。 ???????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沈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 ??????? 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欲数往临视,令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帝不许,乃令住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方欲仗委,良须克壮。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荔终不从。卒,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子世基、世南,并少知名。 (《南史·虞荔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之 造:拜访 B.未有板刺,无容拜谒??刺:名帖 C.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勒:统率 D.文帝嗣位,除太子中庶子??除:任命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虞荔“有志操”的一组是(?????) ①王欲见荔,荔辞 ②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 ③贞阳侯僭位,授扬州贺驾,并不就 ④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⑤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荔有志操,有才气。他九岁时就通晓五经十事;长大后,博览典籍,很善于写文章,历任士林学士、著作郎等职。 B.虞荔兼任中书舍人时,朝中很多大臣都热衷弄权,只有他与顾协淡泊退避,居于西省,只以文史为人所知。 C.虞荔很重亲情,他的弟弟寓居闽中,依附宝应,虞荔很思念他,多次请求宝应把弟弟送回,宝应始终不答应,虞荔因此感伤得病。 D.文帝对虞荔恩遇有加,常带他在身边,咨询国事;他生病后,文帝亲往探视,并赐鱼肉;虞荔死后,灵柩还乡,文帝又亲出临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委身为(做)贾人妇。
②但(副词,只)见悲鸟号古木。
B.①因为(与“因”连用作连词,表原因)长句。
②使人听此凋(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朱颜!
C.①遂命(叫、命令)酒。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连词,和)豺。
D.①危(高)乎高哉!???
②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崖转(使动用法,使滚动)石万壑雷。
5、阅读题 阅读《阿房宫赋》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小题1:下列句中“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3分)
A.齐、楚之精英
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杳不知其所之也
小题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六王毕,四海—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⑥日削月割????? ⑦族秦者,秦也
A.①④⑦/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⑤
D.①③⑥/②④⑦/⑤
小题3:下列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戍卒叫,函谷举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不患人之不己知
小题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
B.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多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
C.“明星荧荧”至“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方面描写宫女生活的奢侈豪华,从而反映秦王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
D.写宫中珍宝之多,—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他们劫掠抢夺的行径。
小题5:翻译(6分)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小题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秦 人 不 暇 自 哀 而 后 人 哀 之 后 人 哀 之 而 不 鉴 之 亦 使 后 人 而 复 哀 后 人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