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辽史·张砺传》)
注释: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习:习惯
B.宜以中国人治之/中国:中原
C.趣令锁之/趣:急忙
D.擢翰林学士/擢:提拔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张砺“刚直”的一组是:(?????)
①会石敬瑭进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
②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
③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④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⑤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⑥是夕,砺恚愤卒。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张砺为人刚直,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辽太宗非常器重他。他曾要逃走,当辽太宗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向他道歉。
C.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萧翰等将领大肆屠杀、掠夺,张砺直言阻止他们,但辽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辽太宗去世后,张砺正在恒州,萧翰等将领乘机报复,欲杀害张砺,张砺刚强不屈,愤激死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4.①辽太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梅庄(清代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瞬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则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①,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
【注】①媒蘖:喻诬陷使有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辈兴阑矣阑:衰落
B.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酡:酒后脸发红
C.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市恩:指用手段向别人讨好
D.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侪:一齐,共同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遭戆者于道。④戆者止之。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梅庄主人同官友饮酒要找歌者助酒兴,黠者顺从其意找来歌者,而戆者认为这是主人醉酒而发的命令,赶走了歌者。
B.梅庄主人酌酒校书,天寒未饮酣。戆者路上遇见了去给主人买酒的仆人,夺过瓶子并回来直言劝告主人多饮无益。
C.书童掌灯,油灯倾倒弄脏了梅庄主人的朝衣,黠者说这不吉利。主人发怒,让朴者杖打黠者,而戆者则直言劝止了此事。
D.戆者直言也引起主人不满,而黠者则诱朴者诬陷戆者有罪,劝主人赶走他。在主人遇难之时,戆者显出了他的忠直。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
(明)王慎中 嘉靖二十三年,制[注]当黜陟天下。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干人。而吾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名在有疾之藉,当致其事以去。
程君在学,方修废起坠,搜遗网失,以兴学成材为任。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非独其精爽有余,意气未衰,至于耳目之所营注,手足之所蹈持,该涉器数,而周旋仪等,纤烦劳惫,莫不究殚胜举。不知司柄者奚所考而名其为疾也。
黜陟之典,固将论贤不肖,以驭废置。人之有疾与否,则有名下焉。贤不肖之论,非可倚此为断也,况于名其为疾者,乃非疾乎!人之贤不肖,藏于心术,效于治行,其隐微难见,斤形似易惑,故其论常至于失实。非若有疾与否,可以形决而体定也。今所谓疾者,其失若此;则于贤不肖之论,又可知矣!此余所以深有感也。
又有异焉。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师也者,所事也,非亊人也。所谓以道得民者是也。责其筋力之强束,课其骸骨之武健,是所以待狼局冗司之末也。
程君之僚,与其所教诸生,皆恨呈君之去,谓其非疾也。余故论今之失,而及古之宜,使知程君虽诚有疾,亦不可使去也。
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烁自喜。客倘有讶而问者:“君胡无疾也?”聊应之曰:“昔者疾,而今愈矣。”不亦可乎?
[注]制:指皇帝的命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当黜陟天下/陟:提拔
B.效于治行/效:表现
C.课其骸骨之武健/课:考核
D.皆恨程君之去/恨:怨恨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兴学成材为任/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B.则有名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C.则于贤不肖之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与其所教诸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教授程龙峰耳聪目明,意气未衰,工作卖力,有点伤病但已痊愈,上司却把他当做病人,罢免了他的学官职务。
B.文章对当时社会的官吏制度作了尖锐的指摘,黜陟之典的标准应是贤或不肖而不是身体状况,何况程龙峰本身无病。
C.按照古代敬老尊师的传统,程龙峰即使真的有病,也不该受这样的待遇,老师毕竟是凭借懂得道理而获得人们尊重。
D.国子监博士程龙峰的上司借口程有病,让他“致仕”了,作者写了这篇别开生面的赠序来送别,议论透彻,文字畅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铄自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A
4.(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
,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D.府史之所蹲伏蹲伏:蹲着和躺着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遂其性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小题3:给下面语段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A.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B.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C.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4分)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4分)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
小题1:
小题1:根据语句内容及语段结构的对应关系判断。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B.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C.因跪请秦王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偷偷地。
B.秦王不怿,为一击击怿,高兴。
C.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为,演奏。
D.相如顾召赵御史顾.回头。
小题3: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
小题1:这里为谦词。指“我”。
小题1:一文一武配合,任何一个不可或缺,为后文的廉颇负荆请罪设下伏笔。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注意关键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