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三聚氰胺之谜
三聚氰胺别名“蜜胺”,属化工原料。美国禁止食品工业使用三聚氰胺。无论是拿它做食品添加剂还是作化肥,都是违法的。
三聚氰胺的毒性到底有多大?目前只有美国一家实验室用大鼠做过三聚氰胺的毒性试验——大鼠只有在长期大量服用三聚氰胺后才会引发膀胱癌,且这种作用是间接的,即过量的三聚氰胺会在膀胱内形成结晶,这些“种子”让大鼠产生膀胱结石,继而诱发癌症。
既然如此,人在吃了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后又怎么会死亡呢?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又发现了一个“疑犯”——通常只在游泳池里起减缓氯气被阳光分解速度的三聚氰酸。它也是被美国法律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但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三聚氰酸只有在大剂量情况下才有致癌的可能;否则,很多国家是不可能允许游泳池使用三聚氰酸的。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2007年加拿大的科学家研究称,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混在一起可能会形成一种晶体,阻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对此,一些科学家还在进行深入研究。而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也许还有某种尚未被发现的化学物质和三聚氰胺或三聚氰酸起了某种化学反应,生成了某种有毒物质。
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都含有大量的氮元素,能在化验中冒充蛋白质,在食品和饲料中添加它们,就可以让劣质产品蒙混过关。黑心商人也都认为这两种物质毒性很弱,加点没关系。正如“齐二药事件”中的王桂平就曾经在添加二甘醇前自己吃过一勺,觉得没事。可他只是个裁缝,要是他学过一点化学知识就该知道,化学反应及其后果是很难预测的。而利欲熏心的张玉军等人更是用合成法制造并销售了含三聚氰胺的“蛋白粉”600余吨。
“三鹿”东窗事发后,蒙牛集团质量检测一中心副主任刘艳辉听到自家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便“蒙”了,因为前几年刚防住了往奶里掺尿素、掺糊精、掺大麦芽粉末等。面对这一事件,蒙牛为挽救颓势,新增了1亿多元的设备来检测三聚氰胺,直属总部的1000多人经常去各奶站检测原料奶的质量,连运奶的车都装了GPS系统,以防司机串通奶站在途中再往原料奶里加东西。即使这样,刘艳辉还是心有余悸:“要是再出个‘四聚氰胺’可怎么办?”
小题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都是被美国法律禁止入食的化学物质。
B.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都是通过结晶可间接致癌的化学物质。
C.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都是被黑心商人吃过后才加入牛奶的。
D.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吃后致人生病的原因目前已彻底查清。
小题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食品业禁用三聚氰胺,故中国食品业也该禁用三聚氰胺。
B.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食用三聚氰胺的后果很难预料。
C.黑心商人造假花样翻新,致使质检人员害怕再出“四聚氰胺”。
D.害人的三聚氰胺奶粉使人们付出的生理、心理代价难以估算。
小题3:.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来看,到目前为止,三聚氰胺的危害,可以确定的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小题:.(3分)A
小题:.(3分)A
本题解析:
小题:.? B项中“三聚氰酸‘通过结晶可间接致癌’”,原文无涉。C项中“被黑心商人吃过”与原文不符。D项中致病原因并未“彻底查清”。]
小题:.前因推不出后果:我国食品业是否禁用三聚氰胺,关键看它被人吃了是否安全。]
小题:.评分标准:本题4分,一个要点2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的工业社会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种族纷争、精神危机,这些都在困扰着人类社会。于是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乃至政府官员都主张回到传统文化和道德中去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很多人热衷于研究儒家伦理同现代化的关系,东亚有些国家甚至提出“新儒学”或所谓“儒家资本主义”的口号。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伦理是能成功地解决当今工业社会诸多危机的钥匙
B.东亚有些国家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中解决了诸多危机的模范典型
C.有些国家和个人主张从儒家学说中寻找解决当今社会难题的良方
D.当今世界的诸多危机从本质上说是在儒学与现代化的矛盾中产生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通过分析原文发现:A项过于绝对,原文只是指出可以从儒家理论中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并未说儒家理论就是钥匙;B项与原文不符,东亚的诸多危机并未解决;D项并不能从原文推知;C项实际是对原文的同意替换,C中的社会难题即文中提出的危机,C中的“良方”和文中的“钥匙”均是用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亚洲人的智商全世界最高
最近,英国研究人种智商的学者理查德·林恩,得出了一个令亚洲人感到既惊讶又高兴的研究结论: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之后的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等。人种智商最低的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为54。
林恩教授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突变。
林恩教授首先注意到了加州大学研究脑量进化的专家杰里森的观点: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受到了环境的重要影响,这也是物竞天择的一种体现。动物们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幸存者,就必须进化出足够大的脑容量,这样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林恩教授认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的进化。在对诸多的数据分析后,林恩教授指出,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了更大的脑容量。比如东亚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416cc,欧洲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67cc,而撒哈拉地区非洲人的平均脑容量则为1282cc。寒冷的气候让早期的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御寒。在寸草不生,动物也很少出没的冬季,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下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类获得了越来越高的智商,以求不被大自然淘汰。
当林恩教授提出他的研究后,很多人提出了质疑。
既然东亚人拥有高于欧洲及美国人的智商,为什么欧洲人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上要比东亚人更胜一筹。林恩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东亚人在性格上比欧洲人更循规蹈矩,所以在发明创造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证明东亚人的智商低于欧洲人。林恩教授还提出,聪明的东亚人现在遍布在了世界各地,而他们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参与和成绩也越来越突出。
其次,既然寒冷的气候让人类进化出最大的脑容量,并获得高智商,为什么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爱斯基摩人却是个例外。林恩教授用基因突变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在早期非洲直立人向世界各地移民进化的过程中,他们带着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在人口发展快、英才人口众多的地区得到进化的机会就更多。而在寒冷的地区,低智商的人类逐渐被淘汰,高智商的人类成为幸存者。爱斯基摩人的总人口只有5.5万人,很明显,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基因的机会也就少于欧亚人。
1. 从原文看,下列表述与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无关的一项是?????????????(???)
