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宫中尚促织之戏( )
(2)四海一( )
(3)负栋之柱( )
(4)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
(5)扃牖而居( )
(6)俾入邑庠( )
(7)风云开阖( )
(8)烟涛微茫信难求( )
(9)适得府君书( )
(10)君既若见录(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一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B.距关,毋内诸侯——内:接纳。
C.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D.不如因善遇之——遇:接见。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①良乃人,具告沛公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伯“守义误事”的一项是( )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在项羽营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与身在刘邦营中的张良关系密切,预示了这场阴谋的破产。
B.张良作为刘邦的重要谋臣,在得到项羽将要攻打刘邦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要把事情告诉刘邦。
C.面对危险的局势,刘邦虽然表现出吃惊的样子,但仍然谦虚地一再询问“为之奈何”,故作镇静。
D.项伯因一个朋友的安危,置大局于不顾,随便把军事机密泄露给对方,可见是一愚鲁误事之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及三段课外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韩非子说:“舆人欲人富贵,棺人欲人死丧。人不贵则舆不用,人不死则棺不买。非有仁贼,利在其中。”(《韩非子·备内》)
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韩非子·备内》)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价值观。(3分)
(2)、你赞成谁的价值观?为什么?(3分)
4、阅读题
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著作郎。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权判大理寺。
时没入祖吉赃钱,分赐法吏,敏中引钟离意①委珠事,独不受。妖尼道安构狱,事连开封判官张去华,敏中妻父也,以故得请不预决谳。既而法官皆贬,犹以亲累落职,出知广州。入辞,面叙其事,太宗为之感动,许以不三岁召还。翌日,迁职方员外郎,遣之。是州兼掌市舶,前守多涉讥议。敏中至荆南,预市药物以往,在任无所须,以清廉闻。就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召为工部郎中。太宗飞白书敏中洎张咏二名付中书,曰:“此二人,名臣也,朕将用之。”左右因称其材,并命为枢密直学士。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20090318
?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召见,慰谕赏激,遂决于登用。未几,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③,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 敏中姿表瑰硕,有仪矩,性端厚岂弟④,多智,晓民政,善处繁剧,慎于采拔。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钟离意:东汉人,为官清廉,对别人贪占过的财务,认为是“脏秽”之物而不 受。②榷务:宋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③傩:古代驱除疫鬼的迷信活动。 ④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勤于劝勖全:鼓励 B.妖尼道安构狱构:设计陷害 C.云其书寻纳筒中寻:随即 D.会大傩会:会见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敏中早年胸有大志,甘于清贫,转运使张齐贤推荐其有才能,出任著作郎,为官 清正廉洁,富于谋略,能够妥善处理边藩之事,故深得宋太宗的赏识。 B.当时,枢密院管辖的通进司、银台司,主管出纳书奏,有颇多的事情梗塞不通,有 ??时甚至漏失,敏中具奏皇上,恐远方送来的机密失事,建议设专局处理,皇上下诏 命敏中与张咏二人管理专局。 C.太宗欲委敏中以大任,但遭人忌妒,污蔑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后经查实,敏中 ??虽然看到皇甫侃私僮送来的书信,但不曾启封便退了回去。太宗知道后,召见敏中, 予以褒奖。 D.向敏中在得知有禁军士兵想趁傩会作乱后,他将计就计,部署士兵埋伏在廊下的幕 布中,最终将傩人一网打尽。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法官皆贬,犹以亲累落职,出知广州。 译文: (2)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段文字借孟武子问仁这一话题,引出孔子对自己的四个学生仁的评价。 B.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 C.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D.从这段内容可知,孔子在评价人的标准就是“仁”。他把“仁”放在最高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