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8 01:53: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天下大器也——大器:最珍贵的器物
B.遂成于岐山之下——国:国家
C.其可以为舟者十数——旁:方
D.与人之兄居而其弟——杀:使动用法,使……被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

[????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
C.君子生非异也
D.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选自《仁者爱人》)
小题1:第一章中的“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请分别阐述其含义?(2分)
????????????????????????????????????????????????????????????????????????????????????????????
小题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忠”“恕”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忠”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对人尽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抓住句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来品味,然后结合孔子的思想来阐述。应想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经典句子。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与后面注明“选自《仁者爱人》”就不难揣摩出表现的“恕”这一侧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10分)
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选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小题1: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小题2:耆卿,即北宋词人????????;温韦,是???????和韦庄的合称。(2分)
小题3:“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 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断句题是文言文考试中的难点,关键是我们答题时要注意句中的语意停顿,同时古汉语讲究语言的整齐,两两对举,如本句中“情之至者/词亦至”。 同时断句不宜断的太多破坏节奏。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为识记,除了记忆下功夫,无它捷径。
小题3:
试题分析:本句理解的依据正好在第一句,首先从首作俑者贬义可见不认同,不认同的原因在开头。翻译一下,分点即可。善于铺叙,境界不高。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土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日: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数,屡试辄蹶。奇:命不好。
B.议者之刘真长、杜少陵云方:把……比作。
C.文长作表属:嘱托
D.文长既不与时调合雅:文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是奇人的一项是(??)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
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匠心独出,有王者气
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在山阴,声名很盛,然命途多舛,屡试不中。后为中丞胡宗宪的幕僚,深得胡公器重。
B.由于仕途不得志,徐渭纵情山水,将其所见一一达之于诗。他的诗往往匠心独出,有王者气,名声炽于天下。
C.徐渭的书法,笔意奔放,苍劲中有妩媚之态。其所作花鸟,皆超逸有致。
D.徐渭晚年忧愤愈深,不交显者;又狂疾,或自持斧击破其头,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最后,抱愤而终。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表 上 人 主 悦 是 人 主 知 有 先 生 矣 独 身 未 贵 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语境中推测实词含义。A项“数”为“命数”之意,“屡试辄蹶”译为“多次考试失败”可推测“奇”为“命运不好”;B项将所有词翻译:议论的人(??)他刘真长、杜少云,可推测为“把……比作”;C项可联想到“属余作文以记之”,译为“嘱托” 正确;D项将“文雅”代入到原句话,译为“文长文雅不合时俗”是个矛盾句,“文雅”极为“文质彬彬”,和时俗关系不大,故错误,可译为“高雅”。
小题2:
试题分析:③是张太史元汴的帮助,不是文长行为,看不出其奇,⑥是说文长忧愤而死,顾排除有③⑥的选项,选A。而其他几项分别是:“①葛衣乌巾”与“ 膝语蛇行”对比,突出徐之奇;②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刘杜非常人能及,议者将徐与刘杜相提并论;④“匠心独出,有王者气”诗奇;⑤“显者至门,或拒不纳”,行亦抗俗。
小题3:
试题分析:在原文中找到选项信息区间,认真分析,检查是否转述错误。B项“名声炽于天下”原文说“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故选B。
小题4:
试题分析:“以是”是倒装句,译为“因此”;“奇”是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奇特”;“疏”和“计”分别翻译,“疏”为“奏章”,很好理解,“计”可联想为“政府日常事务的记录”即可。
小题5: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首先对文意有大概理解,其次要掌握重要实词、重要虚词断句法。如本句中,“表”、“人主”是重要名词,后应加动词,作为完整语句,因此,在动词“上”“悦”后断开,“矣”为重点虚词,一定断开。三处停顿,回头检查,句义通顺,断句正确。
【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视之为国士。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徐渭后,把他聘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正赶上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胡公因此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手办。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善于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展身手。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卓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墨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主要的领袖人物,文长都贬叱他们,把他们当奴婢看待,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胪,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今徐文长竞以不合于时,不得申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易混成语/熟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