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及有司诛求无艺。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岂无可言。而为臣者,怀自全之计,退而默默,何以为忠。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阯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阯,谦亦论死。正统初,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及甯懋、阮迁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仁宗性宽大,容直言,谦以故得无罪,反责吕震等。(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乃不罪谦——罪:惩罚
B.白朕心——白:表明
C.但免谦朝参——但:因为
D.事遂寝——寝:搁置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不能直接表明弋谦“骨鲠”的一组是(???? )
①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
②谦不谙大体
③遂免谦朝参
④复言五事,词太激
⑤帝以谦清直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士奇与明仁宗有三次交谈,第一次他劝仁宗宽容弋谦,第二次他劝仁宗不要言语神态严厉地对待弋谦,第三次他建议仁宗亲自降旨表明纳谏的心意。
B.王通放弃了交阯,弋谦也受牵连被判死罪。但弋谦在被赦免为平民后,仍向朝廷举荐王通为官,这体现了弋谦的大度。
C.仁宗不让弋谦上朝参拜后,进言的人越来越少,仁宗心中自觉愧疚,希望大臣们不要受此事的影响而积极进言。
D.交阯右布政戚逊因为贪财好色被罢免,朝廷命弋谦去代替他。后来,朝廷又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派他去四川治理采木事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臣光曰: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节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2:从体例上看,《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史书?(2分)
???????????????????????????????????????????????????????????????
???????????????????????????
????????????????????????????????????
小题3:司马光这段话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速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衅:罪过
B.慈父见背——背:背离、抛弃
C.既无叔伯,终鲜兄弟——终:也
D.而刘夙婴疾病——婴:婴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情”可以作如下注解: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B.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C.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李密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词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宋清传
(唐)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誊清。疾病庀②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③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出售②庀:头痛③蚩:傻,无知
1.下列各句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冀速已——停止,指痊愈
B.清逐利以活妻子耳——使动用法,养活
C.相属于户——嘱咐
D.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小气
2.下列各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清逐利以活妻子耳——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执其道不废——尔其毋忘乃父之志
C.炎而附,寒而弃——吾从而师之
D.反争为之不已——为天下笑,不亦悲夫
3.下列各项对原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从深山大泽中来的人,都来投奔宋清,宋清都收留了他们。
B.宋清开药铺为赚钱养家糊口,又自觉承担救助贫病的社会责任。
C.宋清一改商人的市侩之气,年末不问赊帐,并且烧毁借据。宋清的这些不合常理的做法?,遭到众人的不解和讥笑。但他不以为然,认为从商在于养家糊口,向他人施药,而不取利是因为受药的人常在事后向他赠送厚礼,以表谢意,“是为远利也”。
D.柳宗元的《宋清传》一反常理,为商人立传,不仅流传了一个品格高洁、光辉的商人形象,而且告诉了后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
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5.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①,至吴陈②,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zuì)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③,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⑤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三行:排成三行。②陈:通“阵”。③勒兵:练兵。④保栖:守卫居住。⑤行成:议和,求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悉发精兵击越悉:尽,全部。
B.卑辞厚礼以遗之遗: 赠送。
C.乃见大夫种于吴王见: 接见。
D.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吊: 慰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兴师伐越
B.越因袭击吴师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因击沛公于坐
C.种还,以报勾践
D.若反国,将为乱
不赂者以赂者丧????????????????虞兮虞兮奈若何
小题3:与“可诱以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及长,不省所祜,惟兄嫂是依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击败吴王于檇李,阖庐被射伤,吴越由此结怨。
B.越王勾践欲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攻战是违背道德的,提醒越王逆德而谋会有不利,勾践不听,结果有了会稽之耻。
C.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想到了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的计策,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最终赦免了越王勾践。
D.越王勾践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开始卧薪尝胆,亲自耕作,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终于战胜了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