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①-②题。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
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
C.最后两句写中州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
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
②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 C
② “独”是“仅仅”、“只”的意思,与风雪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名言名句默写。
(1)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2)轻拢慢捻抹复挑,???????????????????。(白居易《琵琶行》)
(3)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
(4)????????????????????,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渚清沙白鸟飞回?????(2)初为《霓裳》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清澈。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小题1:《春日登楼怀归》中“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句很为后人赞赏,试结合诗文加以赏析(3分)。
小题2: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写登楼所见所感,但在情和景的表现上是不同的,试结合诗文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从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看,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颈联所写的景物则更是抬眼所见。眼见“野渡”、“炊烟”之景,耳闻“流莺”之声,触景生情,引发诗人思乡之情。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对仗工整,此联深为后人所赞赏。
小题2:
试题分析:寇诗写登高远眺之景,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眼见“野渡”、“炊烟”之景,耳闻“流莺”之声,因眼前景象神似故乡之景,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韦诗先直抒用虚笔,后写景用实笔,营造了凄凉惆怅的意境,抒发孤寂之感与思乡之情。由情到景,笔法高超。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小题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5分)
小题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2分)②在美好的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问讯湖边春色,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可理解出“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由“世路如今已惯”得出“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
小题1: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这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再“加以赏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