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8 01:42: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③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开头是一段场面描写,结尾又写道:“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试比较开头与结尾场景描写的特点,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了作者反对当时战争的极度悲愤的思想感情。<


本题解析:
(1)我们的封建社会一直是提倡“男尊女卑”的,而这里却唱了反调,为什么?这其中的原因即为答案。
(2)场景描写的特点要对照着说,语言上要凝练。归纳描写的作用时要具体一些,不要太笼统,如答成“有对比的作用”或“对比鲜明”之类的话就不好。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②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释:①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②鉴:镜子。
1.张先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天气温和。
小题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4分)
小题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以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从词句中找出描写的对象,然后根据描写对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上片,由“嫩绿”“小红英”可知,描写的是绿叶红花,属于静景;“蜂儿闹”“燕子轻”可知,描写的对象是蜂儿燕子;“闹”“轻”体现出来蜂儿采花、燕子轻飞的热闹春景,属于动静,所以运用的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根据下片的关键词体会词人在描写景物中抒发的情感。“残花”点明了暮春;“残酒”体现了词人借酒浇愁的情景;“客飘零”点明了自己漂泊他乡,愁绪多;“送了斜阳月又生”感叹时光流逝。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理解,可知,词人在下片主要是借景抒情,感叹时光流逝,伤春及孤独飘零之感。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