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8 02:14: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小题1】颈联中哪二字最为传神,请指出并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从中可以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邀”“纳”最传神(1分)“邀”字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炼字的题,可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邀”“纳”在句中的意思;②看“邀”“纳”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邀”“纳”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或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第一问,可根据对诗歌整体的感知,找出表现“清”的诗句,例如“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拖”写黑云的移动。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完成下面问题。 点绛唇·呈洛滨①、筠溪②二老
(南宋)张元干③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惊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①洛滨:即富直柔,字季申,北宋宰相富弼之孙。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②筠溪:即李弥逊,字似之,自号筠溪翁。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③张元干:宋代词人,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福州。对李纲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后被秦桧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
1.起首二句“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秋夜景色。奠定全词清冷基调,渲染秋夜清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不超过50字)(3分)
小题2: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此题的手法是“托物言志”,还要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1:结合词中的“有恨无人省”以及题目《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可得出情感“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试题
小园?【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小题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反客为主,不说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语言炼字类试题考查。考查学生对炼字点的确定和理解分析。首先确定炼字点,应多为形容词或动词。首联中四个名词,两个动词。很明显以“动”“窥”意蕴最深。又有题干问哪个字最好。所以我们注意到传情达意又好,又运用了修辞手法中拟人的“窥”字。它既能赋山光以人的情态,又能生动传达出山光照过短墙之后小园中的美好景致。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形象类中人物形象的考查。我们看这首诗没有出现描写诗人的典型动作,典型神态等直接描写。所以应该是间接反映诗人的描写。所以,我们看到诗的后两联中“幽竹”“寒花”“新月”“新霜”的景物描写。幽竹本是高洁的象征,寒花开在秋季应为菊花,菊花也是高洁的象征。所以诗人有意将二者纳入诗中,应该反映诗人的高风亮节。另新月是圣洁的体现,新霜亦为白色。二者又同时体现诗人的高雅圣洁。故而本题应突出诗人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形象。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