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2017-01-18 01:48: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项羽??(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小题1:简析本诗的表达技巧。(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诗中拿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表达技巧类考题要求同学形成完备详尽的知识体系。第一个层次是修辞,对常见的12种修辞要烂熟于心;第二个层次是表达方式,一般记忆四个,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第三个层次,表现手法,比兴、对比、衬托、渲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象征、抑扬、联想、想象、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第四个层次,篇章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等。本诗四句话分为两层,第一层说,项羽英勇,第二层说他无谋而致败亡。显然是对比。
点评:本题是一道表现手法类常见的题目。答题的范围和指向十分清楚,诗歌中的形象也很鲜明,加之作者是我们很熟悉的大家,所以整体上难度不大。
小题2:试题分析:前半部分对项羽的形象寄寓作者的敬佩之情,后半部分则语带批判,并对项羽的匹夫之勇表达了不满,对不能任用贤人完成自己的事业而深深惋惜。结合陆游本人的经历,我们应该看出他的英雄情结,敬慕英雄,成就事业是他一生的梦想
点评:本题是一道思想情感类常见的题目。答题的范围和指向十分清楚,诗歌中的形象也很鲜明,加之没有什么附加信息,因而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整体上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岁暮①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1分);岁末


本题解析:(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描写(表现)手法、抒情(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是:(1)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的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特点,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2)表达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鸩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鸩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相思令
张先
蘋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1)词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什么意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表现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请具体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中选取满溪之蘋、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


本题解析:十二、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句运用倒装的语序,使人感觉音韵和谐,“莲花开落”只是比喻等待时间之长。
B.本诗的第一节短句、长句交错,既暗示过客之匆匆,又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
C.“向晚”与“紧掩”这些表示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
D.“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委婉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怨心情,有助于全诗音韵的和谐。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莲花”“柳絮”“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B.第二节极力写少妇在春光时节的等待和期盼。因为心上人的未归而使春天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C.“美丽的错误”这一看似矛盾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它既能引人深思,又保持了全篇的婉约之美。
D.诗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把女子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凄清、寂寞、惊喜失落表现得十分鲜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湖北省高考已经很多年没有考现当代诗歌鉴赏了,但选用一首当代诗歌正好与必修一第一单元内容相吻合,用来检测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可行的。其实不管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鉴赏方法大同小异,那就是抓住意象,品位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A项说“莲花开落”只是比喻等待时间之长,显然不妥。“莲花”这个意象本有纯洁、美好之意。莲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确实能表现女子等待时间之长,但是此处把女子比作“莲花”,更为重要的是表现痴情女子长期的等待而变得心灰意冷,也就是说借莲花的开落衬托痴情女子的凄凉心境。
小题2:
试题分析:D项说“诗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明显有误,本诗运用的主要表达技巧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此题主要考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拟人是把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本诗中主要是用物来喻人。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本诗中出现“如”“若”包括“是”等比喻词,就是比喻修辞的最明显标志。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