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8 01:47: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兴趣产生热爱,兴趣产生动力,兴趣产生愉悦,兴趣催人奋进,兴趣创造成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请以“兴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
点一豆烛火,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由名人名言引出感悟的类型,一般让考生比较有话说。可是要写出比较有质量的文章,不仅要在平时就注重积累,还要有自己的思想。再次提出几点建议:
避免空谈,纸上谈兵,不落实处
1、具体化——阅读的兴趣……
2、领域化——艺术、科学……
3、问题化——社会弊端……
同时注意:材料大拼盘——例子须求新、成系统
缺乏细节——感兴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成功至上——“兴趣”的非功利性
缺少对比——无比不成文
缺乏对话——与历史、现实、自我、读者对话<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树问大树:“你吃了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一片,蜂呜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乌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他们选择的是愤世,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对父母给自己女儿的婚姻祝词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对于这样的说法,有人认为很有道理,也有人不以为然……
对此,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隐形的锁链
有人说我们和我们的亲人原本是天上的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的关键句是“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关于这句话我们可从正反两个方面立意: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讲情的地方;家,也是讲理的地方。特别要注意文体的要求,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文体特征一定要鲜明。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期待。期待,立足于现实,也包含着人们的憧憬;在一定意义上,期待成就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
  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一个出生于穷乡僻壤的苦孩子,到人人敬仰的国宝级人物,季羡林一生的经历极其复杂。他一生之中有着众多头衔,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懂十二门以上的语言。
  季羡林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从1935年到1945年,他在德国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那段日子里,季羡林饱受轰炸、饥饿、乡愁的煎熬。其自述日:“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1946年二战结束后,回国任教。此后半个多世纪,季老在东西比较文学、原始佛教语言学、印度中世纪语言学、吐火罗语义学、梵语文学诸多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奠定了泰斗地位。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