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其所处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
B.在寒冷的气候中,那些为了不被大自然淘汰而努力生存下去的人类会获得越来越?
高的智商。
C.那些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在人口发展快和人口众多的地区能够得到更多的进化机会。
D.东亚人性格上的循规蹈矩影响了他们的发明创造,但这并不影响东亚人的智商高于欧洲人。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林恩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环境的重 要影响,人类的进化也是如此。
B.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的更大的脑容量,使人类能够对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
C.欧亚人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的基因的比例高于爱斯基摩人,这也是今天
爱斯基摩人智商低的原因之一。
D.气候寒冷的地区,因为智商低而无法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的人,将会逐渐被大
自然淘汰。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气候越寒冷,相应地区人类的智商就越高。
B.动物们进化出的脑容量越大,就越有可能战胜恶劣的环境。
C.爱斯基摩人现在大力发展人口,就能提高人种的智商。
D.东亚人智商高于欧美人,会比欧美人更适应现代生活。
参考答案:1. D
2. B
3. B
本题解析:1.答非所问。不是对差异原因的说明,而是对差异客观结果的说明。
2.第三段“动物们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幸存者,必须进化出足够大的脑容量,这样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一句。
分析:A.曲解原意。“物种……影响”是杰里森的观点。C.偷换概念。“机会”不等于“比例”。D.因果倒置。注意原文第3段“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下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类获得越来越高的智商,以求不被大自然淘汰”的说法。
3.从第三段推断可知。分析:A.与末段矛盾,变或然为必然。C.过于绝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①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②迭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③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之后,其最后归宿则是消亡。达尔文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④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然界不单存在着达尔文所主张的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⑤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的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4次。
需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他。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其历史功绩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1)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没能合理解释地球上某些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
B.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之一。
C.达尔文认为,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内,从未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突然灭绝的现象。
D.在昆虫采集花粉的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这一事例证明了“间断平衡论”的正确。
(2)本文介绍的新的生物进化理论和研究,主要质疑的是达尔文的哪三个观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①自然界没有飞跃;②物竞天择,适者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德国的“汽车社会”
①德国是现代汽车之父戴姆勒和本茨的家乡。对保时捷等德国名车,人们早已耳熟能详。“飙车”大王舒马赫兄弟出自德意志民族。这个人口八千二百万的国家,汽车保有量达到四千九百万辆(同当今中国差不多),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辆轿车。德国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4%但公路总长度已达23.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万公里,高速公路的不少路段不限速。如此众多的汽车,如此稠密的公路,如此繁忙的交通,再加上世界上开车最快的民族,这个在“汽车社会”中摸爬滚打了一百多年的国家却是世界上交通安全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交通死亡人数仍在逐年下降。
②在德国开车是“快而不累”,大家按规矩开,违规的人只是极少数。德国提倡“防卫式”的驾驶方法,就是随时估计到周围的人可能出现的错误。快、慢、停、让,转换中很少无谓地浪费时间。德国行车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题目,就是合理利用车上的灯光设备,随时让周围人看到你。光线稍有不足,驾车人就会及时打开车灯,这不是为了看路,而是使自己的目标更加明显,以保护彼此的安全。
③大多数德国人以一丝不苟、几近呆板的方式来遵守交通规则。有人调侃说,什么是德国人呢?半夜两点,夜深人静,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一个行人站在路边耐心等待,人行道绿灯亮,才开始过马路。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德国人。这既是笑话,又不是笑话。德国道路交通信号灯系统全部自动管理,极少有监视器。路口无交警站岗值勤,更无“交通协管”之类。交通警察都是坐在车里巡视或待命。
④德国人喜欢用“交通参与者”这个词,表示在交通环境中的平等。无论是开车的,乘车的,骑车的,步行的,各有行为准则,能否得到特殊的权利,取决于当时公务的紧迫程度。通常情况下,汽车礼让行人或骑车人;一般私家车礼让公交车和出租车;所有车辆和行人避让正在执行任务的救火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德国交通管理的一个原则是尽力保证交通参与者对道路的使用权益,政府很少为少数人实施“道路限行”,即便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交通也没什么太特殊的举措。
⑤如今,德国人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他们意识到汽车不是坦克,不能只保护自己。总之,改善交通,人人有责,人人尽力。
(取材于权忠宪《从德国看中国汽车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德国汽车文化兴盛,有一百多年历史,虽然人口不多,但是‘汽车人口”却很多。
B.德国汽车工业发达,出产保时捷等名车,现代汽车之父及“飙车”大王舒马赫都是德国人。
C.因为德国公路路况好,人们又能主动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路口很少有警察和监视器。
D.德国虽然公路稠密,汽车众多,车速较快,交通繁忙,但交通安全状况仍然很好。
小题2:解释第③段中“这既是笑话,又不是笑话”的含义。(4分)
小题3: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推断德国人在未来汽车设计和制造时会考虑一个什么问题。(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笑话’’是指在没有车的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所以路口很少有警察和监视器错。本题属于把两件事混在一起说。原文为:极少有监视器。路口无交警站岗值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此类题除明确其设误类型之外,就是仔细对照原文,一一辨别,以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明确笑话的含义,就是使人感觉好笑。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如在没有人的情况下,德国人仍然遵守交通灯,让人感觉他很呆板,可爱。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则性,才保障了德国良好的交通情况。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因其原上下文中交待了笑话所指的
本题难度:一般